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澧

酈道元(公元466~527年)《水經注》上載:澧九水,曰溫、曰渫、曰黃、曰茹、曰道、曰漊、曰澹、曰涔,總名曰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澧
  • 別稱:澧水
  • 所屬水系:湖南澧水幹流及其8大支流
  • 發源地:湖南省桑植縣、永順縣
  • 主要支流:溫、渫、黃、茹、道、漊、澹、涔
  • 河長:388公里
  • 河流面積:18,496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131.2億立方米
基本信息,基本簡介,

基本信息

九澧指湖南澧水幹流及其8大支流,合稱九澧。

基本簡介

溫水俗名熱水溪,當地人又稱為“火龍泉”,系渡水支流,在石門縣維新鎮境內,距縣城西北130里,發源於陽峰山(又名陽布山)下石穴中,長20餘丈,水若湯沸。又說水下含有雄磺,故水有股雄磺味,能治皮膚病,當地人多喜在此洗浴,今建有“熱水溪溫泉療養中心”。溫水東流4.9公里,經仙人墩注入渡水,流域面積7.3平方公里。
渫水是澧水第二大支流。位於石門縣境內,因上中游地處高山峽谷,河床多系岩石,漏石分沙,水流清澈,長波浹渫,故名渫水。渫水沿岸多鐵礦,土家語“鐵”音“渫”(謝音),可意譯為鐵河,故又俗名鐵水河。明史亦作添平河
黃水即《水經注》所稱的黃水,亦稱黃溪,為渫水一級支流,距石門縣縣城西北80里,源自縣西北的黃石山(又名連巫山),從慈利縣流自湖南雄磺礦入石門縣境,自西南向東北流經鶴山、兩岔溪去袁公渡入渫水,流程16.5公里,歷經慈利縣和石門縣境白雲鄉、維新鎮,流域面積85.7平方公里。黃石山一帶盛產雄磺,此水故名黃水。
茹水發源於大庸(張家界)西北龍茹山,全長60公里,東流入澧。
道水為澧水的一級支流,自慈利入石門縣,自西向東橫貫蒙泉鎮境入臨澧。舊志稱“按《水經注》:澧水支流有茹溫漊渫黃涔澹諸水,而無道水,道水之名不知何時起。”相傳昔有浮邱子者,黃帝時人,種苦蕒於浮邱之崗,洗藥道水之上,丹成得道,道澧之名始此。
漊水即漊江,是澧水的最大支流, 慈利人稱後河,發源於湖北恩施州鶴峯縣下坪鎮七埡村,流向自西北向東南,流經鶴峯縣至大也坪,再沿湘鄂兩省邊界到江口朱家村,進入湖南省桑植縣,於湖南省慈利縣城匯入澧水。河長約250公里,流域面積約5048平方公里,河流穿行於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慈利縣江埡鎮以上河段,河床狹窄,水流湍急,多險灘深潭,兩岸人煙稀少,岩石陡峭,河谷幽深,風光旖旎,充滿原始、古樸、神秘、幽邃、險峻之美,是難得的風景河段。
澹水在石門縣新鋪鄉境流入臨澧縣,源流分南、北兩支。北支發源於石門縣燕子山翟口毒,流經花橋峪中和鋪、真武殿,東流入澧縣境後轉入臨澧縣境。南支源出二處,一處源於燕子山女兒埡,流經苦溪河、華溪洞、河曲峪東流入臨澧縣境。一處源出尖峰山(仙鳳山);兩源在河曲峪合流。南北兩支源流在臨澧縣譚家鋪之兩河口匯合,再流經新安、官亭等地入澧縣境後於澧陽橋注入澧水。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350平方公里。
發源於石門縣境內,有一、二級支流各一條。一級支流源於石門燕子山黑天坑,於洞灣入澧縣,匯澹水至澧縣小渡口入澧水。
上述八大支流總名曰澧,澧水是中國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納漊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