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能量平衡

人體能量平衡

人體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供給能量。這三種物質在氧化成水和CO2過程中,釋放大量的能量供機體套用。

糖在體外充分燃燒,徹底氧化至H2O及CO2時產生的能量為17.22kJ.g-1,這稱為糖的粗熱價。糖的消化吸收率為98%,在生理研究中,糖的供熱量在進行校正後以16.80kJ.g-1進行計算,此稱糖的生理熱價。糖是體內的主要供能物質,它供給約70%人體所需的能量。腦組織所需能量的唯一來源是糖。這使糖在能量供給上,更具有其特殊重要性。人體雖然可以依靠其它物質供給能量,但必須定時進食一定量的糖,維持正常血糖水平以保障大腦的功能。另外,糖對脂肪的氧化過程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體能量平衡
  • 釋義:供給活動的需要
  • 包括:基礎代謝
  • 營養素:糖、脂肪和蛋白質
詞組釋義,人體所需,基礎代謝,勞動代謝,

詞組釋義

人體能量平衡是人體從食物中攝取能量以供給活動的需要,其中包括有基礎代謝、勞動代謝和食物特殊動力作用三個方面。

人體所需

人體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供給能量。這三種物質在氧化成水和CO2過程中,釋放大量的能量供機體套用。
糖在體外充分燃燒,徹底氧化至H2O及CO2時產生的能量為17.22kJ·g-1,這稱為糖的粗熱價。糖的消化吸收率為98%,在生理研究中,糖的供熱量在進行校正後以16.80kJ·g-1進行計算,此稱糖的生理熱價。糖是體內的主要供能物質,它供給約70%人體所需的能量。腦組織所需能量的唯一來源是糖。這使糖在能量供給上,更具有其特殊重要性。人體雖然可以依靠其它物質供給能量,但必須定時進食一定量的糖,維持正常血糖水平以保障大腦的功能。另外,糖對脂肪的氧化過程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脂肪也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它在體外充分燃燒氧化的粗熱價為39kJ·g-1,生理熱價為37.8kJ·g-1。脂肪水解成脂肪酸進入血液而運送到肝臟和肌肉等組織氧化利用。脂肪酸經β氧化形成乙醯輔酶A後,必須進入三羧酸循環才能徹底氧化成水及CO2並釋放能量。乙醯輔酶A還可在肝臟形成酮體。在正常情況下,酮體進入血液,在骨骼肌和心肌中再形成乙醯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繼續氧化代謝。因此,脂肪的氧化必須依賴糖代謝。脂肪是機體儲存能量的重要形式,在進行長時間勞動時,它可被動員經血液源源運送到骨骼肌,供給所需的能量。
蛋白體在體內的功能主要是構成體蛋白,而供給能量不是它的主要生理功能。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進而再分解成非氮物質與氨基。非氮物質進入三羧酸循環被氧化利用。氨基則形成氨或尿素隨尿排出。這部分尿氮在體外仍可進一步氧化釋放出能量,其量約相當於5.05kJ·g-1蛋白質。蛋白質的粗熱價為23.73kJ·g-1。顧景范根據我國資料統計得出蛋白質生理熱價為23.73×80.5%-1.25=13.86kJ·g-1。在西方一般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為92%,所以其生理熱價約為16.8kJ·g-1。

