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慶鎮

久慶鎮

興文縣位於四川省盆地南部山區,處北緯28°04′—28°27′,東經104°52′—105°20′之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43公里。東南與敘水縣相鄰,南與雲南省威信縣相連,西鄰珙縣,西北接長寧縣,北與江安、納溪兩縣毗鄰。興文縣幅員面積為1378.55平方公里。鎮政府、鎮人大、鎮黨委駐久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久慶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四川省盆地南部山區
  • 人口:43萬
基本概況,礦產資源,名勝古蹟,自然地理,野生動物資源,歷史沿革,風土人情,酒令歌,擇偶締婚,結婚過程,新娘回娘家,行政區劃,

基本概況

久慶鎮位於興文縣。全縣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菜、烤菸等農經作物。經過多年培育發展,農業開發即將形成蠶業、煙業、林果業、畜禽業、水產業五大商品基地,優質桑園2萬畝,年產繭4萬擔;年出欄生豬30萬頭、牛羊30萬頭、肉兔50萬隻。優質山地烏骨雞300萬隻;年產各類竹筍2500萬斤、楠竹150萬根、板栗、核桃等於果1.1億斤,年可採伐木材2萬立方米,林地面積保有76萬畝僅中用材林51.4萬畝,筍用竹林14.5萬畝,乾鮮果類經濟林9.1萬畝),森林覆蓋率45%;優質苦丁茶0.5萬畝,化質生薑2萬畝、香蘭萊3萬畝、稻田養魚4萬畝,年可產銷優質苦丁茶10萬斤、生薑8000萬斤、香蘭菜1.8億斤、成魚1200萬斤,紅黃澱粉1500萬斤。
久慶鎮久慶鎮

礦產資源

興文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初步查勘有25個礦種,硫鐵礦約13.5億噸,煤11億噸,鹽48億噸,大理石、石灰石儲量亦豐。此外還有磷、高嶺土、石英石、方解石。冰洲石。銅、鐵、鉛、銀及其古稀有金屬礦等,是待開發的資源縣。

名勝古蹟

興文縣境內名勝古蹟較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興文縣石海洞鄉和幽雅靜謐的省級博望山風光。位於縣城南部30公里的石林鎮內的天泉洞中心風景區,蜚聲中外,區內地面石林、石穿、石筍相連,絢麗壯觀;地下溶洞縱橫與“大漏斗”共生,是天然的岩溶景觀和地質研究博物館,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和科研價值。現開放的天泉洞,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內分7個大廳,廳廳有特色,宛若童話世界。景區大岩灣“大漏斗”長650米,寬490米,深208米,為世界之最。此外,還有南宋理宗寶祐五年(1257年)建立的凌霄城和部掌人在明初建立的九絲城遺址以及懸棺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然地理

興文景地質構造屬川南折皺帶東西向構造體系“川黔右坳陷”範圍。地層出露從新生界第四系近代河流新沖積到古生界寒武系婁山關群共8個系27個組(群)。縣境中南部仙峰山隆起,將全縣分為南北兩翼,北部北低南高,海拔275.6米至1795.1米;南部北高南低,海拔1795.1米至501米。博望山又名南壽山或者僰王山。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義縣境內。僰王山為一座平地凸起的孤山,面積18.2平方公里,四周皆為懸崖峭壁,主峰黑帽頂海拔達1180米。山上翠竹覆蓋,清幽靜雅;山間由南向北發育五條溪流,形成峽谷、瀑布、湖潭、落水洞、千層岩等自然奇觀,被譽為“夢幻山水世界”、“曠世絕景”。僰王山自古即為名山,山中曾生活過一支古老神秘的西南少數民族——僰人。據記載: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僰酋卜漏在僰王山築城堞、修寨門,稱王造反,宋王朝派人馬鎮壓。造反平息後,北宋徽宗皇帝將此山賜名為僰王山並沿用至今。興文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初步查勘有25個礦種,硫鐵礦約13.5億噸,煤11億噸,鹽48億噸,大理石、石灰石儲量亦豐。此外還有磷、高嶺土、石英石、方解石。冰洲石。銅、鐵、鉛、銀及其古稀有金屬礦等,是待開發的資源縣。

