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經絡調理

亞健康經絡調理

《亞健康經絡調理》是2009年12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天源。本書為亞健康專業系列教材,全書共184頁,主要是通過中醫學及現代醫學與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研究亞健康領域的理論知識、人群狀態表現、保健預防及干預技術的一門以自然科學屬性為主,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哲學、人文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

基本介紹

  • 書名:亞健康經絡調理
  • 作者:於天源
  • ISBN:9787802317659
  • 類別:圖書 >健身與保健 >上班族保健
  • 頁數:184頁
  • 定價:50.00 元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上篇 基礎篇,下篇 套用篇,序言,

內容簡介

《亞健康經絡調理》內容簡介:亞健康狀態是一種人體生命活力和功能的非正常狀態,不僅表現在生理功能或代謝功能的異常,也包含了心理狀態的不適應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異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尚無確切的病變客觀指征,但卻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這種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自20世紀80年代被前蘇聯學者稱為“第三狀態”這個新概念以來,得到國內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同與重視,並將其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身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亞健康。亞健康是一個新概念,“亞健康”不等於“未病”,是隨著醫學模式與健康概念的轉變而產生的,而“未病”的概念是與“已病”的概念相對而言,即非已具有明顯症狀或體徵的疾病,亦非無病,而是指機體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疾病前態或徵兆。因此未病學主要討論的是疾病的潛伏期、前驅期及疾病的轉變或轉歸期等的機體變化,其宗旨可概括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從這一點上看可以說中醫“未病”的內涵應當是包括了亞健康狀態在內的所有機體陰陽失調但尚未至病的狀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完全突破了原來的思維模式。醫學模式也發生了轉變,從原來的純“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社會一心理一生物醫學模式”,使得西醫學從傳統的“治療型模式”轉變為“預防、保健、群體和主動參與模式”;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了全面而明確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從而使對健康的評價不僅基於醫學和生物學的範疇,而且擴大到心理和社會學的領域。由此可見,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狀態,並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隨著人們的觀念進一步更新,“亞健康”這個名詞已經越來越流行,你有時感覺心慌、氣短、渾身乏力,但心電圖卻顯示正常;不時頭痛、頭暈,可血壓和腦電圖沒有什麼問題,這時你很可能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

圖書目錄

上篇 基礎篇

第一章 健康與亞健康
第一節 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二、影響健康的因素
三、健康的標準
第二節 亞健康
一、亞健康的概念
二、亞健康經絡調理
三、亞健康經絡辨證
第二章 經絡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經絡
二、經絡學與經絡系統
三、經絡的起源
四、經絡的生理功能
五、經絡的病理變化
六、經絡的臨床套用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命名規則
二、十二經脈在體表分布的規律
三、十二經脈表里屬絡關係
四、十二經脈與臟腑器官的聯絡
五、十二經脈的循行方向、交接規律、流注順序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及病理變化
第三節 經別
第四節 經筋
第五節 皮部
第六節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定義
二、奇經八脈的特點
三、奇經八脈的作用
四、奇經八脈的循行、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
五、奇經八脈的綜合作用
第七節 絡脈
一、絡脈
二、浮絡、孫絡
三、絡脈的循行及病候
第三章 經絡調理使用的腧穴
一、腧穴的定位方法
二、經絡調理使用的腧穴
第四章 經絡調理基礎手法
第一節 手法總論
一、手法的概念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三、手法操作時形體的基本要求
四、手法操作時呼吸的基本要求
五、手法操作時用力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手法各論
一、揉法
二、拿法
三、撥法
四、拍法
五、摩法
六、擦法
七、推法
八、抹法
九、點法
十、搖法
十一、背法
十二、抖法
十三、屈伸法
十四、按動脈法
十五、梳頭櫛發
十六、摩掌熨目
十七、踩蹺法

