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考伯

亨利·考伯

亨利·考伯(HenryN.Cobb),1926年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美國著名建築師。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建築師事務所最資深的創始人及合伙人之一,代表作品有:瑪麗廣場加拿大皇家銀行辦公樓、約翰·漢考克大廈、世界貿易中心、,達拉斯的Arco大廈、波特蘭藝術博物館、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巴黎的德方斯TourEDF大廈、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總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亨利·考伯
  • 外文名:HenryN.Cobb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麻薩諸塞州
  • 出生日期:1926年
  • 逝世日期:在世
  • 主要成就:瑪麗廣場加拿大皇家銀行辦公樓波特蘭藝術博物館
  • 代表作品: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總部
個人簡介,設計歷程,成果分析,主要作品,設計成果,理念傳播,

個人簡介


亨利·考伯
亨利·考伯
考伯先生於1926年出生在馬薩諸賽州波士頓市。考伯先生是“貝聿銘·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PeiCobbFreed&Partners)建築師事務所的三位創始合伙人之一,自1955年事務所成立以來至今一直非常活躍地主持公司的業務。考伯先生以設計合伙人的身份負責設計的作品包括:瑪麗廣場加拿大皇家銀行辦公樓、紐約州立大學學院校園、約翰·漢考克大廈等。考伯先生是美國建築師協會資深會員;美國藝術文學院會員;美國藝術和科學院資深會員;國家設計學院院士。考伯先生的事業生涯一直把建築實踐和教學結合在一起。他的演講遍及世界各地。

設計歷程

亨利·考伯
考伯先生的事業生涯一直把建築實踐和教學結合在一起。他的演講遍及世界各地。他曾在耶魯大學擔任Davenport和Bishop客座教授。1980到1985年間,他在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擔任建築和城市設計教授以及建築系主任的職務,至今仍經常在哈佛大學出任客座教授。1992年他是駐美國羅馬學院建築師,從1972到1990他一直任這一機構的董事。考伯先生是美國建築師協會資深會員;美國藝術文學院會員;美國藝術和科學院資深會員;國家設計學院院士。作為一個建築師和教育家,他曾獲許多獎項:由美國藝術文學院頒發的ArnoldW.Brunner紀念獎;Brandeis大學頒發的Poses建築類創造藝術獎章;波士頓建築師協會頒發的HarlestonParker獎;美國建築師協會紐約分會的榮譽獎章;美國建築師協會伊利諾伊理事會的芝加哥建築獎;由建築院校聯盟和美國建築師協會共同頒發的建築教育傑出貢獻Topaz獎章。考伯先生於1926年出生在麻薩諸賽州波士頓市。求學於PhillipsExeter學院(1944),哈佛大學(1947本科),哈佛大學設計學院(1949建築學碩士)。他在Bowdoin學院(藝術博士,1985)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技術科學博士,1990)獲得榮譽學位。

成果分析

亨利·考伯
貝聿銘·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亨利·考伯今天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舉辦演講。在他50年來成功地設計了世界上多座摩天樓之後,他將“市民摩天樓”這一概念帶到了北京。亨利·考伯提出:人情化摩天樓應具良好市民風範。在摩天樓與日俱增的時候,推崇者認為它象徵著財富和地位,而抵制者認為,它冷酷無情,為城市增加負擔和危險隱患,而建築師們則是有著忐忑而興奮的心態:夢想著設計一幢讓世人永遠記住的大樓,而機會來到時又生怕弄出一個讓人討厭的巨大怪物。如何讓摩天樓有人情味兒。優秀的建築師找到了摩天樓應有的品格和姿態。此次享利·考伯先生的演講中就明確了他的主張:要理解摩天樓作為一個市民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看到,當一個高層辦公建築不可避免地以一種統治性的姿態介入公眾生活領域的時候,它本質上還是一個私人的建築:除了地面層之外都不被大眾接近,內部也無任何人們期望的能與其形態和標誌性所對應的公共用途。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做的努力,就是人情化摩天樓,賦予其一個良好市民應有的風範。不管它如何有效而成功地標誌了集團組織或展示了企業成就,其功能局限性已經注定了它只是一個無意義的紀念物、一個沒有內涵的符號,一個巨大的不可參透的物體,注定是陳腐的、具剝削性的、與人疏遠的、不合人性的。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做的努力,就是人情化摩天樓,賦予其一個良好市民應有的風範。

