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之間(約翰·斯坦貝克創作的小說)

人鼠之間(約翰·斯坦貝克創作的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鼠之間》(OF MICE AND MEN),是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的中篇小說, 作品於1937年出版。

《人鼠之間》故事,不僅藝術地展現了田園牧歌式的農莊生活和殘酷的社會現實的衝突,而且反映了人對生存條件的真切感受。“鼠與人的最佳設計往往落空”——正是人類生存處境的形象寫照,體現作品包含的悲劇內涵和哲學意蘊使之升華為一篇代表普遍經驗的現代寓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鼠之間
  • 外文名稱:OF MICE AND MEN
  • 作品別名:鼠與人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約翰·斯坦貝克
  • 作品字數:78千字
  • 首版時間:1937年
內容簡介,作品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寫作風格,作品影響,作品評論,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人鼠之間》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兩個一貧如洗,卻又相依為命的美國流動農業工人佐治和李奈從懷揣夢想——追逐夢想——接近夢想——夢想破滅的悲慘故事。
故事主人公萊尼是個大個子,像一頭熊似的。雖屬人類,可動物般的舉止讓人覺得他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白痴。在向經理介紹萊尼時,喬治誇他是頂呱呱的僱工,像公牛一樣結實。在農場上擁有至高權威的頭把手馬車工——施琳也對萊尼的力大無比表示認可,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壯的漢子。邏輯上講,在農場這樣一個靠力氣吃飯的工作環境裡,萊尼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憑他的一身力氣,加上喬治的精明能幹,掙夠用來購買理想中的那小塊地的六百塊錢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萊尼一身蠻力帶給他和喬治的是接二連三的麻煩:一隻小老鼠被他撫摸時,遭捏死;施琳送給他的小狗,被他過度用力愛撫致死。兩次小動物的死亡並沒有讓萊尼反省和意識到他自己力大無比帶給他的潛在威脅;第三次麻煩是萊尼出於自衛捏碎了農場主兒子顧利的手;萊尼最後一次闖禍是他撥弄農場主兒媳的頭髮,那柔軟的長髮,使他興奮不已。萊尼的反應使農場主的兒媳害怕了,他笨拙地想阻止農場主兒媳的高聲尖叫。萊尼使勁搖晃她,結果農場主兒媳的頸骨被搖斷了。當巨人的力量和痴人的智慧聚首在一副軀體中時,也就是萊尼悲劇的開始。農場主的兒子揚言要對萊尼處以殘酷的私刑,喬治為使萊尼免遭私刑的折磨,只得開槍打死了萊尼。
故事揭示了在貧富分化、金錢至上的美國,勞動者的孤獨是永恆的,勞動者之間的友誼是真摯的,而勞動者對幸福的期盼只能是一枕黃粱。

作品背景

20世紀30年代,西方很多國家已進入現代工業社會,生活體現城市化、世俗化,主流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念開始動搖,宗教不再是社會的中心,世界變得複雜而生疏,個人與社會產生疏離感、陌生化。個體所感到的孤獨和無所依靠的心境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關係的特徵。工業化、城市化的結果帶來了機械文明的統治和技術官僚體制,人的生存環境逐步失去了農業社會中的個性和人性。社會成為一種拋開人而獨立運轉的抽象異己力量,而人則變成了機器的奴隸。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由於工業資本家及其代理人——銀行的強取豪奪,失去了土地和家園的佃農和季節性工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通過打短工艱難度日。他們渴望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過上安定的生活。

