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荷葉·漫興

《南呂·乾荷葉·漫興》是元代詩人劉秉忠創作的一首散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乾荷葉·漫興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劉秉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漫興
乾荷葉1,色蒼蒼2,老柄風搖盪。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南高峰3,北高峰,慘澹煙霞洞4。宋高宗5,一場空。吳山6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乾荷葉:民間俗曲小調,一名《翠盤秋》。
2、蒼蒼:深暗的顏色。
3、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南,南高峰之北有北高峰,二峰聳立,合稱“雙峰插月”,為西湖一景。
4、煙霞洞:在杭州,這裡指南宋偏安臨安。
5、宋高宗:南宋皇帝趙構。
6、吳山:又名胥山,在西湖東南,泛指蘇浙一帶富裕地區。
7、兩度江南夢:在徽、欽二宗被俘之後,趙構繼位南京,二次南遷,先往揚州,繼建都臨安,求得一時偏安。

白話譯文

乾枯的荷葉,顏色變得蒼黃難看,老莖被風吹得不住搖盪。清香減退了,越發顯得枯黃。都是因為昨天下了一場霜,給這秋天江面上的荷葉更添寂寞、淒涼。

創作背景

該曲創作於元代,具體年份不詳。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這支曲描繪了一派蕭疏、寂寥的深秋景象。“乾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起始一句,作者便用洗鍊的筆墨勾勒出一幅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乾荷圖。作者從殘荷的形,寫到色;“風搖盪”,荷葉不停第搖晃,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美。這種從形到色、從靜到動的層層剖寫,使殘荷的形象鮮明突出,並略帶幾分淒婉。第二句“減了清香,越添黃”,並非僅寫殘荷的味和色,一個“減”字、一個“添”字寫出了荷葉由盛到衰的全過程。當初是翠葉紅花出綠波、清香沁人的盛景,而今卻是葉黃香消、乾葉枯柄的殘態,怎不叫人生出一段憐荷之情?全曲總收於憐荷怨霜的抒情之中:“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寥在秋江上。”原先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況,為何變成如今這般清冷落魄?原因都在昨夜那場冷酷無情的嚴霜!都因二字將作者無限怨情表露無遺。秋江渲染出一種蕭疏的氛圍,寂寞則傳神表現出乾荷葉孤寂的氣韻。霜打的荷葉和經霜的江水,一個是葉枯色蒼,一個是清涼寒冷,一種蕭疏寂寞之氣撲面而來,那種對美受摧殘、被毀滅的同情與憐憫,便更真切地襲上心頭。這首小令錘字鍊句,構思新穎,物我合一,情景交融,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

名家點評

楊慎在《詞品》中評:悽惻感慨,千古寡和。
當代學者趙義山:該曲既有民歌味,又有市井氣,但其造語的圓熟,又非純民間之物可比。

作者簡介

劉秉忠(1216-1274),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縣)人。年十七,為邢台節度使府令史,後棄去,隱武安山中為僧,法名子聰。後游雲中,被召見,元世祖忽必烈見他博學多才,留侍左右更名秉忠。至元初(1264),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預中書省事。卒年五十九歲。贈太傅,封趙國公,常山王,諡文貞秉忠自幼好學,至老不衰,終日齋居蔬食,每以吟詠自適,不為名利所動,自號藏春散人,有《藏春散人集》。《全元散曲》錄其小令12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