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八景

亭林八景

亭湖八景,《松江府志》記載其名,歷來傳說亦有之。今僅存"讀書堆(墩)"之半及"楞嚴塔"中柱和"松雪碑"碑帽及碑文殘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亭林八景
  • 地理位置:亭林市
  • 著名景點:楞嚴塔等
  • 出自:松江府志
地理環境,出土文物,主要景點,讀書堆,松雪碑,楞嚴塔,仙人洞,墨池,八角井,覽翠樓,剔牙松,

地理環境

亭林人傑地靈,是歷史悠久的江南名鎮,它位於金山區的東北部,是一個水陸交通極為便利的魚米之鄉。
由東到西、由西向東,如同一條美麗的綢帶鑲嵌在小鎮的肌膚里;又是母親柔軟的臂彎緊緊懷抱著小鎮的人們;這是亭林的血脈,她給了亭林人民永遠鮮活的生命和永遠富有的營養和精神。這是一條富有靈氣的小河,她陪伴著亭林走過了長長的歷史,並滋養了小鎮幾千年的燦爛文化。

出土文物

亭林是上海地區“良渚文化”的主要發現地之一。位於鎮區西部祝家港東岸、大寺場及原亭林中心國小周圍的良渚文化遺址,在四次挖掘中,共出土墓葬23座,石器製作場1處,出土文物近500件,這些文物主要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和金山博物館中。良渚文化充分印證了早在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並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主要景點

讀書堆

讀書堆,俗呼大寺山,位於中山街寺平南路與大通路交匯處。南北朝梁陳時期顧野王晚年隱居於此,於茂林深處,結茅築舍,讀書、修《輿地誌》而得名。大寺山原高10丈,占地數十畝,樹木茂密,歷經砍伐,主峰於1968年取土填河被削平,現仍形似土山,北麓緊靠筆尖廠。今讀書堆上,仍有蓬蓬勃勃的樹木數十株。

松雪碑

松雪碑(又名子昂碑),系元代書畫家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所書。碑文共953字(不包括碑首與文題14字),記述重修寶雲寺事宜。元至大元年(1308年)立石。趙體書法遒勁清秀。"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僅剩碑帽及碑文殘塊(占原碑的1/20)。碑帽呈半圓形,高49厘米,寬108厘米,今存鎮政府內。碑身高170厘米,寬108厘米,厚22厘米,中間有裂紋。有拓印碑文在民間流傳。

楞嚴塔

楞嚴塔(又稱飛來塔),在寶雲寺內西南隅(今大寺新村)。豎有石幢一座,幢身以青石雕鑿製成,座基蓮花紋,浮雕佛像,猶如仙子,姿勢優美,中柱六角形,鐫刻陀羅尼經,覆頂雕有蓮花,高約丈許。建於唐鹹通二年(861年),於1956年底因上半部傾斜危險而拆除,下半部又於"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除。後因保管不善,以致散失,僅存中柱豎於亭林中心國小內。

仙人洞

仙人洞洞址,相傳有二說:其中,在本鎮東街棲霞道院內(今復興東路94號)。據傳明清時,院宇宏敞,有園亭假山,曲徑通幽,後人湊景附會,稱仙人洞在此;其二,據考實,位於"讀書堆"下。據清代肖中素詩詠寶雲寺周圍八景時,曾有詩句云:"封來仙洞一泥丸"。

墨池

墨池(又名洗硯池),歷代民間相傳讀書堆西麓,有小池通向山門之外,終年積水,清澈見底,因顧野王平素在小池洗硯而得名。墨池早已湮沒,成陸建屋。

八角井

八角井,井欄呈八角形,欄下用瓦砌直至井底,外直徑0.25米,高0.3米,邊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辯。井在讀書堆東側,抗日戰爭前,有八景茶園,設於井處。八角井因井欄鑿有八角而得名。70年代在此處建設郵電局,挖掘地基時,曾挖出八角井之殘欄。

覽翠樓

覽翠樓,自古流傳,位於讀書堆西面,據民間傳說,位置各異。一謂在寶雲寺內,一謂乃防倭舉烽火為信號之樓。據《華亭縣誌》載,肖中素游寶雲寺題詩云:"欲知覽勝樓何處,衰草寒煙野寺西"。據此,該樓當在寶雲寺之西,其興廢年代無考。

剔牙松

剔牙松,據松江府志引"淞故述"云:"讀書堆舊有大樹剔牙松,成化初(1465年)猶存"。九峰曹先生有詠亭林古松詩,則同善食(今古松園)之松。現園內古樹"羅漢松",又名"鐵崖松",俗稱"骨碑松"。此松系楊鐵崖手植,非八景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