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核打擊能力

所謂“二次核打擊”是指在己方核武器基地遭到敵方打擊後,仍能保存足夠的核力量對敵方實施有效的核反擊。核大國在確定核彈攻擊目標時,會將敵方諸如核飛彈發射井之類的核武器基地作為首波核攻擊的重點對象。應對這種攻擊最有效辦法就是,在承受攻擊之後,仍然具備對敵人的大都市,工業中心實施核報復的能力。因此,“二次核打擊”能力就成為一個有核國家具備有效、成熟的核威懾力的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次核打擊能力
  • 要求:有足夠數量的核彈頭
  • 典型代表:俄羅斯
  • 制度:建立戰略轟炸機帶核彈巡邏
一個核國家要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就必須要求有足夠數量的核彈頭在敵第一次核打擊中生存下來。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提高核武器在敵方核攻擊下的生存能力的問題。首先是對洲際飛彈發射井進行抗核加固。目前,美、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均具備抗百萬噸級核彈距離井口500米爆炸的衝擊波的能力。第二是變井下固定發射為陸上機動發射,躲避打擊。俄羅斯“白楊-M”就是這種方式的典型代表。第三是建立戰略轟炸機帶核彈巡邏制度。
不過,公認最有效的二次核打擊力量是由核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在大洋深處,不易被探測和摧毀,要比轟炸機和飛彈發射井具備更好的生存力。而且,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攻擊力強大。美國海軍現有1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它們所攜帶的核彈頭數量約占美國戰略核武庫的一半。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上攜帶的24枚飛彈、336個分彈頭,可以在半小時內摧毀對方200~300個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戰略目標。只要有一兩艘這樣的潛艇在敵方第一波核打擊下生存下來,就能給對方造成難以承受的打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