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浙江是著名水鄉,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五水共治是一舉多得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

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進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題中核心,直接關係平安穩定、關乎人水和諧。可治理自來水、江水、河水等水資源的污染問題。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抓五水,是由客觀發展規律、特定發展階段、科學發展目的決定的。水是生產之要,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決定了什麼樣的水體水質,治水就是抓轉型;水是生態之基,氣淨、土淨,必然融入於水淨,治水就是抓生態;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臉時要用、口渴時要喝、灌溉時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說,“五水共治”是一舉多得的政策,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水共治
  • 外文名: Five Water Treatment
  • 目標:把污水變成甘水
  • 含義:可治理自來水、江水的污染問題
具體現狀,重要意義,政治意義,經濟意義,文化意義,社會意義,生態意義,技術支持,建設發展,點評,模範城市,長興,嘉興,麗水,溫州,浙商助力,

具體現狀

根據2013年浙江省水利普查公報,浙江省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760立方米,已經逼近了世界公認1700立方米的警戒線。雖然浙江單位面積水資源量可以排到中國第四,但由於水資源80%分布於山區,所以人口集中、經濟發達的浙東是重點缺水地區。而且浙江水資源還存在著供需缺口大、結構矛盾突出、污染嚴重、有效利用率低等四大突出問題。

重要意義

政治意義

從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抓治水符合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落實整改的要求。治水是新形勢下浙江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生態文明建設的訴求、政治文明建設的追求。不能把“邀請環保局局長下河游泳”和“水困餘姚”當成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一笑了之、一談了之!必須通過治水牽一髮動全身,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治水和轉型的實際成效,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經濟意義

從經濟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資促轉型。治水的投資,就是有效的投資;治水的過程,就是轉型的過程。在最近幾年民間投資的意願下降、優質外資難引、政府投資受限的情況下,好的投資項目對保持有效投資增長至關重要。治水能夠為人民提供一大批優質項目,特別是水利工程項目,這對於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具有現實意義。

文化意義

從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現代文明樹新風。水,不僅是資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歷來是興國安邦的大事。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除水害、興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觸及人們的靈魂,浸潤著人們的心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強調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大力倡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如果大家切實從增強全社會的親水、愛水、保水意識抓起,繼而從日常節材、節電、節煤、節油、節糧的良好習慣做起,就一定能掀起一股節約、節儉的新風和正氣。

社會意義

從社會的維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穩定促和諧。污水、洪水、澇水、供水和節水問題,直接關係平安穩定,關乎人水和諧。進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題中之義。古往今來,聽風聲雨聲讀書聲,看家事國事天下事,而治水從來都是江山社稷、國泰民安的大事、要緊事。浙江必須下定決心鐵腕治水。社會政策要托底,治水工程必須要頂起,這是很重要的底線。

生態意義

從生態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綠色發展優環境。浙江“缺水”,有海島地區資源性缺水制約,也有一些山區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質性缺水。“江南水鄉沒水喝”,根子就在過於依賴資源環境消耗的粗放增長模式。面對青山不再、綠水不再的尷尬,浙江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對浙江可持續發展的擔當,圍繞治水目標,把水質指標作為硬約束倒逼轉型,以短期陣痛換來長遠的綠色發展、持續發展。

技術支持

2014年5月27日,浙江省組建成立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團,並部署今年全省“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工作。此次組建的“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團,集成了來自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浙江省建設廳、浙江省水利廳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大學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等部門和單位的200餘名專家。
成立儀式上,部分技術服務團專家和其所在單位還與基層單位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環境綜合治理管理系統開發、河道原生態修復工程等11個項目完成了技術服務簽約對接,為在“五水共治”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供經驗和技術支持。據了解,浙江省治水辦還開通“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平台,為全省基層單位與技術支撐單位搭建溝通橋樑。

