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

五部

人體部位名。《靈樞·寒熱病》:“五臟,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端腨也;背三;五藏之腧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此五部位內連五臟,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部
  • 外文名:wubu
  • 解釋:人體部位名
  • 類型:詞語
佛學,更多,五部的持念,

佛學

【五部】
(一)謂見道之苦集滅道四諦觀行及修道︰又稱五行。《大毗婆沙論》卷五十一(大正27·266a)︰‘部有五無六。聖者見道現在前時,斷見所斷,後若修道現在前時,斷修所斷。異生修道現在前時,總斷五部。以諸異生不能分別五部差別,唯能總斷。’聖者於見道各別觀苦集滅道四諦之理,各斷其部下之見惑而見諦理,進而修道,更斷盡修惑而證阿羅漢果。但異生凡夫不如聖者入見道見諦理,從而不能分別五部之差別故,唯修有漏之六行觀,在修道現前時,總五部之惑為九品,以有漏智合斷之,稱之五部合斷或五部雜斷。
五部

更多

在三界九地中,下八地之惑僅以有漏智即得斷之,可是有頂地之惑則非無漏智不能斷。故《俱舍論》卷十九雲(大正29·99c)︰‘餘八地攝通見修斷,謂聖者斷唯見非修,法類智忍如應斷故。若異生斷唯修非見,數習世俗智所斷故。’據此可知,凡夫之五部合斷是單就下八地之惑而言。
(二)指小乘傳持律藏之五部︰相傳佛滅後百年,付法藏第五世優婆多之下有弟子五人,於戒律上各抱歧見,一大律藏始分五派︰曇無德部、薩婆多部、彌沙塞部、迦葉遺部、婆粗富羅部。
(三)謂大乘經中五部甚深的經典︰此為天台大師所選定,指《華嚴經》、《大集經》、《大品般若經》、《法華經》、《涅盤經》。《法華玄義》卷五(上)嘗謂(大正33·732c)︰‘究竟大乘,無過華嚴、大集、大品、法華、涅盤。’《類聚名物考》卷二十四則根據《開元釋教錄》五大部的分類,以《大寶積經》代替《法華經》。
(四)指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中之諸尊部︰即佛部(又名如來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空海《秘藏記》(大正圖像1·2a)︰
(一)蓮華部,吾自身中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生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如蓮華出生泥中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華部。
(二)金剛部,吾自心理所又有智,斯智雖沒在生死淤泥,經無數劫而不朽不壞,能破諸煩惱,如金剛雖久埋地中,而不朽不壞,摧破諸怨敵固物,乃名金剛部。
(三)佛部,斯理斯智凡位未顯,理智具足覺道圓滿即名佛部。又加二名曰五部。(一)寶部,佛萬德圓滿中福德無邊雲寶部。(二)羯磨部,為眾生垂悲愍成辨一切事業雲羯磨部。’
關於此五部的部主、色相、台座、種子、三昧耶形、印處、念珠如表︰

五部的持念

至於五部的持念,《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雲(大正18·281c)︰‘作佛部持念,以右拇指、頭指執持念珠,余指普舒。若金剛部持念,以右拇指、中指持念珠。若寶部持念,以右拇指、無名指執持念珠。若蓮華部持念,以大拇指、無名指、小指執持念珠。若迦嚕摩部持念,用上四種執持皆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