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神(傳說中的妖鬼)

五通神(傳說中的妖鬼)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通神在不同時期和地區有不同的說法。在宋代,五通神是重要的財神,但其亦被視為獨角山魈,“是名獨角五通,蓋魈類也。”而在當時,五通神也被認為是人牲血食;明清時代,關於五通神的來歷,有說指唐時柳州之鬼,有說是明太祖所祭戰死者之亡靈,此說影響最大。

江南民間自古有祭祀“五通神”的習慣,這就是官方所不爽的淫祀之一種。關於這五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這是當年五位兄弟修煉成的邪神,是不是能夠降福不知道,但觸犯了他們能夠降禍則是肯定的。如果好好供奉的話,說不定也是有些福祉,而且比供奉正規神佛來得迅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通神
  • 其他名稱:五郎神、五猖神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所屬:妖鬼
  • 釋義:橫行鄉野、淫人妻女的妖鬼
  • 來歷:唐時柳州之鬼、朱元璋祭奠戰亡者
  • 地區:中國
基本分類,財神,五顯神,民間傳說,文獻記載,

基本分類

財神

在古代民間的原始宗教中,人們塑造出一尊尊能使人致富的巨神,財神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神靈。從唐宋至明清,廣為江南民間信奉的五通神,雖沒有財神那樣高的知名度,信奉者沒有像財神那樣的普及、廣泛,但也有眾多的“追隨者”。人們只需虔誠供奉,“凡財貨之出入虧贏,必先陰告”,五通神對人說:“苟能祀我,當使君畢世巨富”、“能使人乍富”(《夷堅丁志》卷一三)。但這方神靈也很小氣,得罪不起,如果得罪了他,所有財富立時就會“移奪而之他”、“所積之錢,飛走四出,數里之內,鹹有所獲”(《夷堅支癸》卷三)。古籍上說五通神能使人巨富,也能讓人一貧如洗,這位反覆無常、心胸狹隘、意氣用事的小氣神,真讓人琢磨不透、哭笑不得。雖如此,人們對他仍是信奉有加,頂禮膜拜。
五通神五通神

五顯神

宋代民間傳說,五通神也稱五顯神,是中國民間一群神鬼的通稱,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可單獨稱作五通神。其中,有一位“形如五六歲小兒,稱安樂神”。《夷堅支志》卷十上說,南康建昌縣雲居山大禪剎所供奉的五通神“甚靈異,名為安樂神”,他經常與和尚們談話聊天,“無見其形,其聲全如五六歲兒”,更加神秘兮兮的了。

民間傳說

五通神與小天宮的傳說
很早以前,東陽出南門,畫水江畔,塔東山下,住著十幾戶人家。他們起早摸黑,男耕女織,靠勤勞的雙手,逐漸把自己的家鄉建成了象模象樣的小村莊。他們以農為業,幾乎每年都要受到旱魔的襲擊,快到口的莊稼眼巴巴的被旱魔烤焦,快到口的糧食被旱魔奪走。他們決心齊心協力建造一口山塘灌溉農田,抵禦乾旱。於是在塔東山下的半山腰(下田坤)築了一道塘塍決心把山水攔住。但是,也許是地點選的不對,化了全村幾年心血建成的山塘蓄不住水,到了夏秋季節,原來綠油油的禾苗還是被乾旱曬焦了頭,田地龜裂,造成糧食顆粒無收。
村民們正在唉聲嘆氣一籌莫展的時候,被雲遊四方經過這裡的“五通神”知道了這一難處,有意為這裡的村民們出一點力,辦點好事。於是在塔東山東側的石壁的一個山洞裡住了下來,與村民們一起分析“下田坤”山塘蓄不住水的原因,指出“下田坤”沒有來路水,壩塍不高,這是蓄不住水的主要原因。決定另選壩址再造山塘。“五通神”對村民們說:“我住的那個坑口造壩比較合適,水脈長,水源比 ‘下田坤’要好,而且坑口兩邊山勢比較陡峭,又是石壁,造壩省工省力,造好後保證能滿足農田灌溉的需要。”於是和村民們一起挑石築壩。“五通神”這一天挑著兩塊巨石往坑口壩上趕,爬上幾十級“長踏步”,來到“彩嶺”這一平緩地段,正想歇一歇,換換肩,由於辛勞過度,一個踉蹌跌倒在地,兩塊巨石滾落在兩邊,而“五通神”的一個巴掌剛好印在那個正在建造的山塘上,所以形成了這個巴掌形的山塘水庫。而兩塊巨石,一塊落在“長踏步”一側,一塊落在“下田坤”原來那口山塘里。由於“五通神”與村民們共同努力,山塘很快造好了,並蓄滿了水。人們為了紀念“五通神”,把這口山塘稱為“小天宮”,把“五通神”住的山洞稱為“五通洞“。從此以後,雖然南山腳一帶的四鄉八鄰每逢乾旱,到處都是禾苗乾枯,但是唯獨塔東山下一片蔥綠,稻穗沉甸甸的,年年有個好收成。原因就是因為有了“小天宮”可以抵禦乾旱。並且等到“小天宮”快要放完水的時候,老天必然是旱情停止,下一場透雨。這時“小天宮”的水又滿了,因此這個永不乾涸的“小天宮”的美稱也就越傳越遠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和感謝“五通神”,樸實的村民們每到逢年過節,就會抬著“豬頭、鵝”到“五通洞”去拜祭“五通神”。一直延續至今。
扶危濟困的五通神
傳說中的五通神是一位扶危濟困、救助窮人的天神。只要他光顧那戶人家,那戶人家的鍋里就有吃不完的飯,那戶人家的糧倉及裝糧食的瓶瓶罐罐就總是滿滿的。
這一天,五通神來到一個村莊,只見村口坐著一個老婆婆和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拉著老婆婆的手哭個不停:“奶奶,我餓,我餓呀.……”。老婆婆伸出瘦骨嶙嶙的手撫摩著孩子的頭,壓抑住自己肚子也咕咕叫的情緒,無可奈何的安慰著孩子:“別哭,孩子,等一會也許好心人就會來了,好心人會給我們一點吃的,哪怕是一點殘菜剩飯,你就能熬過一陣子了。”孩子還是搖著老婆婆的身子哭喊著:“不,我不嘛,我們不是等了好幾天了,怎么還沒有一個人給我們飯呀?我餓,我餓……”。
五通神聽著一老一少的哭喊,忍不住就走過去,問他們是哪個村莊的人,為什麼坐在這裡。老婆婆告訴他,他們就是這個村莊的,孩子的父母原來都給財主家幹活,父親累死了,向財主家借錢安葬,還不起錢,財主要孩子媽去抵債做小老婆,孩子媽不從投河自盡了。剩下婆孫倆,已經好幾天揭不開鍋沒吃飯了。因為村里家家都窮,雖有好心的鄰居也幫不上忙,只好坐在這裡盼過路的好心人給一點吃的或者施捨一點錢買米充飢。五通神聽了老婆婆的敘述,心想這么可憐的一老一少我不幫忙還有誰需要我幫忙呢?想著就從懷裡摸出二個霉乾菜夾心的麥餅對孩子說:“別哭了,孩子,這是我帶在路上吃的,先給你們充充飢吧。你們回家去好了,我保證你和奶奶天天有吃的,也許你們到家後正有一鍋飯等著你們吃呢?”五通神邊說邊扶起了坐在地上的婆孫倆。聽了五通神的話,他們還不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家喻戶曉的五通神,老婆婆半信半疑的對五通神說:“好心人,你把自己路上吃的省給我們吃,我們會感激不盡的,可是你說我們回家天天都會有吃的,除非五通神光顧,我家哪有米做飯呢?”五通神說:“回去吧,相信我,好心會有好報的。“在五通神的勸說下,婆孫倆一步一回頭的向五通神道謝,互相攙扶著回家去了。
婆孫倆回到家裡,立即趕到鍋灶間揭開鍋蓋,一看,嗬,一鍋米飯正冒著騰騰熱氣,飄出陣陣的飯香,引得小男孩直流口水。而飄出的陣陣飯香引得左鄰右舍都前來觀看,嘖嘖稱奇,詢問老婆婆哪來的米飯。老婆婆就把在路口遇上好心人的事講給鄉親們聽,鄉親們聽了都說:“那肯定就是五通神了,要不然哪來得米飯呢?“老婆婆才知道路上遇到的就是五通神,忙不迭的與孫子一起跪在門口對著剛才遇見五通神的方向拜了又拜,然後與鄉親們一起分享鍋里的米飯。說來也真奇怪,鍋里的飯明明快吃完了,可是用鍋鏟鏟幾下,鍋里又冒出熱騰騰米飯,直至眾鄉親們吃飽為止。

