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嘔

乾嘔(retching)是嘔吐的一種,一般以有物有聲為嘔,有物無聲為吐,無物有聲為乾嘔。也就是說乾嘔是只有嘔吐的聲音和動作,但並無食物吐出,或僅有涎沫吐出的病症。

《諸病源候論·嘔噦病諸候》中關於乾嘔的記載:“乾嘔者,胃氣逆故也。但嘔而欲吐,吐而無所出。”

乾嘔發生的機制主要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其發生不外乎虛實兩類,實證因邪氣犯胃,致氣機失調,虛症則多因久病耗傷胃氣,使胃通降功能失常。主要病變臟腑在胃,同時又與肝脾密切相關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中醫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胃
  • 常見病因:實證因邪氣犯胃,致氣機失調;虛症多因久病耗傷胃氣,使胃通降功能失常
  • 常見症狀:有嘔吐聲音和動作,無食物吐出
病因病機,辨證施治,預防保健,飲食調理,

病因病機

1.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或嗜食生冷、辛辣、油膩之食物,使脾胃受損,引起食滯不化,胃氣上逆。
2.情志失調
怒則傷肝,肝氣犯胃,使胃氣上逆;或思慮過度而傷脾,使脾失健運,飲食難化,胃失和降而發生。
3.外邪犯胃
寒熱之邪或穢濁之氣侵犯胃腑,寒邪直中胃腑或邪氣入里化熱,使胃失和降,逆而上沖。
4.久病體虛
脾胃素虛或病後體虛,可出現胃中虛寒或虛熱,耗傷中氣,使胃中氣機逆亂,上逆為嘔。

辨證施治

1.食滯胃腸
症狀:以乾嘔食臭,欲吐不能,胸中痞滿,不欲飲食為特徵。同時伴有脘腹脹滿,大便穢臭,舌苔厚膩,脈弦滑。
治法:和胃理氣,消食導滯。
方藥:枳實導滯丸。
2.肝氣犯胃
症狀:以乾嘔聲不揚,時作時止,每隨情志波動發作為主要特徵。伴有胸脅煩悶,飲食不香,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方藥:四七湯。
3.胃中實熱
症狀:以乾嘔頻頻不止,聲音洪亮,腹滿作痛為主要特徵。伴有大便秘結,口渴引飲,舌質紅、苔黃燥,脈實大。
治法:通腑瀉熱,和胃降逆。
方藥:小承氣湯。
4.胃中實寒
症狀:乾嘔聲音較低,脘腹冷痛為特點。伴有嘔出少量涎沫,苔白,脈沉弦。
治法:溫中散寒,和胃降逆。
方藥:良附丸。
5.脾胃陽虛
症狀:乾嘔聲低弱,心下痞滿,大便溏瀉為證候特徵。伴有飲食不香,少氣懶言,口淡不渴,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脾益胃,降逆安中。
方藥:理中湯。
6.胃陰不足
症狀:以乾嘔頻作,心下痞塞,口苦心煩為證候特點。伴有腹滿作痛,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養胃生津,和降沖氣。
方藥:麥門冬湯。

預防保健

1.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外邪侵犯。
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刺激。
3.飲食有節,不得暴飲暴食,勿食生冷、辛辣、肥甘厚膩。
4.生薑素有“嘔家聖藥”之美譽,乾嘔患者可服少量生薑或薑汁以緩解症狀。

飲食調理

1.《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早餐可用南瓜煮粥以滋養腸胃。
2.胡蘿蔔性味甘平,中醫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胡蘿蔔營養豐富,取材方便,且做法很多,對於脾胃虛弱患者來說十分有益。
3.山藥紅棗湯
原料:懷山藥250克、大棗2.5克、胡蘿蔔200克。
做法:①將胡蘿蔔改刀、大棗去核。②將胡蘿蔔、大棗、山藥一起放入砂鍋中並加入適量水,煨制4小時後即可食用。
功效:懷山藥有健脾補腎之效,紅棗可益氣補血、潤心肺、生津液,二者同食對脾胃虛弱者有很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