建設發展

為建設美麗浙江,浙江省委、省政府將“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節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需重點突破的改革項目。
堅持率先推進,服務民生保全全
以保障安全為基本原則、以服務民生為基本理念,率先推進建設系統水處理工作。基本建立城鄉一體的供水保障機制,全力監管城鎮供水水質,使供水安全得到保障;不斷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率先實現縣縣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目標,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區率先實現鎮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目標,提前完成國務院有關太湖治理的目標要求,污水處理廠對COD化學需氧量)減排的貢獻率已連續5年在70%以上;高度重視內澇問題,將其列入重點解決的民生問題,並開展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和疏通工作,不斷探索內澇防治的體制機制。
堅持統籌推進,理清思路明目標
確定“推進五水共治、突出治澇治污”的思路和策略,並明確到2017年本屆政府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基本消除易淹易澇片區和影響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嚴重災害現象,城市新區建設確保不發生新的內澇,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用7年時間基本建成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設區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市)達到90%,建制鎮達到60%,所有污水處理廠出水執行一級A標準,全面完成縣以上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改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69個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建制鎮2014年全面開工建設,實現全省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對供水水源水質不達標的城市,實現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解決因水源污染和供水設施落後造成的水質問題;到2017年,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小於12%,污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2%,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到75%。
堅持科學推進,完善配套抓項目
研究制訂2014年項目實施計畫以及三年行動計畫( 2015年 2017年)。實施“固河堤、疏河道、新開河、暢管網、除澇點、強設施”六大防內澇工程;實施“管網配套、能力提升、升級改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再生水利用”五大治污水工程;實施“提工藝、重改造、擴範圍、增能力”四大保供水工程。
堅持綜合推進,創新驅動重長效
按照“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倒逼轉型升級、完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發展質量”的要求,完善六大保障推進機制。
一是按照“規劃先行、摸清家底、明確重點、近期優先、有序推進”的思路,完善城鎮內澇防治、污水、供水、節水各項規劃,重點完善城市排(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3年年底全面啟動11個設區市和若干重點城市防洪排澇綜合規劃編制,2014年3月完成審查,6月底前完成成果審批和備案工作。
二是出台《浙江省關於加強城市內澇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研究制訂《浙江省供水條例》,重點解決城市防澇、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次供水管理等問題,完善水價、電價等聯動機制,合理確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和方法。
三是落實項目責任和時間節點要求,健全各級建設、規劃、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的分工協作、合力聯動的工作機制,將治水工程項目納入審批程式“綠色通道”,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和建設管理效率。
四是建立多渠道資金籌集機制,以地方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明確各地每年將3% 5%的土地出讓收入用於治澇,除從水利建設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級財政設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
五是將治水各工程作為民生實事項目,納入省政府對各地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並對治澇和治污實行一票否決。加強對城市防澇、治污、供水等設施運行管理狀況的檢查督察。
六是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獻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防治內澇、整治污水、節約用水等相關知識,增強民眾參與意識,提高自我防禦、自助自救能力。
下一步,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浙江省委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五水共治”,為建設美麗富饒的現代化浙江作出新的貢獻!

點評

“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涉及技術問題,更多的卻是人的問題。現代科技發展迅猛,治水的純技術性難題很少,人類干預自然和濫用技術的後果是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如浪費水源、違法排污等等。
以百姓感觸最深的水污染為例,如果治理只看到污染物,就難以理解為什麼水會久治不清甚至越治越污。水污染背後,是人的不良行為:企業主行為的不當造成了工業污染,農民農業生產的不當造成了農業污染,居民生活方式的不當造成了生活污染……治水,治人是根本,如果沒有對人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污染是處理不完的。只有約束人的不良行為,才可以阻止或減少污染的發生。
個人的排污行動,單個地看似乎可以具體控制,但放到長時段、宏大歷史背景中去觀察,個人行為受到集體行為的約束和影響。在集體排污行為這隻看不見的手背後,是扭曲的文化價值觀念。
河海大學教授陳阿江將污染分為外源污染和內生污染。外源污染即來自居民生活區外部的污染,主要是工業污染;居民在解決工業污染無望時,被動地適應環境的改變,且在被迫棄用水域飲用、漁業、灌溉等高級功能的同時,無意識中使用、開發了水體的低級功能—納污功能,於是,居民變保護者為污染者,變受害者為施害者,自己開始在社區內生產污染,催生了內生污染。
從外源污染到內生污染,普通人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價值觀、倫理觀也在演變。人們從最初的憤怒、焦慮,到冷漠、麻木,再到自己成為無意識的污染者,一些污染行為習慣成自然。更有甚者,認為污染是現代化的標誌,山清水秀等同於落後,這樣的觀念不僅存在於少數官員腦子裡,也被一些普通百姓視為當然。可以說,工業污染在物質層面污染了水源,在精神層面污染了人心。
污染行為的無意識化,使得內生污染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比較工業污染,單個居民製造的污染點小、量少,但匯集之後卻面廣、危害大。內生污染的發生,標誌著流域水體開始全面惡化的過程,預示著水污染呈遍地開花、難以逆轉之勢。
污染行為的無意識化,加深了治水工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從技術角度看,改變水質只需要搬除垃圾,對水體進行化學、生物等處理即可;從外部約束看,治水只需要通過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齊施。但這些手段無法根除污染,關鍵在於重塑人的價值觀,改變人的行為。任何外部約束都不可能滲入人的每一個生活角落,還是要靠人的自我約束。然而,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加以改變卻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假以時日。

