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謁詩

乾謁詩

乾謁詩是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於現代的自薦信。代表作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謁詩
  • 體裁:詩歌
  • 目的:求得進身的機會,求引薦
  • 類型:自薦
簡介,實例,後話,意義,

簡介

乾謁詩是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於現代的自薦信。一些文人為了求得進身的機會,往往十分含蓄地寫一些乾謁詩,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以求引薦。

實例

唐代詩人孟浩然,苦學多年,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他給丞相張九齡寫了一首五言律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薦:“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蕩漾,水天相接,混為一體;湖面之上,霧氣升騰,波浪翻滾,撼擊岳陽。後四句轉入抒情,言明心跡。想渡湖而無舟楫,聖明時代卻不能有所建樹,心感愧恥;看著別人垂釣,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詩歌委婉地表達了希望為聖朝乾一番事業的急切心情。
另一位唐代詩人朱慶餘,在臨考前給水部員外郎張籍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探聽虛實:“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洞房花燭夜後,早晨要拜見公婆,精心梳妝,羞問夫婿,眉毛畫得深淺合不合時宜?此詩借新婚之後的脈脈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將拜見公婆的新媳婦,把張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聽虛實。比喻通俗貼切,別出心裁。
張籍看過,大為賞識,回詩一首《酬朱慶餘》:“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詩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慶餘比作“越女”,把他的詩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敵萬金”表明對其才華的賞識。
從以上幾首詩歌可以看出,我們的先人推薦自己時多么地羞羞答答。我國是一個不喜張揚、崇尚含蓄的國度。中國人很看重面子,自己有才能,但不能顯露,得“藏在深山待人識”,得“千呼萬喚始出來”。侯贏在信陵君幾次盛邀之下勉強應邀,諸葛亮劉備三請之後方才出山。歷史上雖有自我推薦的毛遂,有個別文人寫詩文求謁的故事,但為世人不屑,君子不齒。我是千里馬,沒有盛情之邀,自己跑出來,豈不掉了價丟了面子。這種心理加上社會因素,古代的一些文人往往懷才不遇也就不足為怪了。

後話

唐人乾謁詩是時代和歷史相互作用的產物,一方面,士子們以之鋪墊進身的台階,因而言詞頗多限制,作起來往往竭盡才思,另一方面,由於閱讀對象或為高官顯貴、或為社會賢達,乾謁詩大多表現出含蓄的美學特徵,作者也常以比體為之。行卷其實就是一種乾謁行為,行卷之詩,從寬泛的意義上說,都可以視為乾謁詩。

意義

乾謁詩作為唐代詩歌中較為可觀的客觀存在,往往因其內容單調、多乞憐語而為人所輕。但是,乾謁詩中體現出來的文人乾謁心態對研究詩人、詩歌的意義以及乾謁詩的寫作技巧卻是不容忽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