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洋鄉

乍洋鄉

乍洋鄉是柘榮縣第二大鄉。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鄉1947戶,7971人,其中畲族311人。

乍洋鄉轄13個行政村:轄乍洋村、南洋村長岐村鳳里村、溪口村、前樓村石山村留水村、橋嶺村、寶鑑宅村柯嶺村、水碓村、五蒲村

97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設於乍洋村,這裡海拔710米,距縣城1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乍洋鄉
  • 人口:7971人
  • 海拔:710米
  • 總面積:81.42平方公里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交通概況,基礎設施,

鄉鎮概況

乍洋鄉位於縣境東部,東經119°58′40″,北緯27°14′25″,東北、東南與福鼎縣管陽、白琳、磻溪3鎮接壤,西北、西南與城郊、東源2鄉毗連。東西寬4.7公里,南北長17.33公里,總面積81.42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乍洋曾名寨洋,在蘇維埃時期(民國23年4月~10月),曾建立過乍洋、南洋、石山、溪口、寶鑑宅、五蒲等6個村紅色政權,開展分田運動,是縣老區鄉之一。民國24年(1935)設乍洋鄉。民國26年,與仙園鄉合併,仍名乍洋鄉。民國29年,又與玉山鄉合併,改名乍玉鄉。民國32年12月,改稱石陽鄉。民國33年10月,石陽鄉裁撤,乍洋、玉山、長溪、仙源、高園5保屬當時雙城鎮管轄。新中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將雙城鎮劃作第一區,廢除舊保甲組織,將這5個保改編為區屬的乍洋、長玉、仙源、高園4個鄉。1952年,整編為乍洋、石山、長岐、五蒲(仙源改稱)、高園5個鄉。1958年10月組建的岐洋人民公社,轄乍洋、石山、長岐3個大隊。1959年12月,岐洋公社裁撤,歸屬柘榮人民公社。1961年7月,公社體制下放,恢復區建制,原乍洋、石山、長岐3個大隊改編為柘榮區屬的乍洋和石山2個人民公社(簡稱小公社)。1965年2月,撤區並社,建立縣屬的乍洋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改為乍洋鄉。

交通概況

乍洋村歷史上是閩浙陸路交通要道,國道104線公路由東而西貫穿村內,民國時期沿乍洋溪北岸有條狹窄的小街,開設有小商店和客棧十幾間。
全鄉為山地丘陵和山間盆谷相結合,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山峰王武山海拔1205米,最低溪口村闊羅海拔435米;主要河流有石山溪和五蒲溪,分別流經霞浦牙城和福安白馬港入海。104國道過境。境內有縣良種場。

基礎設施

80年代後,鄉政府辦公樓、供銷社商店、糧站、郵電所、食品站、衛生院、茶葉精製廠、人民會場、中心學校、個體商店等都集中建在乍洋段公路兩旁,形成一條長200米,寬20米的市街,村建設範圍擴展到洋頭、南洋兩個自然村,面積從1949年的0.06平方公里擴展到0.3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設此。至1990年鄉駐地總建築面積2.91萬平方米,年末人均住房面積14.5平方米,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