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煸盤龍鱔

乾煸盤龍鱔

乾煸盤龍鱔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豫菜系。選料考究,做工精細。選用天然生黃鱔,鱔魚顏色呈黑褐色,加上紅辣椒,經過泡、燙、炸、煸炒等工序炮製,口感獨特,色香味俱全,深受百姓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煸盤龍鱔
  • 主要原料:黃鱔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儲藏方法:即食
  • 菜系:豫菜系
起源,現狀,做法,

起源

起源於清末慈禧年間。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月,慈禧太后四旬壽典之時,各地和在朝官員紛紛獻禮祝壽。時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戶部左侍郎袁保恆乃項城人,為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整日為祝壽之事愁眉不展。其祖母郭氏十分疼愛孫子袁保恆,看到他心事重重的樣子非常擔心,便詢問其:“為何事發愁”,袁保恆便把心事告知祖母。郭氏聽後,稍加思考對孫子面授機宜:“慈禧太后嘗遍宮廷御宴和三珍海味,但沒有吃過地方小吃,你何不用項城名吃為其祝壽,讓她歡心”。一語驚醒夢中人,保恆便命隨侍身邊的侄兒袁世凱回到老家項城遍尋“家鄉名吃”。
袁世凱回到家鄉,與父親袁保中一道四處尋找名廚。在尋訪中聽說孫店崔家飯館的“乾煸盤龍鱔“很有名,父子倆人便車馬來到孫店(當時為孫灣店渡口,人來車往,熱鬧非凡),徑直到崔家飯館先行品嘗。吃後,父子倆覺得風味獨特,很是好吃,堪稱一絕。於是便把崔家飯館老闆崔世昌高薪聘用,帶到京城。
壽宴上,“崔家乾煸盤龍鱔”技壓群吃,深受慈禧喜愛,龍顏大悅。於是,慈禧把崔世昌留在宮廷,封為御廚。隨後,召見袁保恆,對其封賞。保恆便把祖母郭氏的主意和慈心奏於慈禧,慈禧很是感動,特別恩賜郭氏匾額、如意、文綺,從此袁家走上官宦世家的頂峰,以至於後來袁世凱稱帝。
遂寧老池盤龍鱔遂寧老池盤龍鱔

現狀

“乾煸盤龍鱔”從此成為崔家的家傳絕學,後經崔家歷代傳人的不斷改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寫進家傳菜譜。
1990年,崔家後人崔紀莊決心將其發揚光大,在孫店鎮創辦了“梅園酒家”,專門經營“乾煸盤龍鱔”。他根據家傳菜譜,經過一個多月的潛心專研,並廣泛徵求廣大客人的意見,使孫店“乾煸盤龍鱔”質量進一步提高,以天然黃鱔、辣椒、花椒為主料,經油炸、煸炒等烹飪工藝製作而成,形成了“辣而不膩、麻而可口”的獨特風味,並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膳作用,特別是對腰腿疼有很好的療效。

做法

3.8萬次播放
01:07
盤龍鱔菜名很霸氣!鰻魚整條醃蒸,香味撲鼻
“乾煸盤龍鱔”選料考究,做工精細。鱔魚必須選擇天然生黃鱔,顏色呈黑褐色,辣椒以紅色為宜。做法要經過泡、燙、炸、煸炒等工序。
乾煸盤龍鱔乾煸盤龍鱔
泡:即用清水泡養黃鱔,主要作用是清除鱔魚體內臟物,一般泡養3—5天,期間要不斷換水,直至清水不變渾濁;
燙:即用70—80度開水把黃鱔燙死,以便於油炸,開水不可太熱,太熱容易把黃鱔燙爛;
炸:即用熱油炸,炸至外酥里嫩;煸炒:即用辣椒、麻椒以及其他作料煸炒,炒至鱔魚膨鬆、輕易撥開即可。
在崔紀莊的傳授下,“乾煸盤龍鱔”走進孫店鎮大小飯店,成為享譽周邊的著名小吃。1999年,崔紀莊相繼在項城、周口、鄭州開設分店,經營“孫店乾煸盤龍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