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

人民性(people's nature)是新聞事業反映人民大眾的思想、感情、願望和利益的一種特性。最早出現在19 世紀初的沙皇俄國,維亞捷姆斯基在《古典作家和出版者談話》中第一次使用這一概念,意指“ 民族性”。馬克思也提出過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問題。1944年傳入中國。在中國,人民性常和黨性放在一起討論。

新聞界關於黨性和人民性的認識呈現出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傾向。第一種是把黨過去在工作指導上的失誤同黨性混同起來,把某些黨組織工作中出現的偏差同黨性混同起來,有的甚至把林彪、“四人幫”的破壞同黨性混同起來,因此提出應該用“人民性”取代“黨性”;第二種是把黨性和人民性對立起來,認為黨性只對黨的領導機關負責,人民性才是對人民民眾負責,黨報要真正代表人民民眾的利益,就得用“人民性”來監督、限制、補充和平衡黨性的不足;第三種認為黨性代表的是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而人民性代表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此,“黨性”中包含了“人民性”的內容,而且是“人民性”更高、更集中的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