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戰士

五好戰士

1958年4月17日,出席全國青年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解放軍代表向全軍發出了開展“五好”評比活動的倡議。五好的內容是:(1)努力學習好;(2)愛護武器裝備和一切公物好;(3)消滅事故好;(4)生產節約好;(5)鍛鍊身體好。

1960年10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決議提出:在全軍青年中開展以政治思想好、軍事技術好、三八作風好、完成任務好、鍛鍊身體好為內容的五好戰士運動。

1961年10月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四好連隊、五好戰士”作出了具體要求。五好戰士和四好連隊運動的開展,對於加強基層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好戰士
  • 屬性:榮譽稱號
  • 提出時間:1958年4月17日
  • 對象:解放軍戰士
  • 楷模:雷鋒
五好運動,五好戰士,四好連隊,學習楷模,一好帶三好,歷史背景,

五好運動

1958年5月12日,總政治部發出《在連隊中開展“五好”運動的指示》,號召開展以“五好”為目標的的民眾運動。隨後,彭德懷元帥建議把五好內容修改為“學習好,工作好,愛護武器、消滅事故好,生產節約好,身體好”。同年11月,出席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軍隊代表又提出了新的“五好”倡議。同年底全軍共評出五好連隊2527個,五好排5919個,五好戰士、五好乾部29.6萬人。
“五好”運動的蓬勃開展統一了連隊競賽的具體標準,調動了幹部戰士的積極性,促進了連隊全面建設。戰士們說:“五好真全面,做到了五好,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革命軍人”。幹部也說:“五好是個寶,抓住它,便可抓連隊各項工作”。 這個時期的五好運動與60年開展的五好戰士運動雖然有關聯,但並不完全相同。各部隊向獲得五好的幹部、戰士頒發證書和獎狀,沒有證章。

五好戰士

1960年10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決議提出:在全軍青年中開展以政治思想好、軍事技術好、三八作風好、完成任務好、鍛鍊身體好為內容的五好戰士運動。
五好戰士證章五好戰士證章

四好連隊

1960年12月30日,軍委辦公會議傳達的林彪對1961年部隊工作的指示中又提出,1961年連隊工作主要抓四個方面;一是抓政治工作,抓活的思想;二是抓作風,就是三八作風;三是抓軍事訓練;四是抓生活。據此,1961年1月1日,《解放軍報》發表社論,傳達了中共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關於創造四好連隊運動的指示,並公布了四好連隊的條件: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風好,軍事訓練好(生產、施工連隊則根據所擔負的主要任務改為生產好、施工好),生活管理好。
四好連隊評比和獎勵辦法是:以團為單位進行評比,半年初評,年終總評。團評出四好連隊後報師審核,由軍批准,然後由大軍區、軍種、兵種統一上報總政治部備案。凡是被評為四好連隊的,由國防部發給獎狀。被評為五好戰士的,由各軍兵種、各大軍區頒發證書和證章,證書和證章在60年—64年由各軍兵種、各大軍區自製,65年—66年全軍統一製作,文革開始後證書、證章(毛主席像章)由各部隊製作頒發。同時,武警部隊(公安部隊),人民警察和地方一些部門也開展了五好運動,並製作了證書和證章。

學習楷模

隨著創造四好連隊運動在全軍轟轟烈烈地開展,把爭當五好戰士活動納入四好連隊運動的軌道,作為保證四好連隊運動的民眾基礎。1961年10月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四好連隊、五好戰士”作出了具體要求: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大抓活的思想教育;做好軍事訓練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強管理教育,培養三八作風;搞好物質文化生活;加強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改進政治指導員的工作方法。這樣“四好連隊、五好戰士”運動便有了比較明確的評選標準,更便於基層幹部戰士領會和掌握。1961年,全軍共評選出5800多個四好連隊和四好基層單位,湧現出52萬多名五好戰士。五好戰士和四好連隊運動的開展,對於加強基層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1963年2月,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總結了創造四好連隊運動的12條基本經驗,對全軍開展四好連隊運動起了積極的知道作用。廣大幹部、戰士回響軍委的號召,爭創四好連隊、爭當五好戰士的積極性應予肯定。1963年,全軍開展學習雷鋒、學習好八連活動,雷鋒為五好戰士樹立了楷模,好八連為四好連隊樹立了榜樣,這一活動把四好連隊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一好帶三好

