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黨(曾經存在的印度政黨)

印度政黨,是印度1977年大選時與印度國大黨相抗衡的反對黨聯盟,於1977年3月至1979年7月執政,執政期間力圖奉行平衡外交來改善與鄰國的關係。注意要與現在的印度人民黨(Indian People's Party)區分,切忌混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黨
國大黨的分裂,1977年印度人民院大選,人民黨執政時期的印度外交,最終的倒台,

國大黨的分裂

1967年,印度總理、國大黨領袖英迪拉·甘地針對第四次大選後國大黨聲望下降的局面,開始推行爭取民心的激進的社會經濟改革。但是這些政策卻遭到了黨內保守勢力的反對。此後,英迪拉·甘地的追隨者與黨內保守勢力的矛盾不斷激化。以英迪拉·甘地為首的一派稱國大黨(執政派),以莫拉爾吉·德賽等黨內元老為首的一派稱為國大黨(組織派)。

1977年印度人民院大選

印度1977年大選時,以莫拉爾吉·德賽為首的一派稱為國大黨(組織派)、以瓦傑帕伊為首的印度人民同盟(現今的印度人民黨的前身)、以查蘭·辛格為首的印度民眾黨、社會主義黨,以及另外一些由國大黨分裂出來的反對派聯合組成國大黨的反對聯盟。以賈格吉凡·拉姆為首的民主國大黨不久也加入了人民黨。在1977年3月的第六次大選中獲得了43%的選票和270個席位,取得了獨立組織政府的權力。執政的國大黨遭到了慘敗,只獲得了35%的選票和人民院540個席位中的153席。人民黨議會選舉團在大選獲勝後推舉81歲的原國大黨元老拉爾吉·德賽為政府總理,他是印度獨立後的第四任總理。德賽是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上當選總理時年齡最大(81歲)的人。

人民黨執政時期的印度外交

德賽政府上台後,宣稱要調整向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在美蘇之間保持平衡。以便於蘇聯適當拉開距離,以便調整改善與美國的關係。1977年7月,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夫訪問印度,同年9月,印度外長瓦傑帕伊訪問美國。1978年1月,美國總統卡特訪問印度,促進了印美關係的改善。
人民黨政府還調整了對巴基斯坦的政策和對華政策,希望打破僵局,改善與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係。1979年2月,在經過長達十年的隔絕後,印度外長瓦傑帕伊訪華,但是由於中越戰爭的爆發,瓦傑帕伊縮短了日程,提前回國。
人民黨還謀求與東協國家外交關係的改善,東協國家對此有些疑慮,但後來還是作出了積極的反應。越南入侵高棉後,印度與東協再立場上發生分歧,分道揚鑣。

最終的倒台

在該黨執政期間,由於黨內政見不合與派系鬥爭嚴重,重負的行政治安於國民經濟管理能力迅速下降,社會和政治動盪不安。在1979年7月的雨季會議上,反對黨提出了不信任案,執政僅僅27個月的人民黨因內部分裂處於少數派而宣告倒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