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鋪鎮

五峰鋪鎮

五峰鋪鎮位於邵陽、衡陽、永州三市經濟走廊交匯處。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全鎮常住人口12.5萬人(2019年),鎮區常住人口5.5萬。距縣城25公里,到邵陽市4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356國道、省道邵永線和邵祁線穿鎮而過,縣道、鄉道、村道四通八達,工業以針棉童裝為主,現有童裝加工企業200餘家,形成了從印染繡花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年產值過3億元。農業以茶油種植、油用牡丹、金銀花為主,為全縣最大的水稻種植基地。歷史文化悠久,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藍印花布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扎台戲。近年來新型城鎮化建設突飛猛進,鎮區面貌日新月異,現已建成10層以上建築9棟,最高25層。正在建設中的五峰新城高層建築多達十多棟。酒店娛樂設施齊全,有三星級酒店賓館兩家。鎮內腳踏車運動非常流行,現有腳踏車俱樂部一家成員上百人。教育設施完備,師資力量一流,擁有全縣唯一一所省示範高中——邵陽縣二中。鎮內礦產資源豐富,銻、錳、鉛、錫儲量居全市前列。空中俯瞰鎮區,一座新型的小城市呼之欲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峰鋪鎮
  • 別名:尚賢都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地區
  • 下轄地區: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
  • 政府駐地:龍巖居委會五峰新城
  • 電話區號:0739
  • 郵政區碼:422115
  • 地理位置:邵陽縣東部
  • 面積:137.8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92084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弄子漂流、高霞山、金江湖
  • 機場:零陵機場,武岡機場,邵東機場
  • 火車站:邵陽,永州
  • 車牌代碼:湘E9
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地理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行政區劃,社會設施,教育,交通,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文化,簡介,藍印花布,扎台戲,相關信息,綜述,棉毛服裝生產城,勞動力資源豐富,敬國誠信建築隊,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wǔ fēng pù zhèn
郵政編碼:422115
行政區劃: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
五峰鋪也稱五豐鋪,人們習慣用“五豐鋪”。
(2012)土地總面積:140平方千米 其中建成區4.8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2.5萬人,城區常住人口5.5萬。
戶籍人口:12萬人
戶籍鄉村人口: 83520人
GDP:42億(2019年)
城區交通圖城區交通圖
享受自來水人口: 52000人
享受社會基本保障人口:88170人
截至2019年,該鎮(鄉)行政面積137.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5萬人。

地理位置

地理境域

五峰鋪鎮位於邵陽縣南部,為邵陽,衡陽,永州三市五縣區二十三鄉中心,分別與祁東,祁陽,冷水灘區,東安縣接壤。邵永高速環鎮而過,離白倉出口僅10公里。花橋出口20公里。距邵陽縣城25公里,邵陽市52公里,永州市60公里,衡陽市100公里。

地形地貌

五峰鋪屬於半山半丘陵區。有高霞山,雲霞山,破頭寨,三角嶺,小眉山五峰。

氣候條件

該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行政區劃

五峰鋪鎮現轄:民勝、中和、興峰、龍巖4個社區;界牌、仁灣、高霞山、胡橋、駐馬、青雲、白田、東山、田東、新田、排橋、雙河、荷葉塘、東陽、羊古、大戶、利群、馬草、六里、五星、合興、白竹、冷水、黃旗、向聯、大田、燕塘、東井、留旗、眾和、楠木、塘詩、陳保、板橋、長江、劉家氹、白旗、七里、裊旗39個村委會。
五峰鋪鎮
五峰鋪鎮

社會設施

教育

省重點中學邵陽縣二中坐落在五峰鋪鎮。五峰鋪鎮現有邵陽縣二中、青雲中學六里橋中學、五峰鋪鎮一完小、五峰鋪鎮二完小、眾和完小等學校。
邵陽縣二中,誕生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
1939年,邵陽縣籍的呂子哲、蔣希乾等名人志士,順應時勢所需,本著“創辦學校,培育人才,救濟失學”的宗旨,創辦了一所“湖南省應時初級職業學校”。
1940年11月定名為“湖南省私立應時初級中學”。
1944年秋,日軍入侵五峰鋪,學校被迫停辦。
1945年春,為躲避日寇的騷擾,曾三異校址,直到秋季日寇投降,才得以回遷五峰鋪原址。
1953年,學校由邵陽縣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邵陽縣立初級中學”。
1958年,學校升格為完全中學,更名為“邵陽縣第二中學”。
1969年,縣辦中學下放,由五峰鋪公社接管,改名為“五峰鋪公社中學”。
1974年,高中由縣統籌部署,恢復“邵陽縣第二中學”校名,並沿用至今。