野生動物資源

興文境內野生動物繁多,經查明的有走獸類、飛行類、爬蟲類等每類均在50種以上,現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和省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0多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雲豹;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獐子、岩羊、大靈貓、小靈貓、灰鶴、娃娃魚、白腹錦雞等;省級保護動物有豹貓、花面狸、豪豬等20多種;境內水產資源豐富、有21科45種,有珍稀動物娃娃魚,玻璃魚等。縣內分布最多的野生動物是白鷺、博望山景區隨處可見蹤影,形成景區內一道亮麗風景線。興文水利資源豐富,全縣共有大小溪河19條,總長313.98公里,均屬長江水系,分別匯集南廣河、長寧河、永寧河注入長江。流域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古宋河1條;100至500平方公里的有晏江河、建武河、建設河、泥沙河4條;50至100平方公里的有博瀘河、德勝河、落岩河、久慶河、底洞河(上游);50平方公里以下的9條,總流域面積1427平方公里。全縣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共1624處,其中水庫17座,山坪塘1114口,引水渠堰460條,石河堰1條,機電提灌站28個,機電井1個。

歷史沿革

興文縣境古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唐、宋時為羈糜晏州,元代置戎州,明代初年降為戎縣。
萬曆二年(1574年)廢戎縣取“偃武修文”之義建立興文縣,隸屬敘州府,治所晏陽鎮。清末民初,治所一度遷建武城。民國時期先後隸屬於下川南道、永寧道,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解放後,先後屬宜賓專區,在賓地區,宜賓市管轄。1983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敘永縣原古宋區、共樂區、大壩區所轄久慶等21個公社及中城鎮、大壩鎮劃入興文管轄。1985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縣人民政府駐地由當時晏陽鎮更名的興文鎮遷往中城鎮。

風土人情

苗族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喜愛唱歌跳舞,常常配以蘆笙、牛角號吹奏與牛皮鼓打擊樂伴奏,男男女女在一起載歌載舞。苗族音樂舞蹈多姿多彩、風格獨特,樂音分為歌樂曲和器樂曲。曲式變化多樣,常是口傳心授,摹擬提高,在不同場合、歌詞與風格各異。歌樂曲分敘禮儀、情歌三類。器樂曲有蘆笙、竹簫、口弦、嗩吶等樂曲。

酒令歌

苗家愛飲酒,故而以酒為較多,酒令歌充滿濃厚的鄉土氣息,韻味高雅,曲調委婉。可謂飲酒,唱歌,即興起舞,歌助酒興,以酒壯歌,用歌來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在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和嚮往。酒令歌一般有二人對唱、有分組唱。唱前都要把雙方的灑杯斟滿酒,用以表達敬意,唱完歌后方能飲之,然後又由唱歌的人一一斟滿酒,又開始往下唱:“一杯酒來清又清,後山陽雀來報春,聲聲催得早播谷,聲聲叫得谷清清”,“二杯酒來亮晶晶,種地犁田要勤耕,勤鋤薅勤看水,秋收五穀圍薄囤”,“三度新春”。這些酒歌樸實無華,真真實實地道出了苗家的風姿神韻。

擇偶締婚

苗族青年男女相愛到婚嫁,多是自由結合,就是男女青年在“友方”(遊方坐月)活動中,身著華服盛裝,歡歌漫舞,融樂相對,以歌為媒舞為紅線,自由戀愛,達到彼此相悅而締婚,後經雙方父母、舅舅同意,結為夫妻。二是媒妁撮合,父母抉擇,重三媒六證彩禮裝奩,從請媒、男女雙方相認、相戀、相愛到結婚,多遵循父母意志。三是上門求親,即每年春節期間或秋收之後,求婚男子邀伴郎攜一歌手,背上土酒、食物、蘆笙,一路走村串戶,直到得偶締婚方歸。苗家男女選擇配偶,一般不太注重經濟條件,也不擇郎才女貌。他們有特殊的標準,女方特別看重男方小伙子的技藝,一要會對歌,開口能唱幾十首情歌。二要會吹蘆笙。三要善舞,如果三樣條件都具備,又比較拔萃者,十村八寨的姑娘問都要問上門、追上門來締婚。男方則要求女方會紡織,會挑花、會剌繡、會唱歌。若姑娘會彈口弦、吹木葉,那可是門當戶對了。這樣的姑娘會成為小伙子們心中的偶象。
上述擇偶締婚方式,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締婚是最為普遍。這種締婚,一般由男方請媒人攜帶彩禮到女方家提親,女方通過媒人進一步了解男方品行、家庭,同意則收納彩禮。時隔一段後又去二次、三次彩禮,謂之“三回九轉”締婚初成。
第二階段為“插傘”,男女雙方協商正式締婚的禮儀。選擇吉日,至吉日這天,男方備上酒肉,聘歌郎兩人同赴女家“插傘”。到女家男方唱帶花歌,女方亦請歌郎接待,用對歌的形式講明男方必備的彩禮。雙方講妥彩禮方告結束,然後男方擇定完婚日期,送達女方。