人物介紹

萊尼
主人公萊尼個頭奇高,容貌醜陋,眼大而無神,寬肩膀往下垂,走路時腳步沉重,象狗熊一樣兩腳拖地,胳膊不搖不晃,松馳地耷拉在身體的兩側。他臂力過人,但思維言談如同幼兒,他是一個“白痴巨人”。萊尼是農業工人,他在原先的農場被懷疑對一位紅衣姑娘行為不軌而遭追討。
萊尼生活能力低下,喬治在萊尼的姨媽去世後,就負起照顧萊尼的責任,對萊尼關懷備至,平時萊尼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他都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儘管他也抱怨萊尼給他帶來不少麻煩,但始終關愛著萊尼,保護著萊尼。而萊尼則視喬治為兄長如靠山,只要和喬治在一起,他就安靜開心,他記性不好,什麼事都記不住,唯獨喬治所說的每一件事他都幾乎能記住。
萊尼的命運是悲劇性的,這是因為他力大無比卻又智力低下,而且心中還充滿著柔情和幻想,他從小就愛用手指撫弄柔軟光滑的東西:小老鼠、小狗、柔軟的衣物等。一方面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在他那簡單的頭腦中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徵。他撫摸它們就如同那遙遠的夢想有了現實的可能。另一方面, 他渴望柔情,從觸摸小動物和柔軟的東西的那種感覺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快樂。但由於他智力低下,他不能理解和控制自己的力氣,總是在不經意間闖禍。
喬治
喬治沒有自己的家,個子矮小,為人精明,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喬治到處流浪,幫農場主賣命工作。他的唯一慰藉就是能夠存夠錢,買一小塊土地,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養幾隻小動物。
喬治雖然精明但內心是孤寂的,他需要友誼和溫暖,而萊尼是他唯一能交上的朋友,因為萊尼傻,對他無需心存戒備之勞,而且他對喬治是絕對地服從和忠心。喬治曾說過:“我叫他乾什麼就乾什麼,就是懸崖絕壁我叫他跳他也跳。”所以人們眼中的白痴卻成了喬治孤寂生命中唯一的天使。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人的孤獨”是人類一個古老而永恆的主題,更是現代派作家所著力渲染的主題。
從英國著名詩人彭斯的詩作《寫給小鼠》:
但是鼠啊,失望不只是你的命運,
人的遠見也一樣成為泡影!
人也罷,鼠也罷,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出意外!
只剩下痛苦和悲傷,
代替了快樂的希望。
揭示出《人鼠之間》作品的主題:人類生存的“孤獨”與“絕望”。
在作品中,人的最佳設計就是自己擁有“一所小房子,幾畝地,一頭牛,幾口豬”,還有“一大片菜園,一窩兔子,幾隻雞”。這是萊尼和喬治的夢想,也是所有流動工人的夢想。他們沒有土地,沒有家園,沒有一點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只能到處流浪,靠出賣苦力,以換取一點延續生命的微薄錢物,這就是他們的整個人生。因此他們期待著有朝一日能有自己的一小塊土地,在上面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夢想在萊尼身上被抒寫得淋漓盡致。因為萊尼弱智魯鈍,土地夢在他看來就是明天,就是可以實現的真實可見的未來生活圖景。他時常懇求喬治一遍一遍地叨念著他們的土地夢,這樣就象樂曲中的重句,使得願望的強烈之感躍然紙上。但萊尼的死傾刻使希望成為泡影,計畫化為烏有,“人”的最佳設計徹底落空。他們面臨的將是孤獨、悲愁、無歸宿。這是美國流動工人的悲慘命運的寫照,也是人類生存命運的寓言性的概括。
作者通過作品的題目,巧妙地把人和鼠聯繫在一起,從而使人的生存處境更顯悲劇色彩。鼠是低級的動物,為了保全自己它們精心築窩,儲存食物。在自然界中,鼠不具有抗爭的能力,它們常常被人追打。而人在這個世界上也同樣如此,可以和最低級的動物“鼠”的命運相提並論的,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20世紀30年代,美國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大批農民由於大地主和大資本家的合力壓迫,失去了家園和土地,成了四處流浪的無產者,喬治和萊尼就是其中的兩個,他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象失了窩四處逃竄的田鼠一樣四處漂流,他們幻想通過勞動掙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土地和房子,從而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但這種意欲凌駕於命運之上的努力受到了毀滅性的報復。
萊尼的死似乎是偶然的,但實際上他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他雖然有喬治的照顧和保護,但在當時的社會力量下,個人的渺小猶如風中的一粒沙子根本無法與之抗爭,喬治保護不了萊尼。而且在當時美國的社會政治條件下,他們那擁有一小片土地的夢想與農業工業化的進程是背道而馳的,田園之夢是注定要幻滅的,因而萊尼的死是必然的。“鼠與人的最佳設計往往落空”,人與田野里的鼠一樣都無法違抗自然或者命運的力量,這就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語境中,人類生存命運的真實寫照。