主要作品

亨利·考伯
考伯先生以設計合伙人的身份負責設計的作品包括:瑪麗廣場加拿大皇家銀行辦公樓,蒙特婁(1962);紐約州立大學學院校園,弗里多尼爾(1968);約翰·漢考克大廈,波士頓(1976);世界貿易中心,巴爾的摩(1977);柯林斯廣場辦公樓,澳大利亞墨爾本(1978);16街中轉廣場,丹佛(1982);Johnson&Johnson公司世界總部,新澤西州新布朗斯維克(1983);Mobil研究實驗室,德克薩斯州FarmersBranch(1983);Arco大廈,達拉斯(1983);波特蘭藝術博物館,緬因州波特蘭(1983);Pitney-Bowes世界總部,康乃狄克州斯坦福(1985);泉水廣場,達拉斯(1986);哥倫比亞廣場,華盛頓(1986);商業廣場,費城(1987);圖書館廣場大廈,洛杉磯(1989);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總部,倫敦CanaryWharf(1992);加州大學安德森治理學院,洛杉磯(1995);美國進步科學協會總部,華盛頓(1997)。 近期完成的工程:包括:約翰·約瑟夫·莫克利聯邦法院和海濱公園(1998),波士頓;ABN·AMRO銀行總部,阿姆斯特丹(1999);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1999);浦項廣場,上海(1999);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2000);賓夕法尼亞大道2099號,華盛頓(2001);普林斯頓大學工程教育友誼中心(2001);德方斯TourEDF大廈,巴黎(2002);美國法院,印第安納州哈蒙德(2002);世貿中心和GrandMarina酒店,巴塞隆納(2002);美國國家憲法中心,費城(2003)。包括:哈佛大學政府和國際研究中心;芝加哥凱悅中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華盛頓;TorreEspacio總部大廈,馬德里;經濟協作發展組織總部擴建,巴黎;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堪薩斯市。

設計成果

北京CBD中心規劃

亨利·考伯
北京CBD中心規劃競標,由美國貝·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建築師事務所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方案以其生動簡潔、富有創意和方便實施的優勢獲得了二等獎的第一名。在亨利·考伯的上海演講中,他特別介紹了這個方案的構思。亨利·考伯的方案沒有太複雜的理念,但他找到了中國文化的載體———“中國結”,並很好地運用了它。其次,他的方案十分簡潔,可操作性強,不追求繁複,為今後實施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獲得了評審的青睞,這大概就是亨利·考伯的高明之處吧。方案通過貫通南北的中央綠帶(中央公園)和貫穿東西的綠道(林蔭大道)垂直相交形成整個商務中心區的公共綠地,其交叉處即CBD中心區之中心。為了使CBD中心區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城市空間,方案從中國的傳統圖案紋樣中取材,道路及綠地曲直結合。在中央公園和林蔭大道的交界處設計了辦公大樓。建築師認為,中央公園大廈應該給公眾生活作出它應有的貢獻,因此在它的頂部,也就是核心區的最高點設計了一個高層的平台,可以俯瞰北京城。這個平台由兩個旋轉的弧面組成,在頂部形成一個對角線上的斜面,從而使這個建築物與附近的建國路和東三環最重要的立交點作出一個呼應。但是CBD核心區不應該由單一的高樓來主宰,從而使得其它的建築物都下降到從屬的地位,所以又設計了另外三棟高樓與主樓配合,沿著林蔭道一字排開,強化了林蔭大道作為核心區主要幹道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這個簡單的策略,為CBD核心區域內多功能綜合性的開發項目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為單體開發方案的建築師留下了充分發揮想像力的餘地。
亨利·考伯
核心區內的街景,除了林蔭大道的景觀,還有架空的步行園廊,其立面可以向內或向外傾斜。在中央的綠帶上面,布置的都是公共建築物,除了辦公樓之外,辦公樓的頂部也是一個公共的空間,然後還有南面是一個展覽大廳,北面是表演藝術中心。每一個地塊上面的開發項目都是多功能的綜合性的,有利於保持商務中心區和新區裡面24小時的城市管理。在地下也有三層的接近4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一個地下廣場,不僅連線核心區各個不同的地塊,同時也與周圍其它的重要建築物,包括國貿中心,還有南面的一些建築物聯繫在一起。在地下廣場的中間是一個從上面的中央公園下沉的廣場,成為中央公園視覺的焦點。地面二層主要是停車,同時有一個環形的貨車通道,和不同的地塊聯繫在一起。地面三層主要是與交通車站和捷運線連通的空間。步行園廊,把核心地區的地塊都聯繫在一起,其作用也是營造城市的空間,以這個為起點,綠地層層向外擴張。南北綠帶和東西綠道構成的直角體系與園廊構成的曲線體系互相重疊,這種重疊在中國城市傳統和園林傳統裡面可以看到,形成“一個中國結”形的曲線和直線體系的互相重疊。