模範城市

長興

在省委、省政府“小資本對接大項目”,既集中力量辦大事又普惠民生的指導思想下,由長興縣委、縣政府牽頭,浙江長興環太湖經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浙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就發行“五水共治”定向融資計畫進行洽談,並於8月18日開始通過浙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平台掛牌發行長興“五水共治”定向融資計畫。
2013年,“讓長興的水秀起來”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猶如一聲春雷響徹長興大地。在這場行動中共打撈清理雜草浮萍、垃圾43650噸,打撈拆解沉船605艘,取締無證漁網6364條……縣域範圍內水面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2014年,全省治水行動全面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決策,既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基礎性、長遠性戰略工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最大民生實事工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推進“五水共治”,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
目前全縣劃分黨員治水責任區536個,確定段長1072名。目前正在開展“每天參加義務勞動1小時”活動和河道保潔每日輪班制度,定期清理河面漂浮物和河道垃圾,取得實質性進展。由於這是一項資金投入大、惠及幾十萬人口的重大工程,因此縣人大代表周榮華在《關於對“五水共治”工作落實及辦好》的議案中建議從源頭上抓好治水管理工作。“首先應該成立專項工程督察組。在縣、鄉鎮、村各級垂直管理的基礎上,由多部門參與,並邀請人大代表聯合成立專項工程督察組,建立定期督辦工作制度,隨時督察工程進度及資金往來審查核算情況和工程質量,針對推進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直接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匯報,保證各項工程依法進行。”另外,周榮華提出,還應制定工程偷工減料懲罰措施,維護施工秩序,確保治水工程質量。

嘉興

嘉興全市組織系統要把“五水共治”作為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將之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的必學課目、領導幹部年終述職和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必講內容及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的必考指標,教育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切實增強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的定力。嘉興市還將把“五水共治”作為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任務,在全市範圍內組建公眾監督員隊伍、設立媒體“曝光台”,廣泛聽取廣大民眾對“五水共治”工作的意見建議。嘉興把“五水共治”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參考,選派優秀幹部到“五水共治”工作一線培養鍛鍊,在“五水共治”中識別幹部、發現幹部、考驗幹部,全面準確地掌握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在“五水共治”中的現實表現。
隨著“五水共治”的深入推進,嘉善率先引入無人機參與治水工作,積極聯合當地工業無人機企業推出嘉善無人機治水信息化系統。通過科比特無人機對全縣2200多條河道進行常態化巡檢,藉助多種技術手段準確查找污染源,大大提高了河道巡檢工作的效率和科學化水平,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五水共治”工作成果。

麗水

麗水“五水共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擴大)會議在市行政中心召開。該市“五水共治”確立了下一階段的十大工作目標,重點推進污水治理,聯動推進“五水共治”,統籌推進治水治氣。
麗水結合實際,明確市“五水共治”下一階段的十大工作目標:全市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要繼續保持全省第一;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和縣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力爭在全省率先完成半年內清理垃圾河,兩年內治理臭河,消滅黑河工作;2014年農村污水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0%以上;到2016年,麗水中心城區、縣級城區達到防禦20—50年一遇洪水標準;完成縣級以上城區備用水源建設;完成麗水中心城區排澇整治工程;開展縣城城區防洪防澇綜合整治工程;開展松古、碧湖和壺鎮三大平原排澇工程;初步建立節水型社會。

溫州

溫州甌海“兩會”召開之際,舉行千人共建“美麗塘河·宜居水鄉”暨“治水公益基金”捐贈啟動儀式。出席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帶頭捐款,為“治水公益基金”籌集首筆資金68萬餘元,並齊心協力參與清理河泥勞動。
治水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建設美麗浙南水鄉並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希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優勢,動員、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投身到治水行動中來。
甌海區啟動黒臭河、垃圾河整治行動,47條掛牌整治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現象,河道水質有了一定的改善。2014年該區將繼續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推進黑臭河道整治,嚴格落實“河長制”,打好治水攻堅戰。活動現場所募集的共68萬餘元的捐款,將全額用於治水工作。

浙商助力

2014年1月10日-11日,全國浙商華北峰會、山東浙江商會成立十周年大會相繼在濟南召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以及湖南、四川等地的浙商精英們歡聚一堂,探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浙商的發展方向和企業轉型升級之路。浙江省副省長熊建平、浙江省經合辦主任姚少平、副主任鄭憲宏等魯浙兩地領導、專家共同出席。
在全國浙商華北峰會上,山東省浙江商會會長章鵬飛率領全國11家浙江商會聯合發起成立了“省外浙商五水共治愛心基金”和“省外浙商五水共治協調聯絡中心”。浙商們用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到2014年浙江提出的下決心讓民眾喝上放心水,讓“可游泳的河”不再難覓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工程中來。
山東省浙江商會會長章鵬飛表示,綠水青山是浙江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資源,更是廣大省外浙商對家鄉永久的記憶和深深的眷戀。能為家鄉的水境治理貢獻一份力量,應該是每位浙商義不容辭的責任。章鵬飛說:“發出倡議簡單,關鍵是要實實在在落地,我會從我自己的紹興老家開始,用實際行動參與到‘五水共治’中來,我們也將在年前就行動起來。”
對浙商們積極參與“五水共治”工程,浙江省經合辦副鄭憲宏表示,浙商們對家鄉的號召很敏感,也回響的非常及時,並且落實的很到位。同時,在“浙商回歸”的大氛圍下,鄭憲宏認為,這也不失為一種回歸的新途徑。“回歸不僅僅是經濟利益層面的,應該包含更深的責任回歸,這樣的回歸擴大對‘回歸’的理解與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