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經典:社會小說

人文經典:社會小說

《人文經典:社會小說》是“人文經典”叢書中的一冊,精選了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多位大師富有人文精神的隨筆經典60餘篇。“以立人為本。人是萬物的尺度、也是精神的尺度。”編者從這一立場出發,精中選精,以國別區分,以時間為序,每人配以一二百字的作者生平簡述,收入了海涅、馬克思、黑塞、高爾基、伏爾泰、左拉、奧威爾、格拉斯、茨威格、卡夫卡、魯迅、愛因斯坦、阿倫特、略薩、桑塔格、米沃什、博爾赫斯等人的代表性作品。全書群星閃耀,其中包括了多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所選的文章集中體現了作者們對人類的尊嚴、價值、命運的思考、追求和關切,對人類精神文化現象的珍視,對一種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通讀全書,宛如享受一道精神盛宴。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文經典:社會小說
  • 作者:林賢治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64249, 7536064241
  • 外文名:Social Noveletters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399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社會小說:苦難、愛與恐怖》編輯推薦:經典富於歷史文化的內涵,其價值超出了文本本身。無疑地,經典會喚起我們對過去的感受力,成為一種知識背景,帶領我們上升到一個認識和創造的高度,從而確立自己。一個人的選本,自由、平等、正義、尊嚴、幸福。《社會小說:苦難、愛與恐怖》集合了世界數百個優秀的頭腦,這裡承載著人類幾千年的夢想和記憶。

圖書目錄

(俄國)普希金(1799—1837)
驛站長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舞會以後
(蘇聯)肖洛霍夫(1905—1984)
糧食委員
(義大利)基亞拉(1913—1986)
勳爵,您當過劊子手……
(美國)福克納(1897—1962)
沃許
(墨西哥)魯爾福(1918—1986)
瑪蒂爾特·阿爾康赫爾的遺產
(阿根廷)瑞莎·巴倫索拉(1938—)
信件審查員
(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聖誕樹和婚禮
(捷克)哈謝克(1883—1923)
女僕安娜的紀念日
(英國)哈代(1840—1928)
彼特利克夫人
(美國)歐·亨利(1862—1910)
我們選擇的道路
(義大利)夏俠(1921—1989)
你死我活
(奧地利)皮蘭德婁(1867—1936)
西西里檸檬
(俄國)契訶夫(1860—1904)
萬卡
(英國)勞倫斯(1885—1930)
患病的礦工
(英國)麥克尤恩(1948—)
與關在櫥櫃裡的人對話
(美國)契弗(1912—1982)
聖誕節是窮苦人悲哀的日子
(阿根廷)科塔薩爾(1914—1984)
被侵占的住宅
(義大利)娜·金茲布格(1916—?)
母親
(英國)奈保爾(1932—)
母親的天性
(俄國)安德列耶夫(1871—1919)
在地下室里
(英國)高爾斯華綏(1867—1933)
品質
(法國)莫泊桑(1850—1893)
西蒙的爸爸
(法國)克拉威爾(1922—)
鞭子
(愛爾蘭)喬伊斯(1882—1941)
痛苦的事件
(美國)安德森(1876—1941)
不曾說出的謊言
(美國)卡佛(1938—1988)
談論愛情時我們都在說些什麼
(義大利)索爾達蒂(1906—?)
雪地上的腳印
(中國)魯迅(1881—1936)
狂人日記
(奧地利)卡夫卡(1883—1924)
在流放地
(法國)薩特(1905—1980)