理念傳播

亨利·考伯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合作夥伴亨利·考伯前不久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的學術演講中,他試圖為一個世紀以來引起人類複雜情感的摩天大樓開一個“處方”。“應該看到,當一個高層辦公建築以一種統治性的姿態介入公眾生活時,它本質上還是一個私人的建築:除了地面層之外都不被大眾接近,內部也無任何公共用途。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做的努力,就是人情化摩天樓,賦予其一個良好市民應有的風範。”這位以設計摩天大樓而著稱的美國國家設計院院士,拋出了一個“市民摩天樓”的概念。可是,僅過了一個月,同樣是在清華大學,亨利·考伯的同行、2000年普利茨克獎得主瑞姆·庫哈斯卻有另一看法說:“聽說前段時間有人在清華大學說大眾化的摩天大樓,這可能嗎?你們根本就不要信他!摩天大樓在美國已是一團糟,讓我們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加強合作吧!”說這番話時,這位來自荷蘭的建築大師拿出了他設計的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辦公樓方案,這的確是一個人們從未見過的摩天大樓樣式:兩幢大廈在高空橫挑70米進行連線,組成高230米的環狀巨構。 在解釋這個“古怪”結構時,庫哈斯強調的是這個摩天大樓的開放性與社會性,以及它如何更好地與城市生活融合。這不正是亨利·考伯所說的“市民風範”嗎,顯然,這是一次典型的“文人相輕”。而故事之外的主題更值得關注,那就是一個世紀以來,人們早已熟悉了的摩天大樓的形態就要發生轉折了,而其發生地就在北京。
是技術成就還是社會問題

亨利·考伯
“9·11”恐怖攻擊事件使得世界各地競相建造“世界第一樓”的熱度陡減。人們普遍對摩天大樓的安全性能產生了懷疑,學術界分成了兩派,一派徹底否定了摩天大樓這種建築樣式,一派則強調摩天大樓存在的問題只能在發展之中尋求完善。其實,這樣的爭論已纏繞了人類一個多世紀。1851年,電梯系統發明,19世紀末,鋼鐵工業發展,使得建築向高層發展成為可能。1885年美國建成高55米的芝加哥家庭保險公司大樓。此後,人類的建築高度在1931年長到紐約帝國大廈的381米、1974年長到芝加哥西爾斯大廈的443米、1996年長到馬來西亞吉隆坡石油大廈的450米。就在這些龐然大物展示著人類驚人技術成就的時候,對它們的詆毀也如潮水般湧來。上世紀70年代,美國建築界就發生過一個重要事件———以著名建築大師菲力普·詹森為首的一大批建築工作者拒絕在美國設計摩天大樓。對摩天大樓的批評集中在內部擁擠、上下困難、設施費用大、阻礙鄰里交往、難以消防救災和預防犯罪等方面。日本的醫學專家甚至得出這樣的結論:住在高樓內的兒童因脫離自然環境與社會生活,其身體和智力發育水平相對要低,住在高樓內的老年人因活動空間有限,健康也受影響。 各種批評意見已逐漸得到建築界的正視。上海金茂大廈的設計單位、美國SOM建築事務所的著名結構工程師法茲勒·康承認:“今天建造190層的建築已經沒有任何實際困難。要不要蓋摩天樓或在城市裡如何處理摩天樓,並不是工程問題,而是個社會問題。”“這注定是一石擊起千層浪的作品!”
“9·11”事件之後,摩天大樓的命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亨利·考伯
悲劇發生後不久,美國華盛頓召開了一次高層建築研討會,與會的美國建築專家認為,人們對高層建築的信心不應被恐怖事件嚇退,抗衝擊能力有限不應成為阻礙高層建築發展的原因,高層建築會遭飛機撞擊,但低層建築也不例外,今後設計建造的高樓抗衝擊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增強,人們應該信任高樓的安全性。他們同時提出了摩天大樓的發展方向,即如何把高樓大廈設計成一個功能齊全的“樓中之城”。正是懷著這樣的想法,摩天大樓的捍衛者亨利·考伯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提出了“市民摩天樓”的概念。而比他晚來一個月的庫哈斯則更為徹底,他提出了一個已能著手建造的“樓中之城”———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辦公樓方案。這個在高空中進行連線的新型摩天大樓,顛覆了以往它的同族一柱沖天的樣式,並試圖使建築物內部空間更為豐富,聯繫更加密切。為降低大廈的運營成本並增加盈利的可能,庫哈斯在其中設計了一個供旅遊者觀光的環形通道,並努力使之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為業主創造更多的商機。 人類的一場新的建築實驗就這樣展開了。一些建築界人士認為,摩天大樓的形態之所以在北京發生轉折,正緣於中國當前在世界“一枝獨秀”的經濟發展及其更加開放的姿態。“我覺得歷史一定會記住這個時刻。”庫哈斯的助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學者趙亮說,“許多年後我們肯定會發現,只有在此時此刻的北京,全球大概也只有在這么一個地方,會發生這樣一件事情:讓一個別人可能認為是瘋狂的建築師設計出這樣一個大家沒有想到的、毀譽交加的建築。這注定是一石擊起千層浪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