寫作風格

動作化寫作藝術
動作是構成戲劇性的基本元素,在動作之中也能反映出戲劇性的特性。
1、富於變化的外部動作
在小說《人鼠之間》的最後一部分中,喬治欲殺死萊尼,從他的動作中可以看出,這些動作具有一定的相互聯繫性,並且也能從中體現喬治的心理變化。
例如,小說中描寫到喬治的手在不停地顫抖。另外,喬治把搶舉起來了,然後又緩緩地放回去了。從這些細微的動作描寫中可以體現出喬治要殺死自己朋友之前的心理活動,在喬治所進行的這些動作中可以形成一個緩慢的畫面變換,緊扣讀者的心弦,使氣氛更加令人窒息。這時讀者都在想喬治會不會真的開槍,當喬治扣動了扳機後,讀者內心的情緒被顯現出來了。
2、形式多變的語言動作
富有戲劇性的語言與一般情況下的人物語言具有很大的差別,其中在戲劇性的語言中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具有動作性,這種動作性的實現就是通過人物在進行語言交流中而折射出來的人物的內心情感與思想意識等,並從中能讓人感知到說話者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在《人鼠之間》描寫喬治的對話中,其中有一人說道,這寫滿了虱子、蟑螂等祛除的藥效,這是一個什麼床,怎么需要這些東西;喬治對此似乎有點憤憤不平,並且表示並不是很相信,於是喬治就去把那個床上的被褥都解開來,並很細心地檢查了一遍,直到在他真正放下心了,於是才把自己的包裹打開,把自己的東西放上去。從這一段話中可以看出喬治的語氣中摻雜了許多疑問,並讓讀者認為喬治是一個謹慎的人,對周圍的一切持有懷疑的心態。於是喬治的性格特點就從他的語言動作中得到了體現,並強化了小說中的戲劇化特點。
鮮明的戲劇矛盾寫作模式
在劇本小說中,要表現戲劇中的矛盾和衝突問題,會著重展現人物內心的種種鬥爭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等。在小說《人鼠之間》中就把這兩種戲劇衝突展現得淋漓盡致,並推動著小說中人物與事件的發展,從而展現人物在精神領域的思想認識,更深刻地揭露出社會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1、人物內心的衝突
在小說《人鼠之間》中作者約翰·斯坦貝克通過人物交流的語言來體現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以及矛盾性,這樣既有助於人物性格的凸顯,還在人物的心理上具有戲劇效果。例如,在小說的最後一部分里,當萊尼由於不小心誤殺了柯利的妻子,他倉皇地逃到了河邊,他的心裡是十分驚慌的,且不斷地在與自己的內心作鬥爭。於是,他小聲地嘀咕著、盤算著,如果喬治不會放過他,非找他算賬的話就一個人悄悄地離開,這並不只是為了逃脫自己犯下的罪而感到手足無措,也是他心裡萌生的想法。
但轉念一想,萊尼又回想起卡莉拉的話,並且她曾經告訴過萊尼,喬治對他很好,萊尼是不可能離開喬治的,雖然萊尼回想到的是卡莉拉的話,但其實是萊尼心裡湧起的另一個想法,或許可以留下來,繼續待在喬治的身邊。斯坦貝克通過運用人物內心的獨白來突出萊尼內心的掙扎和矛盾,而在萊尼的心中得出的答案也是矛盾的,走和留讓他陷入了另一種矛盾中,而這種種的內心矛盾就成為劇本小說中的衝突,使人物的性格形象也得到體現,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在小說中,萊尼本身就是一個偏向於愚鈍的人物,他心裡進行的劇烈的思想鬥爭就與他本身的性格相違背,最後萊尼還是留下來了,然而也意味著他悲劇的開始。
2、人物之間的衝突
在小說《人鼠之間》中總共刻畫了十個人物,並且主要圍繞喬治和萊尼兩個主要人物來進行描寫,所以在小說中的第一個矛盾就集中在喬治和萊尼之間,在性格上,他們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喬治很機靈,而萊尼則顯得很愚笨,這樣的兩個人來到了農場幹活就遭遇了農場主的疑問,認為喬治會耍心機拿走萊尼的工錢。喬治對萊尼很好,也幫他負擔很多的麻煩,在外人看來就是喬治心懷不軌。而農場主對喬治的懷疑也不是平白無故的,無論是誰看在眼裡都會這樣認為,他們的身上已經具備了戲劇的衝突性。
另外,在小說的最後部分中,喬治因為種種原因,把萊尼打死了,這一處就將小說戲劇發展推向了最高峰。
集中的戲劇情境寫作技巧
在劇本小說中,戲劇情境的基本要素主要由環境、事件過程和人物關係構成,環境作為劇本中的主體背景,是戲劇矛盾和人物活動開展的主要場所,因為環境以及人物的不同,人物進行的活動和行為也會不同。事件則是促使人物活動進行的保證,主要擔負其矛盾的發生。
1、明暗交替的環境
作為劇本小說中情境構成的主體部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作者在自然光線的設定上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通過採用光線來暗喻或是對比人物命運的發展方向,並深化主題思想。例如,在《人鼠之間》的第一章節中,從傍晚逐漸過渡到夜晚的這一時間段中,約翰·斯坦貝克就在多處運用了光線變化的效果。首先描寫了整整一白天都很炎熱,直到晚上才感覺到涼風的吹襲,現在的暮色已經爬到了山頂上了;白晝已經逐漸過渡到夜晚了,霞光也把山頂染個火紅;霞光逐漸消失,夜晚的黑暗已經把整個山村縈繞在或明或暗之中;此時的夜已經全黑了,各家各戶的燈光映襯在樹林裡。
約翰·斯坦貝克在小說的開頭部分就創設了一個明暗相接替的環境背景,這種明暗光線具有深遠的意味,就好像兩個主人公心中的期望,而黑暗正在阻擋著希望的實現。明暗的交替就預示著兩個主人公的夢終將破碎,並且這種光線也寓指當時的美國的社會背景,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危機時期,許多的工人、農民沒有了生存的保障,到處都是唉聲連連,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主人公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2、相互作用的事件
在小說《人鼠之間》中,戲劇性的矛盾都是圍繞喬治和萊尼的夢想而發生的,所以小說事件的設定都是緊跟著他們實現夢想的行為而開展的,正因為兩人心中都懷有夢想,所以他們到工場做工。於是結識了其他人,這樣就引領著小說故事繼續發生,並且在努力朝著夢想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會有其他的矛盾和問題。首先是農場主對他們關係的懷疑,於是喬治就假裝萊尼是他的表弟;當遭遇到柯利的百般糾纏和諷刺時,喬治就叮囑萊尼,要是與他產生了衝突,那么連累的只能是自己,因為他是場主的兒子。所以,無論如何,萊尼都要盡力地遠離他,也不要和他說話,就算他來騷擾,也要遠遠地避開他。當柯利妻子主動去和萊尼搭訕時,喬治又告誡萊尼要避開她,不要受她的誘惑。
《人鼠之間》的故事是圍繞主人公要踐行夢想而展開的,幾乎所有的事件都是在這其中發生的,事件的發生對劇本小說具有強化、渲染的作用,並促使人物對話並引發行為動作的發生。另外,事件本身也具有鮮明的指向作用,使劇本小說中的戲劇情境更加的深遠,但都不能脫離事件而獨立存在,否則劇本小說就沒有獨特的戲劇效果。