下篇 套用篇

第五章 亞健康經絡推導
第一節 概述
一、經絡推導的作用
二、經絡推導的操作順序
三、經絡推導的時間安排
四、經絡推導的環境要求
五、經絡推導的力量
六、經絡推導的注意事項
七、經絡推導介質的選用
第二節 亞健康經絡推導操作
一、背部及下肢後側推法
二、拿頸部肌肉
三、拿揉後枕部
四、點揉風池
五、點揉頸肩部
六、點脊柱兩側
七、背部分推法
八、拿肩部肌肉
九、點揉肩背部穴位
十、泛揉腰背
十一、彈撥腰背肌
十二、點揉髂腰角
十三、腰背部拍法
十四、掌振腰骶
十五、橫擦腰骶
十六、掌揉背部
十七、掌揉臀部
十八、下肢後側拿法
十九、點揉下肢後側及外側的穴位
二十、掌擦足底
二十一、屈膝屈踝法
二十二、背側及下肢後側側擊法
二十三、下肢後側推法
二十四、胸腹部推法
二十五、開胸順氣
二十六、摩運膻中
二十七、掌摩季脅
二十八、分推腹部
二十九、摩腹助運
三十、點揉腹部穴位
三十一、掌振小腹
三十二、環揉肩關節
三十三、放鬆上肢肌肉
三十四、搖肩關節
三十五、屈伸肘關節
三十六、分推掌心
三十七、點揉掌骨間
三十八、揉捻手指
三十九、搖腕關節
四十、拔伸手指
四十一、上肢推法
四十二、掌按腹股溝
四十三、拿下肢前側
四十四、屈髖伸膝法
四十五、屈伸膝關節
四十六、搖踝關節
四十七、點揉下肢前側穴位
四十八、掌擦足背
四十九、揉捻足趾
五十、輕抹前額
五十一、分推前額
五十二、揉捻眼周穴位
五十三、點按頭頂
五十四、推擦耳根
五十五、揉捻耳廓
五十六、指尖擊法
五十七、梳頭櫛發
五十八、點揉枕後穴位
五十九、按揉頸肩部
六十、摩掌熨目
第六章 亞健康之特色按摩
一、亞健康調理——調氣方
二、亞健康調理——補血方
三、亞健康調理——疏肝方
四、亞健康調理——養心方
五、亞健康調理——健脾方
六、亞健康調理——理肺方
七、亞健康調理——補腎方
第七章 保健點穴
一、太陽
二、四白
三、下關
四、迎香
五、百會
六、風池
七、關元
八、氣海
九、曲池
十、合谷
十一、內關
十二、勞官
十三、足三里
十四、委中
十五、陽陵泉
十六、三陰交
十七、太溪
十八、湧泉
第八章 亞健康常見症狀經絡調理
一、失眠
二、肩背痛
三、腰膝酸軟
四、高血壓
五、消化不良
六、情緒障礙
七、頭痛
第九章 部位經絡調理
一、頭部
二、項部
三、腰背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上肢部
七、下肢部
第十章 亞健康經絡灸
一、概念
二、作用
三、方法
四、常用穴位與灸法
……

序言

亞健康狀態是一種人體生命活力和功能的異常狀態,不僅表現在生理功能或代謝功能的異常,也包含了心理狀態的不適應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異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尚無確切的病變客觀指征,但卻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這種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自20世紀80年代被前蘇聯學者稱為“第三狀態”這個新概念以來,得到國內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同與重視,並將其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身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亞健康。亞健康是一個新概念,“亞健康”不等於“未病”,是隨著醫學模式與健康概念的轉變而產生的,而“未病”的概念是與“已病”的概念相對而言,即非已具有明顯症狀或體徵的疾病,亦非無病,而是指機體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疾病前態或徵兆。因此未病學主要討論的是疾病的潛伏期、前驅期及疾病的轉變或轉歸期等的機體變化,其宗旨可概括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從這一點上看可以說中醫“未病”的內涵應當是包括了亞健康狀態在內的所有機體陰陽失調但尚未至病的狀態。總體上講,亞健康學是運用中醫學及現代醫學與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研究亞健康領域的理論知識、人群狀態表現、保健預防及干預技術的一門以自然科學屬性為主,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哲學、人文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學科。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完全突破了原來的思維模式。醫學模式也發生了轉變,從原來的純“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使得西醫學從傳統的“治療型模式”轉變為“預防、保健、群體和主動參與模式”;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了全面而明確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從而使對健康的評價不僅基於醫學和生物學的範疇,而且擴大到心理和社會學的領域。由此可見,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狀態,並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隨著人們的觀念進一步更新,“亞健康”這個名詞已經越來越流行,你有時感覺心慌、氣短、渾身乏力,但心電圖卻顯示正常;不時頭痛、頭暈,可血壓和腦電圖沒有什麼問題,這時你很可能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