從1960年至1964年,全軍評出四好連隊占參加總評連隊的比例分別是:1961年26%,1962年26.5%,1963年29.16%,1964年26%。所評出的四好連隊,絕大多數是各部隊名副其實的先進基層單位,政治工作和軍事訓練都過得硬。
但是,林彪推行的所謂“政治思想好”是極“左”的一套東西,特別是1965年提出“突出政治五項原則”後,發展到用“一好”衝擊、代替其他“三好”,連隊全面建設受到嚴重影響。同時,評比中的錦標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等不良傾向日益發展。1971年毛澤東在南巡中曾批評林彪的錯誤做法說:“一好帶三好,你那一好也許帶得對,也許帶得不對。”“現在是只搞文不搞武,我們的軍隊成了‘文化’軍隊了”。“九一三”事件後,軍隊工作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林彪在軍隊搞的“左”的一套被批判,五好戰士和四好連隊運動也隨即終止。

歷史背景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在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曾經開展過一次轟轟烈烈的爭當“五好戰士”的活動。這項活動長達12年之久,在軍隊建設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產生過很大影響。
五好戰士證章五好戰士證章
“五好戰士”運動的歷史背景
1958年4月,全國青年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參加全國青代會的解放軍代表濟濟一堂,決定向全軍青年發出《開展五好評比的倡議書》。
隨後,《解放軍報》以《開展五好評比》為題,全文登載了這份倡議書。倡議書在全軍引起了極大反響,各部隊紛紛回響。許多部隊為了使戰士學有榜樣、比有目標,還評出了第一批“五好”個人和“五好”班、排、連,樹立了一批“五好”標兵。在各部隊特別是基層連隊中,挑戰書、應戰書、決心書貼滿了牆壁,很快便掀起了一個比干勁、比先進、創“五好”的熱潮,激發了全軍指戰員開展革命競賽的熱情。
為了使這一民眾性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當年5月12日,總政治部向全軍發出《在連隊中開展五好運動的指示》。要求把出席全國青年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軍隊代表提出的“五好”作為目標,在士兵中開展持久的民眾運動。在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的領導下,“五好”運動很快在全軍開展起來。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充分肯定了在全軍中開展的“五好”運動。決定在全軍青年中繼續開展這項運動,並吸收了林彪的主張,將原來的“五好”內容改為:政治思想好、軍事技術好、三八作風好、完成任務好、鍛鍊身體好。此後,這五項內容便成為全軍評比五好戰士的標準。
1971年,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團被徹底粉碎。軍隊批判了林彪在軍內推行的極“左”路線,“五好戰士”運動在“文革”中被林彪所利用,塞進了不少“左”的東西,致使這項運動出現了嚴重偏差。因此,持續了12年之久的“五好戰士”運動從此而終。
“五好戰士”像章製作的歷史沿革
以“五好戰士”為題材、為創意製作的證章和毛澤東像章(以下簡稱像章)是部隊的“專利”。這部分證章、像章雖然在數量上不是很多,但它涉及到了陸海空三大軍種的各個部隊。“五好”證章、像章作為專題收藏實物見證了當年的那段歷史。
“五好戰士”證章、像章的出現前後分為兩個階段。1961年1月到1966年12月為第一階段,即“五好戰士”證章階段;1967年1月至1971年10月為第二階段,即“五好戰士”像章階段。讓我們看看這兩個歷史階段發展的軌跡。“五好戰士”證章
“五好戰士”證章“五好戰士”證章
“五好”運動是在1958年4月提出的,5月份在全軍各部隊推行。從1958年至1960年底3年當中還沒有發現“五好”證章實物。這個時期可能部隊以發放“五好”喜報、通報表彰為主。全軍正式開展爭當“五好戰士”運動應從1960年10月2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的擴大會議以後開始。1962年出現了第一批正式的“五好戰士”證章。
這個時期的“五好戰士”證章在設計和工藝水平上比以往有一定提高,絕大部分不帶毛澤東肖像。
部隊中的“五好戰士”證章是由各大軍區、各軍兵種以及兵團級單位中各司令部、政治部根據統一規格、統一製作、統一銘文在各自系統中統一頒發的。戰士佩戴起到證明“五好”身份的作用,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這個時期製作的“五好戰士”證章小巧玲瓏、樸實大方、嚴謹規範。絕少有粗製濫造現象的發生。其多以五角星形、旗形為主,輔以少量的圓形、橢圓形,體現了軍隊徽章的特點。材質多以鋁為主,銅、塑膠次之。
筆者收有一枚“五好戰士”樣品章,背面銘文:“北京證章廠制樣品”。由此推斷,各大軍區、各軍兵種都是經過了“試製樣品、鑑定效果、送審通過、成批生產、統一發放”這一套程式。這個時期製作的“五好戰士”證章,多採用五星形和旗形兩種。這與我軍的軍徽是五星形、使用“八一”軍旗做外形給人以宏偉、壯觀、向上、大氣的感覺不無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