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

泛指一切強調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及權利的思潮和理論。包括作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義、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

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主張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國大革命時期,把它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

傅斯年先生早已指出:“春秋時人道主義固以發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道主義
  • 外文名:Humanitarianism
  • 起源:文藝復興
  • 近義詞:人文主義
  • 核心:以人為本
  • 內涵:自由、平等、博愛
含義,起源,發展,原則,精神,人道主義組織,紀念日,

含義

人道主義具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作為世界觀和歷史觀的人道主義;一種是作為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的人道主義。
作為世界觀和歷史觀的人道主義,是歐洲資產階級早期的思想體系,產生於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達·文西等。他們針對中世紀神學以神為中心,貶低人的地位和價值、蔑視世俗生活、提倡禁慾主義的思想觀點,提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提倡“人權”否定“神權”,要求尊重人的價值,“人的尊嚴”、 人的“自由意志”,反對禁慾主義,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學知識。在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把人道主義原則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要求充分實現發展人的天性的權利,建立人類“理性”的王國,使之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強大思想武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的社會作用。
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就其在倫理道德方面的某些要求,如尊重人、關心人等,包含合理的內容,應當批判地吸取。但它的理論基礎即世界觀、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它用抽象的人、人性解釋歷史,把人類“理性”看作是社會歷史進步的動力,因而不能科學地說明歷史,而它所要求建立的“理性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王國。在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和建立社會主義的革命鬥爭中,產生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即作為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的人道主義。它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具有根本的不同,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歷史觀為基礎,是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組成部分,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宣傳和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起源

Humanitarianism
人道主義是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體系,提倡關懷人、愛護人、尊重人,是一種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法國大革命時期又把人道主義的內涵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和博愛。人道主義在革命時期起著反對不平等的制度的積極作用。
人道主義源於人道、人文思想。《易傳》講“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彖·賁》講:“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國前東方學會主席顧立雅考證,中國的人道思想、中國的一部分制度,“通過阿拉伯人在12世紀傳到西西里的羅傑二世與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的朝廷”。進而影響了後來整個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童子問易》指出:“《易經》絕對是世界共同的人文原點。”
人道主義一詞,由Humanitarianism譯述而來。著名慈善公益組織國際君友會王愛君在其《人道》中有如下記載:人道主義,在文藝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義,原在排斥教會的束縛,以人道取代神道,亦為人文主義的展現,在倫理上則與博愛主義相同,主張超越人種、國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別,承認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謀人類全體之安寧幸福為理想的主義。法國哲人孔德(Auguste Comte)所創的人道教(Religion of Humanity),其教義亦與人道主義相通,以仁愛為原理,秩序為基礎,增進人類幸福為目的。並主張僧侶不宜有財產與職業,必須捨棄名利,專致力於布施教化,息爭弭亂,方足以保障人類的和平與福祉。
中國過去的辭彙,雖無人道主義一詞,但經傳中早已出現人道兩字。如《禮記·喪服·小記》云:”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 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中庸》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之一字,有成己成物之義,亦即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旨,此等語意,都和西方的人道主義相通。

發展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
人道主義(humanitarianism),是重視人類價值——特別是關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狀況--的思想。關注的是人的幸福,強調人類之間的互助、關愛,與重視人類的價值。相對的,另有重視神類、重視自然類或者重視動物類等的思想主張。
人道主義和人本主義以及人文主義有密切關係。在西方,人道主義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針對基督教教會統治社會的神道主義而形成的一種思潮。該主義的核心是重視人的幸福。後來也延伸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原則

理性價值
即:邏輯和經驗是發展知識,檢驗斷言的標準。
自由探索的價值
人道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對人的思想進行獨裁專制,這些形式包括教會的、政治的、意識形態的、社會體制的各種有可能對人的思想進行鉗制的壓迫形式。當然我們也主張對各種差異的容忍,尊重個人表達其信仰的權利,無論這種信仰是多么不入流,不主張用社會的、法律的和制裁的方式對其進行壓制。
個人尊嚴的價值
生活的高貴和尊嚴是人道主義的核心價值。所以人道主義反對一切宗教的、意識形態的、倫理道德中具有那種貶損個人、壓制自由,愚弄智識,或非人化的信條。人道主義堅信最大程度的個人自主性與社會責任感是和諧一致的。
人道主義圖片人道主義圖片
道德平等原則
這個原則貫穿於反對一切基於種族的、性別的、宗教的、年齡的、國別的歧視。這個原則的相應結果就是對一切人的智力和美德提供平等機會。
自由的理想
人道主義總是捍衛自由的理想,它不僅僅是支持那些因為教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利益而遭受壓制的自由意識,而且,也支持真正的政治自由,民主決定基礎上的大多數人的意見,尊重少數人的權利和法律的規則。人道主義捍衛人基本的安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人道主義提倡從宗教和強硬政府控制下解放的個人自由。
宗教懷疑主義
人道主義承認宗教在解釋人的生活意義方面的作用,但不同意對它的迷信態度。人道主義認為宇宙是自然力機製作用的產物,可以有效的為科學所理解。人道主義堅持男人、女人對自己的命運負責,不必尋求超自然的救世主。
倫理本質和來源
人道主義贊同倫理的哲學傳統,即:這是一個可以反覆探尋的自主領域。倫理上判斷可以脫離宗教而獨立獲得,人類可以培育自己的智慧和理性,用它們來獲得優質的生活。人道主義認識到道德在人的生活中的中心作用,但人道主義反對絕對價值觀,保留對倫理價值不斷發現的客觀態度。

精神

人道主義精神,具有相對的崇高性,超現實性。因為精神這個觀念就主要作用於超現實性的一面。精神往往超出現實的意義,多指願望的東西,在常規的情況下,精神往往是空間的一種觀念。人道主義精神,更著重體現以人為本的,以人類自身功能觀念意義上的一種良知,及其在這個意識的作為支配下,形成一種以高度文明為基礎,以人類和諧發展為目的的這樣的普世觀。
人們可以這樣認為,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就是在這樣的一個人道主義精神的支配下成立而作為,不管你是生活在什麼樣的政治制度下,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為你而努力,都是應該的。當人們受到戰爭的傷害,疾病的威脅,自然災害的損失的時候,這兩個機構都有義務,有責任。因此,人們又看到,人道主義精神確實具有超現實性。因為,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生存在一個完美的盛世當中,永遠都有矛盾,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對立的社會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客觀的。更沒有這樣的時代。
由此看來,人道主義精神是一個讓人類共同崇拜信仰的一個觀念,在這個觀念的意識作用下,人類的一切活動行為及其規範,都將在這個範疇內進行。

人道主義組織

國際紅十字會 、世界志願者委員會,總部設在日內瓦。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聯合會,該組織力求設定人道主義援助的基本規範,提高人道主義援助的實施。 人道主義援助救援委員會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常設國際機構。同國際紅十字會、紅新月會、國際衛生服務協會、基督教救援服務中心、路德國際聯盟、醫學新領域、OXFAM和教會一樣,總部設在日內瓦。

紀念日

2008年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根據大會第A/RES/63/139號決議:指定8月19日為世界人道主義日,以促進提高公眾對世界各地人道主義援助活動和在這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向所有為推動人道主義事業開展工作的人道主義人員、聯合國人員及有關人員,並向那些因公殉職的人,表示敬意,邀請所有會員國和聯合國系統各實體根據現有資源,並邀請其他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每年以適當方式舉辦世界人道主義日活動。
聯合國確定每年的8月19日為世界人道主義日聯合國確定每年的8月19日為世界人道主義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