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蝦鬧鰱

發端於原漢陽縣的蔡甸鎮,後陸續傳入新農、侏儒等地。取型於本地江河中常見的無鱗大頭鰱魚和河蝦,由篾扎紙糊而成。在漁業豐收、逢年過節之際執舞表演,其獨特而歡快的形式,深受域內廣大民眾喜好。特徵:“五蝦鬧鰱”初由五隻彩蝦和一條鰱魚組合而成,其意用五蝦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向,又含有五福獻壽、年年有餘之意。表演時蝦由兩人執舞,男舞蝦頭,女舞蝦尾,在鑼鼓輕重緩急的伴奏中,通過纏頭、繞腰、掃腿、換把等動作,表現蝦子的彈、跳、翻、轉等形態。鰱魚則由一男性高舉,徜徉於群蝦之間,時游時戲、且逗且舞,使整個場面呈現出歡快活潑的氣氛。專家點評:這一民間舞蹈形式既有悠久歷史,又有與時俱進的發展,說明它有很強的生命力,應很好保護,使其對保存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和健康有益的民風民俗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