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態學原理

人類生態學原理

作者在總結國內外大量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對人類生態問題的探索,通過理論分析和經驗總結完成本書。全書共分為三篇,上篇:人類生態學基礎理論,共5章,主要討論了人類生態學的基本流派和基礎理論問題;中篇:環境與人類生計,共4章,重點討論了人類通過不同生計活動對全球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利用和改造問題;下篇:人類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共5章,主要討論了人類在高山、地極、乾旱、濕熱和疾病等不同環境壓力因子(stressors)作用下的適應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生態學原理
  • 作者:陳勇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351104, 703035110X
  • 外文名:Principles of Human Ecology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19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人類生態學原理》共三篇14章,上篇5章是關於人類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問題,中篇4章討論了人類對全球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利用和改造問題,而下篇5章討論人類在不同環境壓力因子作用下的適應問題。全書體系完整,構建了人類生態學理論的新框架,既體現作者對人類生態學的認識,也反映了當前人類生態學的中外研究最新成果。參考文獻列於每章之末,一時難於統計引文的總數,但無疑十分豐富。除了論文之外,還有不少難得一見的中英文專著。作者有很高的英文素養,而劍橋一年,又使他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國內難於查找到的英文原著。這些都會使《人類生態學原理》的讀者,獲得可信的新認識,又有助於對作者探索的判讀。因此,這是一本頗具理論深度和學術價值的好書。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篇 人類生態學基礎理論
第一章人類生態學理論與發展
第一節理論學派
一、生物學派
二、社會學派
三、哲學學派
第二節相關理論與學說
一、環境決定論
二、環境可能論
三、文化生態學
四、生態人類學
五、人類適應論
六、行為生態學
七、政治生態學
第三節幾個基本問題及其判識
一、空間尺度問題
二、時間尺度問題
三、複雜性問題
四、脆弱性問題
五、實證與規範問題
六、市場與制度問題
七、科學與社會問題
第四節人類生態學研究的過去與新進展
一、人類生態學研究的過去
二、人類生態學研究的新進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生物—文化進化與適應
第一節生物進化和適應的一般理論
一、生物進化理論
二、生物適應理論
第二節人類的進化
一、生物進化
二、文化進化
第三節人類的適應
一、形態與膚色適應
二、生理適應
三、文化適應
四、行為適應
五、適應類型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三章人類生態系統
第一節生態系統理論
第二節人類生態系統
一、人類生態系統概念
二、人類生態系統的結構
三、人類生態系統的功能
四、人類生態系統的特點
五、人類生態系統的類型
第三節鄉村聚落生態系統
一、對鄉村聚落及相關概念的理解
二、鄉村聚落生態系統的概念
三、鄉村聚落生態系統特點
第四節城市(聚落)生態系統
一、城市生態系統的定義
二、城市生態系統組成與結構
三、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
四、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
參考文獻
第四章人類種群生態
第一節基本概念
第二節人類種群動態
第三節人類種群調節
第四節人口承載力
一、人口承載力研究現狀
二、人口承載力K值可變條件下的人口增長模型
三、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最佳人口規模
四、有關人口承載力研究的一些共識
參考文獻
第五章人類生態位
第一節生態位理論
第二節人類生態位
第三節人類生態位的套用與擴展
一、在生態人類學中的套用
二、人類生態位擴充理論
三、人類生態位適宜度理論
四、文化生態位構建理論
參考文獻
中篇 環境與人類生計系統
第六章狩獵和採集社會
第一節當今狩獵和採集社會現狀
第二節狩獵和採集社會的分類
第三節當今狩獵和採集社會的特點
一、對自然生態的依賴程度高、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二、社會流動性強,人口處於不斷分散和聚合狀態
三、缺乏領導核心、社會組織鬆散
四、人口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人口增長緩慢
第四節有關狩獵和採集人群幾個理論問題
一、勞作強度與休閒
二、資源供給與需求
三、族群構成和土地所有制
四、狩獵和採集對策與最優獲食理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農業起源與自給農業
第一節農業的起源與發展
一、農業起源的幾種假說
二、世界農業發源地
三、我國原始農業的發展
第二節自給農業
第三節輪歇栽培農業
一、相關概念與發展現狀
二、輪歇栽培農業分類
三、輪歇栽培農業的特點
四、輪歇栽培農業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八章傳統與現代牧業
第一節牧業的起源
第二節牧業分類
第三節傳統牧業特點及類型
一、草原遊牧
二、山地遊牧
三、定居牧業
第四節現代牧業的主要特點
第五節世界牧業面臨的挑戰和前景
參考文獻
第九章傳統與現代集約農業
第一節集約農業發展及相關理論
第二節傳統集約農業
一、傳統集約農業特點
二、傳統集約農業粗放化
第三節、現代集約農業
一、發展概況
二、現代集約農業特點
三、現代集約農業的優勢
四、現代集約農業面臨的問題
第四節集約農業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下篇 人類對不同環境的適應
第十章人類對山地環境的適應
第一節山地生態環境特點
一、垂直地帶性規律明顯
二、地形複雜、生態環境脆弱
三、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明顯
四、高山空氣稀薄、大氣含氧量低
第二節山區人口分布及其社會屬性和特徵
一、山區人口分布
二、山區聚落和社區的分散性及與外界的封閉性
三、山區文化的多樣性與相對穩定性
四、山區人口與社會對自然災害的易損性
第三節山區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係
第四節人類對高山環境的適應
一、對低氧環境的適應
二、對低溫寒冷的適應
三、對低生物生產力的適應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人類對極地環境的適應
第一節極地生態環境特點
第二節極地人口與原住居民
一、阿留申人
二、阿塔帕斯卡人
三、楚克奇人
四、因紐特人
五、伊努皮亞人
六、涅涅茨人
七、薩米人
八、尤皮克人
第三節人類對低溫寒冷的適應
第四節人類對低生物環境的適應
第五節人類對極晝和極夜的適應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人類對乾旱(荒漠)環境的適應
第一節荒漠生態系統特點
第二節人類對乾熱和乾旱環境的適應
一、生理和形態適應
二、文化和行為適應
第三節人類對乾旱荒漠區資源的利用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人類對濕熱環境的適應
第一節熱帶雨林自然環境
第二節熱帶雨林生態系統
一、植物物種極為豐富、優勢物種不明顯
二、森林鬱閉度高,群落層次複雜
三、特有植物生態現象突出
四、沒有周期性的生長期和開花季節
五、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發達
六、生物生產力極高,群落演替速度快
第三節人類對濕熱環境的適應
一、生理和形態適應
二、文化和行為適應
三、對人口的適應性調節
第四節原住居民對熱帶資源的利用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人類疾病生態
第一節人類環境與疾病
一、生物地球化學因子
二、氣候氣象因子
三、水文因子
四、地形地貌因子
五、土壤因子
六、生物因子
七、人文環境因子
八、人類生態環境因子對人類健康與疾病影響的時空性
第二節社會發展與人類疾病演化
一、採集狩獵時期
二、定居農業時期
三、工業社會時期(現代農業時期)
第三節人類流行病學轉變
一、Omran流行病學轉變理論
二、對omran流行病學轉變理論的補充及相關評述
第四節疾病生態學與新發傳染疾病
一、疾病生態學及其研究對象
二、疾病生態學研究的相關理論問題
三、疾病生態學研究的重點——人畜共患病
四、新發傳染病及其主要生態因子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