序言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是一部青春激盪的書。我記得其中的革命者赫拉美托夫說過一個關於閱讀的意見,那意思是:讀書要讀最早的書,上游的書,原創性的書,其實就是指“經典”。他認為,其他大量的書都是出於對這些書的闡釋。閱讀《怎么辦》時,我還是一個對世界充滿新奇感、雄心勃勃的中學生,赫拉美托夫的意見自然很受用,於是貪婪地尋找、大口大口地吞咽經典文本,至今許多仍然未能消化。
經典過於豐富了,因此往往顯得深奧難解。大約正是為此,幽默家馬克·吐溫這樣定義經典,說那是“人人都希望讀過,但人人又都不願去讀的東西”。
不過,回過頭看,在所有讀過的書籍中,畢竟要數經典給予自己的教益為大。這是一些需要慢慢咀嚼、慢慢吸收的書。正如卡爾維諾說的,經典就是永遠獨特、意想不到的和新穎的書,永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他在一篇題作《為什麼讀經典》的文章里,給經典列舉了十四條定義,反覆用“重讀”和“初讀”的經驗作出說明,說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時那樣給我們帶來發現的書,是一本即使初讀也好像在重溫的書。他還這樣寫道:經典作品帶著先前解釋的氣息走向我們,背後拖著它們經過的文化時留下的足跡。就是說,經典富於歷史文化的內涵,其價值超出了文本本身。無疑地,經典會喚起我們對過去的感受力,成為一種知識背景,帶領我們上升到一個認識和創造的高度,從而確立自己。
大凡具有一定的閱讀經驗,我想,都會對卡爾維諾的定義表示認同。
前些年,出版界曾經有過一陣出版經典選本的小小熱潮。選本多按不同學科進行,綜合性的少見。而今,我編選的這套文叢,試圖打破學科的壁壘,而以一種“人文精神”貫通之。選目則以歐美為主,其實是沿襲“西風東漸”時啟蒙主義者的老路子。而加入一些新的文本材料,以見時代的播遷。
文叢共六種,學科以文、史、哲、政為主。其中三種為文獻、理論、批評和記述;另三種為文學,純屬虛構類型。注重“人文”,就要求入選的作品,關注人類生存的現實境遇,而以社會的根本改造為依歸。這些作品是真實的,也是真理的;它們符合善的原則,因為其中表達了人類對於自由、公平、正義的普遍的要求;而且方式和形式是充分個人化的,所以是美的。
《思想蹤跡》一種,選入十六世紀以降41位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宗教家、人文學者、作家和科學家的思想作品。本書約略可見思想史的脈絡,但無意做成史料彙編,所以不曾編入那類純知識主義、形上學的文字,論述抽象體系和絕對理念的文字,像邏輯分析哲學就不曾入選;反之選擇像作家卡森的關於環境問題的論辯,美國科學家關於“熵”的定律的闡釋等,目的在於凸顯思想的批判性和實踐性。思想家流派不同,觀點各異,如理性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正義論者與自由論者,彼此常有衝突的地方,但入文的傾向是同一的。思想家的思想,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統一體,這裡惟是選其一點而不及其餘。作為編者,與其說追求“客觀”、“全面”,毋寧說執著於某種片面性,這都無須諱言。
作為歷史學的一種資料,《歷史鏡像》有點特別,作者都是歷史現場的見證者,而非單純的敘述者。範圍是二十世紀的人類世界,取材則是重大的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這裡的所謂“經典”,實指案例的經典性。中國本來很有些獨具特色的案例,如文化大革命等,遺憾的是至今少有記錄平實的公開文字。本書除收入韋君宜憶述延安“搶救運動”一文外,其他案例,暫付闕如。中國人的思想和文章,大約是需要慢慢鍛鍊的罷。
《廣場鐘聲》主要收入演說詞。在西方,演說始自希臘羅馬,可謂源遠流長。柏拉圖說演說術是“靈魂的接引者”,演說的內容直接訴諸公眾的靈魂,論影響,是並不亞於政治小冊子的。自然,演說的條件首先得有公共空間;倘若社會上並不存在自由表達政見的空間,甚至連私人空間也被占有如《1984》所描述,那么任何富含思想的演說都將歸於泯滅。演說之外,收入三篇人權宣言,都是影響深遠的。
在人文主義傳統中,文學的作用是獨特的,無可替代的。不同於邏輯語言的演繹,它以想像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深入讀者的內心,而不僅僅訴諸頭腦。通過共鳴,作者與讀者的主體性產生置換,讀者因感受而喚起自身的精神訴求;在這裡,所有的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都化作生活問題,親近、深入而無處不在。真正的文學,無論小說、散文和詩歌,都要求作者首先具有誠實的品格,有著正視現實的勇氣。更大的勇氣來自一種自由感和道義感,由此產生的文學是揭示性和干預性的,即使作者無意於宣傳,一如論文和演說,讀者仍然可以從中獲得改造社會的積極的力量。目下所編的三種選本:《社會小說》、《文化隨筆》、《自由詩篇》,就是這樣的文學作品。它們與國家主義、虛無主義以及各種形式主義是無緣的。
對於西方思想及文學的介紹,我國翻譯家和出版家做了大量有益的、基礎性的工作;無論作為讀者或編者,都使我受益匪淺。除了文本的利用之外,本書對作者和作品的說明,不少參考了譯者撰述的文字。編期倉促,尚有部分譯者聯繫不上,在此,謹向諸位表示由衷的歉意和感謝。
2011年10月,燈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