文獻記載

唐·鄭愚《大溈虛佑師銘》:牛阿房,鬼五通,專覷捕,見西東。
唐·柳宗元.《龍城錄》曰:柳州舊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發篋易衣,盡為灰燼。乃為文醮訴於帝,帝懇我心,遂爾龍城絕妖邪之怪。宋.洪邁《夷堅丁志.江南木客》: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異,多依岩石樹木為叢祠,村村有之。二浙江東曰五通,江西閩中曰木下三郎,又曰木客,一足者曰獨腳五通,名雖不同,其實則一。
宋·葉紹翁《武林聞見錄》曰:嘉泰中大理寺決一囚,數日,見形獄吏云:泰和樓五通神虛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為據可矣。如其言,經數月,人聞樓上五通神日夜喧鬨。吏乃泄前事,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繪版作五神像祀之,謂之五聖。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謂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夢陣亡兵卒千萬請恤。太祖許以五人為伍,處處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俗稱為五聖堂。然則五聖與五通不同矣。清.褚人獲《堅瓠八集.毀淫祠》:蘇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楞伽山鼓樂演唱,日無虛刻,河南湯公撫吳,嚴為禁止。乙丑九月公往淮上,值神誕,畫船簫鼓,祭賽更甚於昔。公歸聞之,立拘僧至,將神像沉於河。茶筵款待,一概禁絕。
清·趙翼陔余叢考》三十五曰:鈕玉樵謂五通起於明祖,則未必然。按夷堅志,劉舉將赴解,禱於錢塘門外九里西五聖行祠,遂登科。為德興尉,到任奠五顯廟。知為五聖之祖祠也。則五聖之祠,宋已有之。七修類稿又謂五通神即五聖也。然則五聖五顯五通,名雖異而實則同。夷堅志所載,韓子師病祟,請客以符水治之。見五通神銷金黃袍,騎馬而去。(中略)如此之類,不一而足。而陳友諒僭號,亦在採石五通廟。則五聖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於明祖矣。
宋·洪邁《夷堅丁志·江南木客》:“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異,多依岩石樹木為叢祠,村村有之。二浙江東曰五通,江西閩中曰木下三郎,又曰木客,一足者曰獨腳五通,名雖不同,其實則一。”
清·褚人獲《堅瓠八集·毀淫祠》:“蘇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楞伽山鼓樂演唱,日無虛刻,河南湯公撫吳,嚴為禁止。乙丑九月公往淮上,值神誕,畫船簫鼓,祭賽更甚於昔。公歸聞之,立拘僧至,將神像沉於河。茶筵款待,一概禁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