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巨星

亞巨星

亞巨星(subgiant)光譜分類中光度級按照由強到弱順序分在第四級的恆星,用羅馬數字Ⅳ表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巨星
  • 外文名:subgiant
  • 所屬學科1:天文學(一級學科)
  • 所屬學科2:恆星和銀河系(二級學科)
恆星位置,理論觀點,關於恆星,演化,“赫-羅圖”,

恆星位置

位於赫羅圖主星序的右上方、介於巨星序和主星
亞巨星
序之間的一類恆星。在MK二元分類中,亞巨星的光度級為Ⅳ級(見恆星光譜分類)。

理論觀點

現代恆星演化理論認為,亞巨星是由主序星演化而來的。主序星在中心氫核燃燒的末期,中心核收縮,恆星半徑和光度緩慢增加,恆星離開主星序而向巨星演化。亞巨星就處於這種演化的最初階段。有些密近雙星的子星是亞巨星,如著名的半相接雙星大陵五,就包含一個主序星和一個半徑充滿臨界等位面的亞巨星。因此對亞巨星的研究在密近雙星的研究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河三和牛郎星都是亞巨星。

關於恆星

演化

恆星結構
恆星都是氣體星球。晴朗無月的夜晚,且無光污染的地區,一般人用肉眼大約可以看到 6000多顆恆星。藉助於望遠鏡,則可以看到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顆以上。估計銀河系中的恆星大約有1500-2000億顆。
恆星的兩個重要的特徵就是溫度和絕對星等。大約100年前,丹麥的艾依納爾·赫茨普龍(Einar Hertzsprung)和美國的享利·諾里斯·羅素(Henry Norris Russell )各自繪製了查找溫度和亮度之間是否有關係的圖,這張關係圖被稱為赫羅圖,或者H—R圖。在H-R圖中,大部分恆星構成了一個在天文學上稱作主星序的對角線區域。在主星序中,恆星的絕對星等增加時,其表面溫度也隨之增加。90%以上的恆星都屬於主星序,太陽也是這些主星序中的一顆。巨星和超巨星處在H—R圖的右側較高較遠的位置上。白矮星的表面溫度雖然高,但亮度不大,所以他們只處在該圖的中下方

“赫-羅圖”

恆星演化是一個恆星在其生命期內(發光與發熱的期間)的連續變化。生命期則依照星體大小而有所不同。單一恆星的演化並沒有辦法完整觀察,因為這些過程可能過於緩慢以致於難以察覺。因此天文學家利用觀察許多處於不同生命階段的恆星,並以計算機模型模擬恆星的演變。
天文學家赫茨普龍和哲學家羅素首先提出恆星分類與顏色和光度間的關係,建立了被稱為“赫-羅圖的”恆星演化關係,揭示了恆星演化的秘密。“赫-羅圖”中,從左上方的高溫和強光度區到右下的低溫和弱光區是一個狹窄的恆星密集區,我們的太陽也在其中;這一序列被稱為主星序,90%以上的恆星都集中於主星序內。在主星序區之上是巨星和超巨星區;左下為白矮星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