交通

該鎮鎮內每天有發往廣州,東莞,深圳,長沙,株洲,衡陽,邵陽,永州,東安,祁東,邵東的班車。
邵陽市至永州、邵陽縣至衡陽的兩條省道在這裡交匯。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清幽的五豐鋪檀江水悠悠南來,繞經學校後,迤西北而去。與夫夷河交匯成資江水。

礦產資源

該鎮境內資源豐富,銻,錳,鉛錫儲量居全市之首。

文化

簡介

五峰鋪擁有“扎台戲”、“藍印花布”等傳統文化。其中“藍印花布”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扎台戲”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峰鋪鎮

藍印花布

1000多年前,五峰鋪鎮人首創了“藍印花布”,2008年4月,“藍印花布”被正式批准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斑布”、“澆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最初以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藍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漿烤藍,採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刻版、刮漿等多道印染工藝製成。
據《邵陽縣誌》、《寶慶勝攬》記載:唐貞觀時期,邵陽境內棉紡織業興起,邵陽人在苗瑤蠟染的基礎上,首創以豆漿石灰代蠟防染的印染法。至明清兩朝,由於水陸交通發達,資江直抵長江,武漢有專用的寶慶布碼頭。當時邵陽商賈雲集,成為華南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藍印花布生產、印染、銷售中心,被譽為藍印花布之鄉。
從民國後期起,由於被機制洋布和現代印染花布所取代,邵陽藍印花布逐漸從現代生活中淡出。解放初,僅邵陽縣城就有8家大印染作坊、30多家中小染坊,但到1986年,最後一家藍印花布印染廠在邵陽縣五豐鋪鎮倒閉了。“衣被天下”的邵陽藍印花布已瀕臨滅絕,存世的老藝人屈指可數。
自2003年起,五峰鋪文化站站長陳克文在五峰鋪鎮調查、收集流失的藍印花布。2004年,在一個老藝人家樓頂的天窗里,他找到了一套古老的藍印花布的印染印版和圖案。他們整理材料,拍攝藍印花布工作流程,幫助爭取恢複印染的作坊,幫助老藝人重操舊藝,請老藝人傳授技藝幫帶徒弟,傳承和保護古老的傳統民間文化。隨著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塵封已久的邵陽藍印花布被重新喚醒,走出江湖。

扎台戲

五峰鋪鎮“扎故事”又稱“扎台戲”,是流傳於邵陽縣五峰鋪鎮、白倉鎮、古城邵陽一帶的民間藝術,它用“扎“的藝術把某些戲劇故事的主要人物刻畫出來,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據《邵陽縣誌》、《寶慶府志》、《寶慶攬勝》記載:“相傳二百多年前,古老繁華的五峰鋪鎮突遭大火焚燒,這時仁慈的“火神菩薩”顯靈,及時搭救黎民,才避免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人們為感謝“火神”,特修建“三星廟”,內供“火神”尊像,並定每年6月19日火神生日舉行扎故事進行祭祀。此活動代代相傳,流行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這一古老藝術重現昔日光芒,在市、縣多次重大慶祝活動中深受領導和民眾高度讚譽,因此五峰鋪也成了扎故事藝術之鄉。
扎故事又是一種高空藝術,其主要操作流程是:先選出有膽量、扮相好,而且有一定表演能力和高空應急能力的童男童女。將他的化妝、著裝成各種戲劇人物形象,利用力學平衡原理,上下疊起,扎在長4 米、圍14厘米的鐵桿上,鐵桿插在長、寬、高各1米的彩箱上,再由8個壯漢抬著沿街表演。
五峰鋪扎故事主要作品大多取材於民間故事和古典文學作品,如《白蛇傳》、《劉海砍樵》、《西遊記》、《楊家將》等。五峰鋪扎故事以其“驚”、“奇”、“險”的特點倍受人們青睞。可是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加上老藝人大都年歲已高,年輕一代無心學習,五峰鋪扎故事面臨後繼無人,急待我們搶救與保護。

