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酸

亞甲基雙羥萘酸一般指本詞條

撲酸,學名亞甲基雙羥萘酸。從吡啶結晶得到黃色晶體。其鹽用於抗瘧、驅蟲等,療效佳,有長效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撲酸
  • 英文名:pamoic acid
  • 別稱:帕莫酸,亞甲基雙羥萘酸
  • 化學式:C23H16O6
  • 分子量:388.37000
  • CAS登錄號:130-85-8
  • EINECS登錄號:QL2180000
  • 熔點:≥300 °C
  • 沸點:642.7ºC
  • 水溶性:不溶
  • 密度:1.499 g/cm3
  • 外觀:黃色晶體
  • 閃點:356.5ºC
  • 套用:其鹽用於抗瘧、驅蟲
  • 安全性描述:S26-S36
  • 危險性符號:Xi
  • 危險性描述:R36/37/38
物性數據,毒理學數據,分子結構數據,套用,生產方法,

物性數據

1. 性狀:從吡啶結晶得到黃色晶體。
2. 溶解性:不溶於水、乙酸,微溶於氯仿吡啶
撲酸撲酸

毒理學數據

1、皮膚/眼睛刺激毒性:兔子眼睛標準德雷茲染眼實驗:100mg對眼睛有中等強度的刺激作用。
兔子眼睛用水沖洗:100mg/4S對眼睛有輕微的刺激作用。
2、急性毒性:小鼠經腹腔LD5O:390mg/kg。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108.87
2、摩爾體積(m3/mol):258.9
3、等張比容(90.2K):780.2
4、表面張力(dyne/cm):82.3
5、極化率(10-24cm3):43.16

套用

G蛋白偶聯受體GPR35的激動劑,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和β-arrestin2的有效激活劑。在特異性人類DNA聚合酶的實時螢光酶表征研究中作為抑制劑。
其鹽用於抗瘧、驅蟲等,療效佳,有長效作用。

生產方法

由2-羥基-3-萘酸與甲醛縮合而製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