基礎代謝

為了比較個體間的代謝率,醫學上採用在不影響代謝的一些情況下,進行代謝率的測定,其結果稱為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的意義是人體為了維持生命,各器官進行最基本的生理機能消耗的能量,如維持正常體溫、基礎血流和呼吸運動、骨骼肌的張力及某腺體的活動等。測定基礎代謝時,受試者應處於完全安靜、清醒而舒適的狀態。周圍環境氣溫在20~25℃之間。時間應在餐後12~14h以上。如按正常的生活規律安排,晚餐安排在下午6時左右,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正好在次日晨6~8時為宜。晚餐膳食須比較清淡以免食物對代謝的影響。從前一天起,受試者即應避免激烈運動,並且在測定前需要安靜休息30min以上。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比較恆定,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一個成年人在保持健康狀態的情況下,其基礎代謝率20年內不會偏離正常平均值的±5~10%;在同年齡、同體重、同性別的正常成年人群內,有85%的人其基礎代謝率在正常平均值的±10%以內。 臨床上用測定值與正常值比較來衡量基礎代謝率的高低,在正常值的±10~15%以內者認為是正常的。計算方法,例如年齡為20歲的某男性,測得其基礎代謝氧耗量為15L/h。估計正常呼吸商為0.85,可以採用20.42kJ·L-1為氧的熱當量。假設此人的體表面積為1.6m2,此人的基礎代謝率為15×20.42÷1.6=191.44kJ·體表面(m2)-1·h-1(表1-1)。因此,此人的基礎代謝率高於正常值21%。
影響基礎代謝率的因素如下:
(1)體表面積 身材大小不同,人體的基礎代謝總量的顯然不同,基礎代謝與人體的體表面積呈比例關係。Rubner早在1894年發現,基礎代謝率如果以單位體表面積表示,則比較恆定。因此基礎代謝率·體表面積(m2)-1·h-1”表示。人體的體表面積與體重及身高顯著相關。三十年代,Stevensen曾經得出我國人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新中國成立以來。國人身材有很大變化,身高、體重都明顯增加。趙松山等人於1983年對我國人體表面與身高、體重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得出我國成年人的體表面積可以按下式計算:
A=0.00659H+0.0126W-0.1603
A:體表面積(m2)
H:身高(cm)
W:體重(kg)
我國營養學會根據近期的調查,1981年提出我國18~40歲的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70cm,體重為69kg,女性平均身高為160cm,體重為53kg。在此平均值±10%的範圍內,應視為正常體重。
Kleiber從實際套用出發,曾提出基礎代謝率的正常值若以每小時表示,則為3×體重0.75若以第24h表示,則為70×體重0.75。這一標準可以套用於任何身材大小的動物。還有人認為代謝率與代謝活躍的組織關係密切,提出基礎代謝率應以“去脂體重”(Lean body mass)表示。但由於“去脂體重”的測量和計算方法現時尚未廣泛普及,所以採用者不多。
(2)年齡性別 女性的基礎代謝率略低於男性。嬰兒時期,因為身體組織生長旺盛,基礎代謝率最高,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參看圖1-1。
(3)環境溫度與氣候 環境溫度對基礎代謝有明顯影響,在舒適環境(20~25℃)中,代謝最低;在低溫和高溫環境中,代謝都會升高。環境溫度過低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顫抖而影響代謝升高;當環境溫度較高,因為散熱而需要出汗,呼吸及心跳加快。因而影響代謝升高。
(4)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素可以增強所有細胞全部生化反應的速率。因此,甲狀腺素的增多即可引起基礎代謝率的升高。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是臨床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重要診斷指征之一。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基礎代謝率可比正常平均值增加40~80%,甲狀腺機能低下者,可比正常值低40~50%。
(5)其它因素 影響人體基礎代謝率的還有藥物及交感神經活動等一些因素。食物對基礎代謝的影響,將在食物特殊動力作用一節中詳述。

勞動代謝

勞動代謝包括在生產與生活中全部體力活動的熱能消耗。體力活動是影響機體能量消耗的主要部分。常見的中等強度勞動,其氧耗量的大約是基礎代謝的4~5倍,較強勞動是基礎代謝的7~8倍,有的極強勞動可達基礎代謝的14~15倍。
糖在體內的分解代謝有兩種形式。如果勞動強度適宜,人體的循環和呼吸系統能夠供給骨骼以充分的氧,糖的代謝則為有氧氧化。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可以淨合成38mol的ATP,釋放2881.20kJ能量。人體進行很強的勞動時,一時攝取的氧量不足,骨骼肌所需的能量則從糖的無氧酵解代謝獲得,此時糖酵解為乳酸。1mol葡萄糖經酵解淨合成2molATP,釋放218.40kJ能量。人體進行勞動時,骨骼肌能否得到足夠的氧,取決於肺通氣量、血流輸送的氧量及肌細胞對氧的利用。開始勞動時,機體的氧攝取量不能即時達到骨骼肌需氧量的水平,機體先動用肌細胞內儲存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和磷酸肌酸)及(或)糖的無氧酵解以供給即時所需之能量。這時人體的氧耗量急劇增加,經一段時間後,氧耗量才達到一個穩態(steady state),這段時間大約為2min。2min內機體的供氧量小於需氧量,不足的氧量稱之為氧缺乏(oxygen deficit)。氧缺乏的大小隨勞動強度而異。勞動強度適宜時,氧的攝取量可滿足需要,體內儲存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在勞動中可得到補償,產生的乳酸也可以部分繼續氧化,體內不再進一步蓄積。因此,氧耗量表現為穩態。勞動強度過大時,氧的攝取量始終小於需要量,機體進行這種勞動主要依靠糖的無氧酵解供給能量,乳酸在體內蓄積,氧耗量不能呈現穩態。勞動停止後,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氧耗才能回到安靜水平。這部分勞動後超過安靜水平的氧耗量即是氧債(oxygen debt)。次極量(submaximum)以下的勞動,穩態的氧耗水平的高低與勞動強度呈比例關係,對這種勞動只須測定勞動時的氧耗量,即可測知該項勞動的熱能消耗量。對於過強的勞動。除測定勞動時的氧耗量以外,還必須測定勞動後的氧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