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遷移道德

人口遷移道德是指人口遷移活動中形成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及道德原則、規範的總和。人口遷移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普遍社會現象,並且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遷移的人數不斷上升,遷移的方式更加複雜多樣化,現代的人口遷移形式主要有::(1)國內墾殖、建設性人口遷移;(2)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發展性人口遷移;(3)城市人口的市區內流動;(4)旅遊、休閒引起的人口遷移;(5)同際勞工流動;(6)各種災難引起的難民流動等。

人口遷移引起人口流動,影響著遷移者和遷出地、遷人地居住人口的既存利益,造成生活環境條件的變化與資源的重新分配和調整,甚至引起社會的混亂與不穩定。有序地控制人口遷移,充分發揮社會人力資源的創造力,需要一個同家和地區有一定的政策、法律為保障,有一定的道德來加以約束和規範,這主要表現為:(1)遵循社會整體利益的原則,一定的同家和地區要根據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發展規劃和建設目標,對全社會的人口布局和人口遷移或流動做出總體預測和全面規劃,把人口遷移的幅度控制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所能承受的範圍內;(2)鼓勵合理流動的原則,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與組合,充分發揮人才效益,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尤要為高級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創造良好的條件;(3)妥善安置、合理補償的原則,災害的發生和建設項目的實施都會導致人口的遷移和流動,對災害引起的失利群體應當進行合理的安置與救助,避免人口外流。大型建設項目的實施會導致遷出地與遷人地人口利益的重新分配,實行公正補償是基本的道德要求;(4)鼓勵發展、保持地區相對平衡的原則,農村人口流入城市是工業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要鼓勵和協助農村、欠發達地加快發展,實現農村城鎮化,縮小城鄉差距、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距,從根本上避免人口遷移的肓目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