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姓

亞姓

亞,作為一個僻姓出現在公眾視野。

相傳宋朝時,乃宗室守邊大將;因得罪權貴,不得不遣散四方,流落他地;雖身受千年奇冤,從未忘報國;亞氏子弟繁衍至今,業從各行,已呈欣欣向榮之勢;盛世之年,希尋求溝通與交流,共創亞氏家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姓
  • 外文名:YA
  • 分布:河南、山東、雲南、內蒙古等省份
分布區域,亞氏名人,宗親分布地,亞姓故事,

分布區域

亞姓在廣東高要、吳川,雲南瀘西、陸良、彌勒,湖北老河口,河北景縣、圍場,遼寧清原,山西太原、臨汾,陝西韓城,河南南陽等地均有分布。漢、壯、鮮等民族有此姓。《路史》、《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等古籍記載:“周成王姬誦支庶之後。出自姬姓。”顯然是黃帝後裔。
亞,除了“較差”、“次一等”等義外,多數文字典籍沒有作姓氏解的義項。但亞姓卻偏偏作為一個人口稀少的姓氏事實存在著!據筆者搜尋到的資料,粵、豫、冀、晉、陝、鄂、浙、皖、滇、黔、京等省市均有此姓。
亞(yà,潮音a1(阿))姓,在全國約有人口6萬,在各姓中排第1000位以外,占全國人口的0.005%。
亞姓除漢族外,壯、朝鮮、維吾爾等民族有此姓。
(以上為網路搜尋資源,後續考證)

亞氏名人

元朝有亞思弼;
明朝平陰縣縣丞亞吉;
當代有亞娜,全國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雲南代表,女,怒族。
亞 明 安徽合肥人,1924年10月生。自幼酷愛繪畫、詩文。1941年畢業於淮南藝術專科學校,早年任記者、畫報主編、美術編輯等工作。50年代起專事中國畫。繪畫兼取中西,致力創新,擅山水、人物。所作構圖新穎,筆墨生動,意境高遠,別具風貌。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報刊上發表。曾先後應邀訪問波蘭、民主德國、聯邦德國、緬甸、加拿大、法國、義大利、芬蘭、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國,進行藝術交流講學,或舉辦畫展。一些作品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名古屋博物館、牙 加國立博物館、瑞典東方博物館、澳大利亞悉尼美術館等處收藏。主要作品有《貨郎圖》、《石壕吏》、《海濱生涯》、《巫峽煙雲》、《秋山吟》、《萊茵河古堡》等。出版有《亞明》、《亞明近作選集》、《亞明作品選集》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聯委員、江蘇美術家協會主席、南京大學教授。
亞里昆 哈孜 維吾爾族。1958年6月生。1983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文學學士),曾在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四國和俄羅斯進修學習。現為新疆畫院專業畫家、新疆美協會員、二級美術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展覽,赴港澳及外國展出。代表作品參加新疆畫家北京展、澳門展。中國油畫雙年展、第八屆全國美展,獲’94中國畫、油畫精品展優秀獎。作品多以絲路風情、民族樂舞為題材,通過對古老藝術遺產、生活方式、民間藝術的學習,對民族性恪及審美觀念敏銳的觀察和研究,綜合成自己在造型上的總感受,採用獨異的造型手段,揭示民族形象的內在美和本質特點,力圖創造出獨特的審美價值。
亞能禮 1943年9月生,江西尋烏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江西省尋烏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以上為網路搜尋資源,後續考證)

宗親分布地

(排列順序不分主次、依增添先後為序)
經本人在網上的不懈努力,發現:
1.河南省鄧州市劉集鎮雷莊村與厚橋村
2.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鄉謝營村
3.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新店鄉英北村
4.河南省商丘地區睢縣蓼堤鎮趙坡樓村
5.雲南省陸良縣板橋鎮大橋村
6.雲南省陸良縣芳華鎮龍潭村
7.雲南省箇舊市倘甸鄉倘甸村
8.雲南省建水縣岔科鄉莫舍租村
9.雲南省師宗縣龍慶鄉牛衣溝村
10.安徽省渦陽縣馬店集鎮大丁村亞莊
11.山東省菏澤市單縣終興鎮六合村
(網上有說法在廣東省主要分布於肇慶高要、湛江吳川一帶有亞姓宗親分布,但一直沒有聯繫上,現在研究聯繫到的以河南、河北、山東、雲南、內蒙古等省份祖居人數較多,其他北京、湖北、遼寧、四川等也有遷移過去的宗親,歡迎廣大宗自發聯繫宗親、增添宗親祖居地址!)

亞姓故事

中央電視台CCTV13在2015年清明節對亞姓做專題報導
安徽省渦陽縣馬店集鎮大丁村亞莊村亞姓人有明確家譜記載為岳飛後人,他們有“岳”字上下顛倒為姓的說法,次字發音為“YA”,後來上戶口的時候電腦打不出來才寫為“亞”(現在個別輸入法已經能打出此字了,Ya 第四聲),但是在日常書寫中,小孩上學以及記賬等手寫時都是使用“岳”字上下顛倒的Ya,所以準確來說,這個村的YA並非是“亞”姓而是“岳”字上下顛倒的Ya,央視CCTV13在2015年4.5清明節專題報導以安徽為代表的亞姓專題報導。
現在,由於外出務工以及小孩上學等諸多不便,所以這個村的下一代已經改回姓“岳“”了,但是在安徽以及其他省份,有不少亞姓人氏因為聽說自己是岳飛後代就把下一代姓氏改為岳姓。姓氏是一種文化,大家不應因為一些說法就紛紛去改姓,傳承中華姓氏文化,珍視前輩造姓歷史!
以上涉及到古人信息資料皆為網路資源尋獲,我亞氏先祖生活在戰亂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現有的家譜大多為後續的,或保存不完整的,記載年限較短,對於姓氏源源,能找到的資料很有限。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不忘先祖,團結一心,奮發圖強,共敘亞氏美好明天。望我們記住先祖開闢亞氏文化的根脈,傳承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
團結一心的亞氏人,拼搏奮鬥的亞氏同胞,讓我們共同締造輝煌亞氏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