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鄉河

九鄉河

九鄉河,古稱“江乘浦”,是長江下游的一條支流,流經南京市江寧區和棲霞區,九鄉河南北走向,發源於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鎖石社區青龍山與黃龍山之間,下游主要流經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學城,在棲霞山腳下石埠橋村匯入長江,又稱“鎖石溪”、運糧河。河道總長21.65公里。

據《江寧縣誌》記載,因其舊時流經鎖石、東流、西流、麒麟、仙林、長林、衡陽、棲霞、石埠橋9個行政鄉得名。現已建成九鄉河濕地公園、九鄉河生態公園步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鄉河
  • 發源地:南京市江寧區
  • 注入:長江
  • 河道總長:21.65公里
歷史,秦淮東河工程,

歷史

江嵊縣故址
南京最早的縣名之一秦代江乘縣,秦代管轄區域在如今的棲霞山附近的江邊,與今南京市六合區龍袍街道隔江相望。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準備從會稽返回鹹陽,由棲霞山附近乘船渡過長江。秦始皇渡過長江返回鹹陽後,當地官員將秦始皇渡河區域設定為江乘縣。
九鄉河濕地公園九鄉河濕地公園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金陵停留期間,廢棄前朝楚國金陵邑,設立秣陵、江乘等縣,隸屬會稽郡。元代古籍《至正金陵新志》記載:“在城西北十七里。《南徐州記》:江乘縣西二里有大浦,發源於石頭山,東入大江,因縣為名。《景定建康志》卷十八)湯山,晉張勃《吳錄》記載:“丹陽江乘縣有湯山,出溫泉三所。” 。
到隋代開皇初年,江乘縣被撤廢。
顧野王《輿地誌》記載:“江乘縣西北有扈謙所居宅,村側有攝山。”唐李泰《括地誌》記載:“江乘故縣城在今潤州句容縣北六十里。”(《資治通鑑音注》引;另見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推斷江乘縣城位於攝山(即棲霞山)東南,今句容市以北。
清代乾隆年間,江寧府人士陳毅(字古漁)在撰寫《攝山志》時,曾踏尋過江乘城遺址,稱“古江乘去攝山三里許,今尚有居民數百家,殘垣廢郭,歷歷可指。”斗轉星移,陵谷變遷,秦代古縣城早已演化為山野村落。清《嘉慶江寧府志》記載:“今上元東北江乘村,固古縣治也”。《同治上江兩縣誌》卷二十七上:《上元山圖》)江乘村,即古江乘縣治所在。
建國後,江乘村於1958年在村西頭開挖西湖,而改名為西湖村,隸屬於棲霞區攝山鄉;村名雖改作西湖村,村里一所國小名稱仍舊沿用江嵊國小。
如今的江乘古城仍然可以看見江乘縣古城遺址以及城牆遺址,依舊橫亘村北,村里人稱“土城腳”。距村東北五里有古西溝渡,今有西渡村,村西五里有古河道。這裡說的古河道就是指古江乘浦。
1998年,西湖村在村東頭修建“古邑江嵊”牌坊。

秦淮東河工程

將納入秦淮河水系
城區的擴大,讓九鄉河不能再偏安一隅,歷史選擇把它納入大秦淮水系,要承擔更大的作用。
自古以來秦淮河流到南京城,便繞城折向西北匯入長江,如今這一情況要改變,秦淮河將向東新辟入江通道,從運糧河奔至棲霞山腳下後匯入長江,新河取名秦淮東河。九鄉河是仙林副城中部骨幹行洪河道,也是規劃實施的秦淮河流域分洪河道——秦淮東河的入江通道之一。為保障仙林副城的防洪排澇安全、改善水環境,結合規劃實施的秦淮東河工程,2015年4月15日,省發改委同意實施九鄉河治理應急工程。秦淮東河全長約53公里,總投資預計80億元,預計10年完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