結婚過程

到了婚期,男家要給女家一頭四牙六齒的牯牛,另送兩吊四百錢,作為奶米錢,報達父母養育之恩,並帶上議定的彩禮前往迎親。迎親一般由新郎、伴郎、長輩、正媒、蘆笙手、背送彩禮的人組成,徒步到女家。兩家歌郎對唱“酒歌”,然後兩家主婚,以對歌形式舉行俗儀。男方要唱:一是提親歌,其內容是講這門婚事的由來。二是請客歌,問及家中長輩、親朋好友到場沒有。三唱安桌歌,講述男方向女粗借桌子緣由,歌詞內容風趣。四是擺禮歌,放好彩禮一一數出名目。如“一頭大象少算鼻(豬)”“二角彎彎朝屋頭(牛)”,充滿和睦、喜悅的氣氛。五是交禮歌,按彩禮單子一樣樣送交給女方,歌詞大意是男方有山、有水、有田、有土、有牛、有豬窩、家大業大,吃穿不愁,嫁過去不會挨餓受窮。六是擺酒歌,以古歌、酒歌為主,多以寨中長輩或歌手對唱,場面十分熱鬧,喜氣洋洋,逗得眾人發笑,婚禮達到高潮。
女方則不同,出嫁要唱哭嫁歌,安慰爹媽多保重,懷念父母養育之恩,表達女兒不原離開父母之情。如唱“父母養育二十零,如令分別淚淋淋,出嫁那有爹媽好,女兒明天就轉回門”。女方送親的人必須是單數。發親時男方正媒唱“辭別歌”,歌畢上路。迎親的人走前,送親的人走後。送親隊伍中必須有一對叔伯長輩的結髮夫妻作正送親人,同時有幾個、多者十幾個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陪送,不坐轎、不騎馬,女主領頭,親娘跟後,尾隨3—5人,衣著花團錦,睛雨均撐紅傘罩頭。不管男方住地近遠,行至途中新娘和主要送親的人,一要撥一根早已準備好的甜苦竹和折一支桐樹醚作嫁奩,伴隨親娘親郎數日,二要吃一頓由女方準備的午飯,祭神,並唱“午飯歌”。這項俗信苗語稱“洛朗寵”又稱“打鬼親”(辭別為之送親的先輩之靈),儀畢繼續進發。臨近男方家前選一僻靜處,讓新娘換上更加鮮艷美麗的新衣。到達新郎家時,迎送親的人群,均由東方進入新郎家,這與苗族先祖遷徙來自東方,後輩辦喜事不能忘記祖宗。進門時男家要擺設香案於門外,作打煞氣儀式,祭謝護送的鬼神。新娘入門由迎親的人領著繞堂屋火爐轉三圈(象徵興旺紅火)後,入別一間屋休息。入夜時還要舉行抽雞舌取老名(壽名)的俗儀。深夜設新娘宴,只請送親的女賓和男家的女長輩入席,表示女性至尊。當晚新娘與送親女伴同宿,不與新郎同房,否則示為不禮。晨,送親者告別男家,唱交待歌,大意是:“姑娘長身不長心,雖有十八幼無知,公婆叔嫂嚴管教,若有差錯多費心”。結婚的全過程完畢。

新娘回娘家

半月後,新娘家派人接回新娘,住上月余,再送回新郎家長住。至此童子結髮,通常禮儀落幕。
苗族青年男女結婚後,雙方感情是比較牢固,也比較傳統,從一而終的觀念較強。苗族歷來恪行一夫一妻制建國前也少有納妾現象。婚後,如女方不育或育女未育男者,男方在原配同意下,可別娶後妻,但妾的地位同原配一樣不受岐視。解放後,苗族的婚俗有所變化,但不少苗族婚俗不同程度地習行舊俗。

行政區劃

興文縣位於四川省盆地南部山區,處北緯28°04′—28°27′,東經104°52′—105°20′之間。
縣人民政府駐古宋鎮
2004年,興文縣轄11個鎮(中城、大壩、晏陽、共樂、久慶、蓮花、萬壽、太平、石林、九絲城、周家)、5個鄉(玉屏、五星、兩龍、新壩、文印)、5個民族鄉(大河苗族、沙壩苗族、玉秀苗族、麒麟苗族、仙峰苗族)。
久慶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