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生產

人才生產

首先,這裡的人才生產與恩格斯所說的人類自身的生產是一致的,因為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人才。如果說有些什麼區別的話,那么過去所說的人類自身的生產更偏重的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的繁衍(蕃衍),即人軀體上的生養、成長過程,而人才生產則更偏重人精神上的成長、教育過程。但事實上。無論人類自身生產還是人才生產。都應該包括這兩種過程。

人才生產(即人類自身的生產)是指人們為了使人類社會後繼有人所進行的生養、培育後代的過程。人才生產的主體和對象都是人,人才生產可分為生、養、育這樣三個相互連線和相互滲透的過程:生。即由父母的兩性結合產生出受精卵,並在母體內孕育直至生出的過程;養,即由父母和社會(主要是父母)提供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把生出的後代餵養至成人的過程;育,即由父母和社會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條件把生出的後代教育、培養成有知識、有技能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的過程。其中生和養是基於生物學上種的繁衍意義上的人的生產過程,而育則是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新人的生產過程;另外,養和育又是同一個生產過程的兩個不同的生產方面。養是使被養者的軀體走向成熟的生產過程,育則是塑造被育者精神的生產過程,但它們卻並不是兩個獨立的生產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才生產
  • 類別:人才培養方式
  • 國家:中國
  • 分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
人才生產的基本特徵,人才生產與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的關係,

人才生產的基本特徵

由於人才生產的產品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人才生產的複雜程度遠遠大於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探究人才生產的基本特徵。對於我們進一步了解複雜的人才生產過程是很有必要的。我們認為,人才生產具有本能性、計畫性、家庭代際性和人本綜合性等特徵。 首先。人類自身的生產是基於自然本能的基礎之上的。人才生產的本能性,就是指人類的生殖、繁衍過程的天然性和本能性,這種天然的本能性,是人類自身生產的根本動力。人類(包括其他一切物種)的生殖繁衍活動是大自然所賦予的奇妙活動,大自然以一種最天然、最莫名其妙的方式,讓人們興致昂然、樂此不疲地從事無比艱辛的生殖繁衍活動。人類的性慾是生殖欲望的表現,可人為什麼會有生殖的欲望卻是很難理喻的。而要解釋人為什麼要吃飯穿衣,以及為什麼會有各種精神上的需求就簡單得多,因此。人類自身的生產與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相比較具有更多的天然本能性。但是這種人才生產的天然本能性並不否定人才生產的計畫性。
人才生產的計畫性,是指家庭和社會生育、培養人才在量上和質上的有計畫性、有目的性。雖然人類的生殖活動具有本能性。但何時生育、生育多少不僅對每個家庭,而且對國家乃至對全人類都應該是要有計畫的,而人們在培養、造就各式各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則具有更加明顯的計畫性。雖然目前在世界上像我國這樣強力推行計畫生育的很罕見。但隨著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多,“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將會成為全人類的共識,但即使在人口較少的沒有實行計畫生育的已開發國家,每一個家庭也會根據自己的年齡、撫養能力等多種因素自覺自愿地實行有計畫的生育的,因為僅僅從生殖的能力上看,一個人一生中能夠生產(懷孕)的後代數遠遠大於實際的生養數。因此有無法律化、制度化的計畫生育並不是人才生產的計畫性的標誌。生育、培養下一代。對於人才生產的基本單位家庭來說,無論如何都是個非常繁重而又漫長的勞動過程,無論在生、養、育哪個階段都明顯地具有計畫性。至於在大規模社會化的人才生產過程——學校教育中,人才生產的計畫性就不言而喻了。
人才生產的家庭代際性,是指人才生產的最原初、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單位是家庭,並且人才生產是對人自我的一種特別的更新、創造——產出自我下一代的過程。人才生產的後期雖然包含有學校教育這種社會化的生產過程,但家庭的生養、教育卻是人才生產中最不可缺少的.生與養離不開家庭自不必多言,即使進入學校後的未成年人,依然不能缺少家庭的教育。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以構想沒有經過學校教育而健康成長、成才的人,但很難構想沒有家庭卻能健康成長、成才的人。另外,人類自身的更新生產只有在自我生長發育成熟時才能進行,因此生產者(親代)與被生產者(子代)之間具有明顯的代際之分,即使在學校教育中.雖然老師與學生之間並無生養關係,但一般也存在著代際差別。
這種人才生產的家庭代際性.既保證了被生產者與生產者的相似性,又使得他們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加上被生產者的生命主體性,因此人才生產的過程是人類進化發展過程的最直接的表現。
人才生產與物質生產、精神生產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人才生產的產品是活生生的人.世上沒有任何的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會比人更可寶貴的了.因而對人的生養、教育過程理應是一個以被生養、被教育的人為中心和根本的生產過程.這是人才生產的人本性特徵;而由於對人的生養、培育是一個非常漫長而又非常複雜的過程,是一個既需要生物醫學、社會心理、教育等諸多科學學科和技術的幫助.又必須依靠物質生產、精神生產才能完成的複雜的、綜合性的生產活動,因此人才生產是具有高度綜合性的特殊的生產。人才生產的人本綜合性決定了在人才的生產過程中要樹立以嬰幼兒為本、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要全面、綜合地運用各種可利用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為人才生產服務。

人才生產與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的關係

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是為滿足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所進行的生產活動,可以把它們看作為社會生產中兩大並列的生產活動。而人才生產(人類自身生產)與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卻不是一種簡單的並列關係,人才生產是一個既包含著部分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在內,又有其特有的生養、教育等過程的複雜的綜合性的生產活動。成年人所進行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除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養育後代的需要,正所謂辛勤勞作,無非是為了生兒育女、養家餬口,是為了人類自身的繁衍更新。人們所從事的各種職業(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實際上就是人才生產的內容,每一位物質生產者和精神生產者同時也是人才生產者。因此.不僅僅只有產科大夫、教育工作者才是人才生產者。
人才生產與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關係還表現在它們的相互作用關係上。人才生產依賴於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人才生產中的生養過程依賴於物質生產提供的產品,而人才生產中的教育過程依賴於精神生產提供的產品,並且,物質生產也為教育事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因此,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決定和制約著人才生產的規模、水平和發展方向。人才生產為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提供後續勞動力,高質量的人才生產能推動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高速發展,人才生產的目的是為社會的各行各業輸送人才,沒有高質量的人才生產就沒有持續不斷的高質量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就不能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