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獅

五色獅

相傳在明洪武年間碣石衛城舞“五色獅燈舞”就已有之,並逐漸成為碣石鎮最富有地方特色、民眾喜聞樂見、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傳統娛樂節目之一。威武雄壯的“五色獅燈舞”既融洽了外地舞獅特點,又獨具地方特色,形成了突出當地民俗的傳統舞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色獅燈舞
  • 外文名:The lion colored lantern dance
簡介,歷史起源,風格藝術,

簡介

五色獅,又稱五色獅燈、五色獅燈舞、碣石五色獅;

歷史起源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於明朝初期設衛,建有碣石衛淺澳炮台,是明清時期我國的海防軍事重鎮,其駐軍由朝廷在全國各地統調。相傳在明洪武年間碣石衛城舞“五色獅燈舞”就已有之,並逐漸成為碣石鎮最富有地方特色、民眾喜聞樂見、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娛樂節目之一。威武雄壯的“五色獅燈舞”既融洽了外地舞獅特點,又獨具地方特色,形成了突出當地民俗的傳統舞蹈。
雄獅稱為百獸之王,所以在碣石衛駐兵軍旅娛樂之中,用舞獅來展示軍人的雄風,在民間用雄獅來驅邪除煞。至清光緒年間劉永福任碣石鎮總兵時,極力提倡開展“五色獅燈舞”活動,在民間達到極盛時期直至民國期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度冷落。改革開放以來恢復活動並擴大規模,1996年應邀參加了亞洲帆板賽開幕式,2005年參加泛珠三角民間藝術節暨經貿活動文藝巡遊,並且是碣石玄武山每屆重光慶典廟會的必備節目,2010年“五色獅”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廣大觀眾的好評和有關專家的肯定。“五色獅燈舞”成為慶典活動、節目娛樂中不可缺少的品牌內容。

風格藝術

“五色獅燈舞”的製作方法是用竹片紮成骨架,裱上薄棉紙或娟布,獅身高2.8米、長3.2米、寬1.2米,內空,有安插火燭的裝置,分獅頭和獅尾,獅腰用軟繩連線,可以前後活動,獅頭和獅尾各裝竹桿一支。五隻獅分別塗上青、藍、紅、黃、深藍五種顏色,故稱“五色獅燈舞”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
每隻獅由二人高舉舞動,同時配有大嗩吶、大鑼鼓等樂器伴奏助威,又有“五福頭”和“三扇燈”伴舞,整個隊伍達60多人,場面特別生動活潑、氣勢如虹、十分壯觀,尤其是夜間獅身內插上火燭舞動表演時更加神氣活現、光彩奪目,令人豪情振奮。相傳大獅能吞食世上“惡煞”給人們帶來吉祥喜慶,因此“五色獅燈舞”所到之處,人們鳴炮、喝彩助威、熱烈歡迎,稱之為“瑞獅起舞”、“五彩獻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