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氣朝陽草

五氣朝陽草

五氣朝陽草,中藥名。為薔薇科路邊青屬植物路邊青Geum aleppicum Jacq.的全草或根。植物路邊青,分布中國東北、華北、西南及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湖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調經止帶之功效。主治瘡癰腫痛,口瘡咽痛,跌打傷痛,風濕痹痛,瀉痢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腳氣水腫,小兒驚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氣朝陽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路邊青屬
  • :路邊青
  • 分布區域:中國東北、華北、西南及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煎湯10-15g研末1-1.5g;外用適量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追風七、見腫消《陝西草藥》,追風草、烏金丹《陝西中草藥》,水楊梅《寧夏中草藥手冊》,龍鬚草、蘿蔔葉、綠水草《雲南藥用植物名錄》,草本水楊梅、老五葉、海棠菜《全國中草藥彙編》,蘭布政、頭暈藥《貴州中草藥名錄》。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

入肝、脾、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調經止帶。

主治

瘡癰腫痛,口瘡咽痛,跌打傷痛,風濕痹痛,瀉痢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腳氣水腫,小兒驚風。

相關配伍

1、治癰腫瘡瘍,水楊梅30g,甘草12g。共研末,每服3g,每日2次。或水楊梅、忍冬藤各15g,野菊花9g,甘草6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2、治咽喉腫痛,追風七根9g,八爪龍6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水楊梅)鮮葉搗爛外敷。(《寧夏中草藥手冊》)
4、治腸炎,菌痢,水楊梅、苦參、白頭翁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5、治瘰癧惡瘡,水楊梅研末或趁鮮搗爛敷患處。(《長白山植物藥志》)
6、治月經不調,不育及子宮癌,五氣朝陽草15g,煮雞或煮肉吃。(《雲南中醫驗方》)
7、治小兒驚風,追風七鮮葉(春夏用)或鮮根(秋冬用),搗汁1盅,開水調勻服。(《陝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1-1.5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根莖粗短,長約1-2.5cm,有多數細鬚根,均為棕褐色。莖圓柱形,被毛或近無毛。基生葉有長柄,羽狀全裂或近羽狀複葉,頂裂片較大,卵形或寬卵形,邊緣有鋸齒,兩面被毛,側生裂片小,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齒;莖生葉互生,卵形,三淺裂或羽狀分裂。花頂生,常脫落。聚合瘦果近球形。氣微,味辛、微苦。以色鮮、葉多、完整者為佳。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莖粗短,密生多數鬚根。莖被開展粗硬毛,稀幾無毛。基生葉為大頭羽狀複葉,通常有小葉2-6對,連葉柄長10-25厘米;葉柄被粗硬毛;小葉大小極不相等,頂生小葉最大,菱狀廣卵形或寬扁圓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寬心形至寬楔形,邊緣常淺裂,有不規則粗大鋸齒,鋸齒急尖或圓鈍,兩面綠色,疏生粗硬毛;莖生葉羽狀複葉,有時重複分裂,向上小葉逐漸減少;托葉大,綠色,葉狀,卵形,邊緣有不規則粗大鋸齒,頂生小葉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花序頂生,疏散排列;花梗被短柔毛或微硬毛;花萼5,卵狀三角形,先端漸尖,副萼片狹小,披針形,先端漸尖,稀2裂,比萼片短一倍多,外面被短柔毛及長柔毛;花瓣5,黃色,幾圓形,長於花萼,花直徑1-1.7厘米;花柱頂生,在上部1/4處扭曲,成熟後自扭曲處脫落,脫落部分處被疏柔毛。聚合果倒卵球形,瘦果被長硬毛,花柱宿存部分無毛,先端有小鉤;果托被短硬毛,長約1毫米。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溝邊、地邊、河灘、林間隙地及林緣。

相關論述

1、《陝西中草藥》:“祛風除濕,散瘀消腫,消炎止痛,鎮驚。主治腰腿痛,跌打損傷,乳癰,咽痛,扁桃體炎,癰疽瘡瘍,瘰癧,痢疾,崩漏,白帶,小兒驚風。”
2、《寧夏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3、《西藏常用中草藥》:“滋陰補腎,平肝明目。主治感冒,頭暈頭痛,高血壓,貧血,慢性腸胃炎,月經不調,乳腺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