作品影響

《人鼠之間》作品,被搬上“百老匯”舞台,1938年被授予該年度“紐約戲劇評論獎” ;1941年被拍成電影。
在英國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中,9 0%的答案來自《人鼠之間》等三本書。

作品評論

“斯坦貝克用高尚的失敗者的神話來對抗美國有成就的勝利者的神話。”
——利奧·布勞迪(美國文學評論家)
“《人鼠之間》是一幕催人淚下的悲劇,使讀者對這兩個小人物的命運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毛信德(外國文學教授)
故事的主題是“那種產生悲劇最古老、最普通的根源:即人類不可避免地要和他的同類隔離。”
——伊恩·烏斯比(英國評論家)

作者簡介

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美國小說家。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塞利納斯鎮麵粉廠主家庭,從小生活在農村和牧場,對鄉間風土人情十分熟悉。1920—1926年在史丹福大學選修英國文學和海洋生物學,同時靠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維生。
他的早期作品未引起重視,1935年,《煎餅坪》(一譯《托蒂亞平地》)出版,立即受到好評。他用幽默的筆調描繪蒙特雷地區一群懶散而又淳樸的西班牙裔居民。《人鼠之間》(1937年)更具抒情的悲劇情調。《憤怒的葡萄》(1939年)是他的代表作,是描寫美國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一部史詩。小說寫俄克拉荷馬州佃農約德一家在大企業的壓迫下,無家可歸,長途跋涉前往西部另謀生路。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加利福尼亞,卻又陷入果園主剝削與壓迫的羅網。他們終於被迫反抗,參加了摘果工人的罷工鬥爭。小說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940年獲普利茲小說獎。其他作品主要有《相持》(1936年)、《罐頭街工廠》(1944年)、《月落》(1942年)、《珍珠》(1947年)及後期的長篇小說《晦氣的冬天》(1961年)等。他於196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4年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