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灣鄉

五里灣鄉

五里灣鄉地處靖邊縣城南約100公里處,屬典型的丘陵溝壑區。全鄉轄9個行政村,88個村民小組,1192戶,5350人。總面積17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3000畝。2002年,全鄉財政收入54萬元,糧食總產量32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

撤銷五里灣鄉併入周河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里灣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
  • 電話區號:0912
  • 郵政區碼:718500
  • 地理位置:179平方公里
  • 人口:5350人
  • 車牌代碼:陝K
建設發展,基礎設施,產業調整,綠色產業,地圖信息,

建設發展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西部大開發和油氣開發的大好機遇,結合本鄉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積極調整工作思路和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林草養牧,以牧養人,突出特色,發展優勢,強農富民”的思路,全面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大力發展以無公害小雜糧及洋芋為主的種植業和小尾寒羊、白絨山羊為主的養殖業。

基礎設施

同時,該鄉加大投資力度,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全鄉造林面積達24500畝,其中退耕8450畝;種草面積達15680畝,其中退耕種草9800畝。建成核桃基地70畝,大扁杏基地360畝,全鄉林草覆蓋率達75%。羊子存欄達到5500隻,全部實現舍飼。建成自來水場2處,水窯窖300多個,受益人口達3000多人。硬化鄉村道路主幹線70多公里,接通了電話線路,並配合縣上建成手機信號接收塔1座。小城鎮規劃已經完成,新修政府辦公樓1幢,投資150多萬元,建成教學大樓1座,極大地改善了教學設施,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排在了全縣前列。

產業調整

2003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在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時,把加快發展作為富民強鄉、建設小康鄉、村的第一要務,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推進退耕還林草進程,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突出第二、三產業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五里灣鄉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綠色產業

靖邊縣五里灣鄉位居榆林市靖邊縣最南端,屬典型的丘陵溝壑區,全鄉占地面積179平方公里,(約合27萬畝),耕地面積4萬畝,人工造林種草面積6萬畝,其中退耕面積2萬畝,荒山荒坡綠化面積8萬畝,自然植被生態區保護面積9萬畝,林草覆蓋率達85%。
從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五里灣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用足用活政策,充分調動廣大民眾積極性,鄉、村兩級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付出了艱苦勞動。認真研究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採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正確處理“國家要被子和民眾要票子”的利益關係,著力培植後續產業,拓寬民眾增收渠道。特別是新一屆黨委、政府審時度勢,進一步深化了對五里灣的認識,明確提出了向生態環境要生產力,生態環境也出生產力的指導思想,採取大面積封禁和小流域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措施,遵循自然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兩個優勢,總結提煉出了“加強管護,鞏固成果,完善朴植,兌現政策”的十六字工作方針。通過實施了退耕還林(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封山育林工程,草場圍欄四大工程,營造出了一個綠滿山野的五里灣,勾畫出了一幅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農村優美畫卷。他們響亮地喊出了一個口號“守好靖邊南大門,創建綠色五里灣”。一方面生態環境建設為民眾發展生產、舒心生活提供了一個優美和諧的環境。另一方面,逐步改變了粗放型的傳統小農生產方式,使一部分富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農業上解脫出來,從事其它產業,從根本上調整了產業結構,轉變了增收方式,發展了農村經濟,走出了就土地談發展,就農業抓增收的困境,農民收入逐年上升。
農業上,通過政府組織和市場引導,建立了“兩大基地”。洋芋和豆類小雜糧種植面積達3萬畝,初步形成了規模,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增加了農產品科技含量。畜牧業上,養羊已由2002年的280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9000多隻,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新品種白絨山羊,養殖業成了農民增收的又一大亮點。另外農村勞動力轉移這一塊,據2005年大概統計勞務輸出一年收入約在400萬元左右,勞務輸出不但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

地圖信息

地址:榆林市靖邊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