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個性

人性與個性

《人性與個性》主要講述了:《六十年代生人思想錄》首先,它們記錄了一個60年代生人如何從馬克思主義出發,走向更廣袤的精神世界並在其中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我們這一代人,同老一輩一樣,都是從馬克思主義出發的,馬克思主義構成我們的知識基礎和精神背景。在厭棄了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後,我們如饑似渴地尋找“真正的”馬克思。我們把馬克思的早期著作讀了一遍又一遍。

基本介紹

概述,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概述

基本信息作者:王江松
頁碼:438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8725864
裝幀:平裝
開本:16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它們記錄了一個60年代生人如何吸納西方文化併力圖使之本土化的過程。八九十年代,中國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西學熱,遍及各個學科和文化分支的西學經典被譯介進來,令人驚喜交加、目不暇接。四五卜年代生人完成了譯介西學的大部分工作,而直接受益和最大受益的莫過於60年代生人了——譯者成年累月才能譯出一本書,而我們在一個月內就能閱讀十幾本他們譯出來的書。
再次,它們記錄了一個60年代生人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的過程。坦白地說,我們這一代人的知識結構有一個重大的缺陷,那就是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80年代我們基本不讀老書,一是因為沒有時間讀,二是認為不值得讀。

作者簡介

王江松,1963年生,湖南湘鄉人。先後就讀於毛澤東母校東山學校、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博士學位。長期任職於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從1989年開始,在《理論信息報》、《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浙江學刊》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數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或索引,半數被CSSCI收錄。已出版著作:《悲劇人性與悲劇人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職工持股工作手冊》(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8)、《當代工人階級與工會新論》(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郭象個體主義哲學的現代闡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悲劇哲學的誕生——從悲劇角度透視尼采哲學的嘗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六十年代生人思想錄》(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包括《人性與個性》、《尋找自己與成為自己》、《悲劇人性與悲劇人生》第二版、《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一種社會中間層的人生哲學》)。待出版著作:《中國的出路》、《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啟蒙》、《西方社會結構及其歷史走向》、《務實時代的精神資源——鄧小平理論新論》、《勞動哲學》。

目錄

《六十年代生人思想錄》總序
第一篇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
實踐哲學探源
一、一元論和二元論的抽象對立
二、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抽象對立
三、實踐哲學——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
四、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命運
自然唯物主義在歷史哲學中的命運——兼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把自然唯物主義直接輸入歷史哲學的種種嘗試及其失敗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自然主義歷史觀和客觀主義歷史觀的批判
三、略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
生產力、生產關係與人——科學人道主義化與人道主義科學化
一、生產力、生產關係與人
二、史前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係與人
三、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係與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歷史考察
一、生產力的歷史演變
二、生產關係的歷史演變
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歷史演變
人的活動與歷史規律
一、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
二、人類活動與歷史規律
三、個體活動與歷史規律
第二篇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問題
哲學從何處突破
上篇:哲學應從人突破
下篇:人的研究應從個人突破
競爭——中國哲學繁榮之路
一、把競爭機制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把競爭機制引入整個哲學領域
論哲學家
一、哲學家的心理構成
二、哲學家的文化修養
三、哲學家的人格品質和生活實踐
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初探
略論康德的批判理性
中國三代學人對康德哲學詮釋範式的嬗變——以鄭昕、李澤厚、黃裕生為例
一、《康德學述》:認識論的角度和範式
二、《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人類學本體論的視角和範式
三、《真理與自由》:存在論的視角和範式
四、結語
《辯證理性批判》之第一卷第一分冊《方法問題》初探
一、《方法問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薩特論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
三、建立歷史人學的中介問題和輔助學科
四、薩特論“逆溯-前進”的方法及其認識論基礎
五、結語
第三篇 人性、主體性、人道主義問題
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論綱
一、論人的存在
二、論人的本質
三、論人的存在與本質的關係
四、論歷史哲學與人學的關係
馬克思的健康人格思想——兼論馬克思的英雄人格
一、病態人格與健康人格
二、無產階級革命——從病態人格到健康人格
三、英雄人格——病態社會中的健康人格
四、小結
恩格斯的健康人格思想——兼論恩格斯的辯證人格
一、恩格斯的人格思想
二、恩格斯的辯證人格
三、小結
第四篇 個體、個人、個性問題
試論馬克思主義關於個人的理論
一、西方哲學史與個人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個人問題
三、馬克思主義個人理論的基本內容
重建馬克思主義的個人哲學
馬克思的個人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一、《博士論文》
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論猶太人問題》
三、1844年的《摘要》和《手稿》
四、《神聖家庭》、《費爾巴哈論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
五、《1857—1858年的經濟學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
第五篇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改革實踐
建立以公民權利為本位的現代文化價值體系
一、西方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與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比較
二、應建立以公民權利為本位的現代文化價值體系
三、超越五四與超越歷史
務實主義的偉大宣言——兼論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及其特點
一、南方談話吹響了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號角
二、務實主義與“左”傾思想的對比
三、務實主義思想路線形成和發展的三個階段
普通職工應該成為改革的主體和推動者
一、改革的原則:無公平的效率還是有效率的公平
二、改革的性質: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三、改革的戰略:重蹈西方路徑還是獨創中國道路
勞動與資本的歷史合題——勞動性資本
一、勞動與資本各自向對方演變
二、勞動與資本的矛盾依然存在
三、勞動與資本的現代定義
四、“勞動性資本”這一歷史合題能夠確立嗎?
論經濟與倫理的原生統一性與內在同一性
勞動哲學:重構中國工人民眾的階級意識
一、當代中國的國家意識形態與工人階級的特殊意識形態
二、勞動哲學的意識形態性質和意識形態定位
三、勞動哲學的科學性質和學科定位
四、勞動哲學的理論傳統和理論資源
五、勞動哲學的研究對象和理論體系
六、從勞動哲學視角看中國工會的改革、建設和發展
七、結語
互動主體論(Intersubjective Theory)——大學德育課改革的基本構想
一、互動主體論的基本思路
二、大學德育課目標的轉變
三、大學德育課內容的轉變
四、大學德育課過程的轉變
五、大學德育課形式的轉變
六、與大學德育課改革相關的配套改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