今天我們如何養老

今天我們如何養老

《今天我們如何養老》是2014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寶健。

基本介紹

  • 書名:今天我們如何養老
  • 作者:許寶健
  • ISBN:9787517702603
  • 頁數:304頁
  • 定價:38元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今天我們如何養老》針對中國當下的養老問題做了各種分析,《今天我們如何養老》收錄的文章作者或為國內養老政策制定者,或為養老問題研究專家,或為國內知名問題調查記者,都是養老問題方面非常專業的人士。在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動員社會力量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符合中國社會養老需要的養老道路。

圖書目錄

第1章 如何應對老齡化挑戰
李立國 民政部部長、全國老齡辦主任
發揮社會力量主體作用做大養老產業
辜勝阻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應對老齡化須完善多層次養老體系
胡曉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完善社保體系,應對老齡化
劉世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創造有利於養老產業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
韓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農民工和農村養老保障亟須適應城鎮化趨勢
張來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加快構築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
朱勇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加快老齡化趨勢下老年宜居環境建設
賈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加強財稅支持和金融互動,應對老齡化挑戰
王一鳴 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從體系建設入手促進老齡事業發展
第2章 養老保障與國民健康
馬力 國務院參事
中國人口老齡化戰略思想
葛延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
醫改與老齡化
何紹華 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計畫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
積極探索健康老齡化的新途徑
吳國華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
借鑑國際經驗,融合發展與居家養老服務
楊宜勇 國家發改委巨觀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楊燕綏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關於老齡社會養老保障的幾個問題
范家輝 NUSKIN大中華區域總裁
抗老科技提升生命品質
第3章 養老服務與產業創新
馮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從產業的角度看養老問題
朱勇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迫在眉睫
秦虹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我國養老地產產業發展存在明顯不足
王慧軒 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養老產業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
紀志宏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養老金融發展的若干思考
王軍輝 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
保險機構應對老齡化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吳高連 光大銀行董事,原中國人民再保險(集團)公司總裁
五大瓶頸制約我國養老保險產業發展
劉挺軍 泰康之家執行長
探索保險資金涉足養老社區
第4章 養老現狀調查
江宜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我國養老現狀堪憂
林春霞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公立養老機構為何“一床難求”
江宜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中部:農村人口老齡化矛盾正在蔓延
江宜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民資進入養老產業:看上去很美
徐谷明、江宜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養老:公辦民營需破“玻璃門”
江宜航、徐谷明、張海生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浙江:人口老齡化負面效應凸顯
徐谷明、江宜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國內養老產業發展進入資本運作時代
林春霞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民企涉足銀髮產業的尷尬
江宜航、徐谷明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養老院養老,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林春霞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心靈慰藉重於物質滿足
江宜航、劉帥傑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實習生
互助式養老破解湖北農村養老難題
徐谷明、江宜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需政府給力
王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京冀構築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王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大連能否構建國際養老城
林春霞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探訪濰坊現代立體養老新框架
王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上海老齡人口曲線的異動與應對
林春霞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啟動老齡產業的政策引擎何在
林春霞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老年產業呼喚多業態服務
第5章 國際經驗
江宜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新加坡立法應對養老挑戰
王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應對老齡化的“美國道路”
王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超老齡社會:日本的難題和應對
王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德國應對老齡化的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