相關信息

綜述

邵陽縣五峰鋪鎮是一座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小鎮,地理位置優越,邵陽縣二中坐落在南路重鎮五峰鋪,地處四縣三市交界的中心區域。邵陽市至永州、邵陽縣至衡陽的兩條省道在這裡交匯。高霞山、雲霞山、破頭寨、三角嶺、小眉山五峰秀出,屏障於學校東南。人們常說“走過天下鋪,當不得五豐鋪”。五豐鋪在有皇帝的時期,曾在這裡設了個台;叫烽火台。三民主義來了的時候設了個大戲台。走了日本是設了個大炮台。解放是設了個民主台,專政台。鄧先生在的時候設了個改革台,開放台,教育台。21世紀什麼經濟台,人本台,官僚台。。。。。無數個。五豐鋪一路走來,飽經滄桑。五豐鋪地跨三市,南同永州,北連邵陽,東接衡陽;是戰爭的要塞,交通的樞紐,騰飛的機場。五豐鋪背依大山,四面環山,群山逶迤,勢鼎五峰。五豐鋪人緣廣結,南來北往。商賈雲集;享有蜜蜂朝皇之地!
1949年為仁鄉,1952年建鎮,1958年為衛星公社,1961年建五峰鋪鎮。

棉毛服裝生產城

五峰鋪鎮棉毛服裝生產早,發展快。改革開放前期,依靠政策優勢,棉毛服裝生產異軍突起,遍布全鎮千家萬戶,蜚聲於省內外。但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造成核心競爭力不強,再上新台階力不從心。經過鎮政府的指導,以做大做強為目標,使棉紗服裝生產產生了跨越式的發展,現有兩個棉紗集團和400多家生產廠家。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日本。投資3000萬的棉紗服裝加工城以建成。投資兩千萬的精品童裝廠已落地。 各生產廠家還依靠人才、技術優勢,在全國各地“安營紮寨”,形成“株洲一條街”、“鄭州一條巷”“濟南一個市”“北京一個場”的五峰鋪鎮棉毛服裝生產城。他們總資產上億元的有2家,上千萬元的有5家,上百萬元的有15家,形成技術共讓,信息共有,利益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良性循環發展經濟。

勞動力資源豐富

五峰鋪鎮人口10萬餘人,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建築業起步較早。該鎮黨委政府以發展建築勞務經濟為龍頭,因勢利導,以組織有序流動、務工培訓占有市場,基地建設建立品牌,跟蹤服務維護權益,在用人、信息、獎金、培訓、管理、法制等各方面進行大力支持,通過建立建築勞務用工信息庫,幫助建築能人組建了以建築市場為大本營、以專業戶為軸心的多方合作聯合體,在省內外建立了60個建築市場信息視窗,千方百計抓市場的培育和開發,搶占省內外建築市場,打造建築精品。“出精品,樹形象”、“建好一幢房,美名遠傳揚”,以“誠信+技能+創意”贏得廣大顧客青睞。為此,該鎮黨委政府還創新內外兩線培訓機制,外線採取社會培訓、校企聯合培訓等方式,內線實行“師帶徒,徒變師”的傳帶式,著力提高建築勞務工的誠信品格和建築技能,為建築勞務培養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做到輸出一批,成功一批,轉移一個,帶動一片。開展“徒學師、師比師”的建築技能練兵活動,使一批鄉土建築“設計師”、“神刀手”脫穎而出。

敬國誠信建築隊

邵陽縣五峰鋪鎮敬國誠信建築工程隊雙喜臨門:在海南承建的德昌電子大樓被評為“優質工程”,造價1000萬元的沙井科教樓正式簽約,標誌著五峰鋪建築大軍在海南建築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至此,該鎮32個建築工程隊已在廣州、深圳、海口、武漢、長沙等30多個大中城市站穩了腳跟,從業人員超過1萬,年純收入2億多元,占全鎮GDP的41%。該鎮被評為“全省發展建築勞務經濟先進單位”。為了做大建築產業,拉長產業鏈條,五峰鋪鎮黨委政府實施“離土離鄉,向外輸出”和“離土不離鄉,就地轉移”的“兩條腿走路”方針,使全鎮建築大軍的足跡遍布全國12個省30多個大中城市。已建基地50個,形成了打樁、砌磚、裝修三大建築產業,許多村莊和農家全靠建築來支撐經濟命脈,全鎮湧現了300餘個建築之家、26個建築之村。

地圖信息

地址:邵陽市邵陽縣二一七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