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竹馬

五華竹馬

五華竹馬舞是歷史悠久的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據《五華縣誌》記載,竹馬舞起源於唐代江浙一帶,明末清初傳入五華北部,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五華竹馬既增添節日氣氛,又表達了勤勞的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華竹馬
簡介,特色,

簡介

五華竹馬舞有一定的民眾基礎,特別是原新橋鎮(現併入華城),竹馬舞代代相傳綿延不息,鼎盛時期曾有演出班子22個,遍及每個村寨。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乘改革開放春風,民間傳統藝術得以復甦,新橋鎮每個村都有一支竹馬舞演出隊,新一村民間藝人李宗強的家庭竹馬舞演出隊經常在元宵節期間穿村過寨到周邊地區表演。2000年新橋被省文化廳授予“竹馬藝術之鄉”稱號。

特色

作為一種民間舞蹈,竹馬舞表演道具除竹馬外,還有輿車、幌傘、鯉魚燈、雞燈等。音樂曲譜為熱烈奔放的民間小調,配以元宵觀燈為主要內容的歌詞。如“正月裡來是新年,弦簫鼓樂鬧連連,普天歡慶元宵節,家家結彩又張燈”(新年調);“龍燈鳳燈高三層,層層鑲有七盞燈,金龍金獅玉麒麟,百鳥朝鳳舞翩躚”(觀燈調)。演出場面宏大,角色眾多,詼諧風趣。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竹馬郎穿袍騎竹馬,竹馬娘搖扇坐輿車,醜婆手執羅帕張口笑,醜公彎腰手推車,侍女打幌傘,俏妹頭頂六畜燈,俊男吹,全體演員載歌載舞,表演中不斷變換隊形,精彩場面令人過目難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