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陳郝村

中陳郝村位於鎮東北部約4公里處,北靠棗滕公路,南臨棗曹公路,地處甘林至北陳路東側,是鄒塢鎮東部主要的商業貿易中心。總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公頃,人口23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陳郝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甘林至北陳路東側
  • 面積:4平方公里
  • 人口:2300人
歷史發展,古代遺蹟軼事,風景名勝,地理位置,

歷史發展

中陳郝南北朝時期形成居民聚落,並不斷擴展。明嘉靖年間宙匙犁凶,就以水陸交通便利、貿易繁榮、佛教興旺、陶瓷業發達而聞名天下。時村中河流縱橫,船楫如梭,有“江北水鄉”之美譽。當地盛產的陶瓷經許由河入盤龍河,再入運河運往四面八方。
1987年,省內外考古專家對中陳郝古瓷窯址進行試掘,發現是北朝晚兵懂拜期,經隋唐、北宋至金元時期瓷器燒制的遺蹟。據其唐宋時期燒制的遺留瓷器分析,中陳郝茅晚烏古瓷窯瓷器曾遠銷東南亞腳匪牛各國。

古代遺蹟軼事

舊時,中陳郝村文化遺存,素有“十橋九廟七十二瓷窯”之譽。十橋為新章橋(羅鍋橋)、嶧陽橋、泰山橋、甘橋、坡石橋、仙人橋、百納橋、榭雲橋、樂善橋、魚橋等。其中嶧陽橋屬官道橋。最大橋為新章橋,俗稱“羅鍋橋”,始建於唐代,是座完全採用青石結構的縱聯式單孔石拱橋。全長30米,橋面寬6米,孔高5.5米,寬7米,橋兩端呈斜坡狀,古橋雄偉壯麗,如雨後之虹,橫臥於青流之上。九廟為泰山奶奶廟、玄帝廟、大雲寺、火神廟、三清觀、觀音堂、土地廟、西天佛爺廟、三皇行宮等。
舊時,中陳郝村發達的陶瓷業,興旺的佛教文化,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時文人留有《詠後亭花頌想辣》詩作:“玉砌瑤池美,花容不卸秋。游蜂知閉戶,戲蝶忘格享熱奔穿樓。樹影擔前瘦,雲光院內稠。掇鵝謀二李,談笑夜行舟。”經水路,可駕一葉小舟,順水遊覽“十橋九廟七十二瓷窯”景色。
擇旱路,從新章橋東首玄帝廟始,順東西街行百米,至泰山奶奶廟。過泰山橋又東行300米至大雲寺,折而西北行400米許至三清觀,路過瓷窯數座。過魚橋南行150米至三皇行宮,過榭雲橋百米許至土地廟,又南行300米許犁詢至火神廟,折而北行百米許又見瓷窯數座。過嶧陽橋又回到泰山奶奶廟前。

風景名勝

許由泉位於中陳郝村東,據《滕縣誌》載:“泉出山腹深丈余,湧出若沸,遠望如匹練橫拖。西過陳郝北、平地突出為許由泉,又西南流至鄒塢,又西流經蟠龍以西,龍眼諸家注之,又稱蟠龍河。此所謂曲曲十八彎。”
《嶧縣誌》載:“許由泉,西北四十里,陳郝集東,泉脈二三竇,小泉清澈,旁有大木,其有亭。”相傳唐堯時期隱士許由曾洗耳於泉畔,河以泉得名。其旁多藕池,荷花盛開時,常引來眾多遊客觀光。該泉水軟甜可口,奔涌而出,有“小趵突”之稱。許由河流入蟠龍河,最終匯入京杭大運河。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