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筆記

中關村筆記

《中關村筆記》是寧肯創作的紀實文學,首次出版於2017年4月。

該書以人文筆調書寫不同階段中關村的典型人物,以陳春先與中關村的矽谷夢、柳傳志和聯想、王志東和新浪、王選與“千年之約”、王永民與漢字輸入、程維和滴滴、吳甘沙和智慧型駕駛、蘇菂與車庫咖啡等19個段落與手記。展現了中關村如何銳意求新,解放思想,創造歷史,重塑價值,成為繼美國矽谷之後又一個世界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突出了大國崛起的精神。

2018年4月23日,該書入選“2017中國好書”書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關村筆記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紀實文學
  • 作者:寧肯
  • 首版時間:2017年4月
  • 字數:32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作品為非虛構文學寫作,以人物為經緯,選取中關村如柳傳志、王選、馮康、吳甘沙、馮軍、程維等不同時代的代表人物,通過各自不同的側重點,有如編織不同的樂章,展現每位創業人物的懷抱理想、搏擊奮鬥的艱辛歷程,展現大國崛起的精神,展現一代人的中國夢如何一步步成為現實。

作品目錄

馮康構圖
手記一:沉默的基石
第一人
手記二:偶然性
未來的引力
手記三:時光
戰風車
手記四:火山
聯想中國(1)
手記五:歷史
馮康構圖(2)
手記六:馮康學派
MS-2401
手記七:另一種家學
千年之約
手記八:千年裝置
聯想中國(2)
手記九:所有的影子
王碼
手記十:漢字精神
馮五塊
手記十一:底層的精神
馮康構圖(3)
手記十二:銅像永遠屹立
聯想世界(3)
手記十三:泰山
KV300
手記十四:疾病與創造
Internet
手記十五:去日留痕
聯想世界(4)
手記十六:《蓄勢》
萬物的指紋
手記十七:新一代人
車庫咖啡
手記十八:中關村,北京
分享或共享
手記十九:創業,創新,不會止息
後記
附錄

創作背景

中關村,中國科技體制改革進程的歷史見證地。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電子一條街”到80、90年代之際的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再到新世紀初年的科技園區,直至2009年以來啟動建設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原本在城市地理意義上平淡無奇的中關村,經歷步步縱深的發展、變化,擔當起了無可替代的政治經濟功能,也負載起了日益豐厚的社會人文蘊含。
這一過程的各個階段,都有風雲人物從中關村湧現,他們成就於中關村,也代表著中關村。因而,外界對中關村動態的關注和對中關村故事的講述,一向都以這些風雲人物為聚焦點。新時代到了,新機遇降臨,中關村的發展躍入新軌道、新方向,中關村的故事也需要新講法、新主旨和新的表達形式。
因此,作家寧肯帶著30多年的小說、散文創作經驗,利用深入實地調查走訪近兩年所得的大量素材,寫成了30餘萬字的長篇非虛構作品《中關村筆記》。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中關村筆記》的前半部分,馮康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作者用了很多氣力,很大篇幅,乃至接近數學專業的學科梳理與文字表述,來聚焦這個“幕後英雄”,來描寫這個數學天才。在某種意義上,是因為馮康其人,在中國還是“最神秘的”;而馮康的故事,“差不多都在歷史的皺褶中”。作者就是要撩開“神秘”的面紗,展開“歷史的皺褶”,讓這個因神神秘秘而默默無聞的“英雄”和“天才”,從歷史的皺褶中走出。事實上,《中關村筆記》對於馮康探賾索隱的發掘,濃墨重彩的書寫,確實讓這個數學大師顯露出其超塵脫俗的非凡真容與熠熠光彩,而這也必將使這個鮮為人知的大數學家走出神秘而封閉的數學王國,為更多人所知曉,所頌揚,所敬仰。在這個意義上,寧肯主寫馮康的《中關村筆記》,可與徐遲主寫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提並論。或者可以說,《中關村筆記》就是新世紀的《哥德巴赫猜想》。
一群科技奇才,是指柳傳志、王選等信息科技領域的先行者。他們中的不少人,不願被平庸羈絆,不甘被世俗埋沒,率先砸破“鐵飯碗”。這使他們的科技之路充滿風險,他們的創業過程格外艱難。可以說,這些科技英才們的貢獻,不只是極具創造性地做出了“方正漢字照排系統”“五筆輸入法”“馭勢科技”等重要發明與領域開拓,創辦了首批信息科學技術公司,營造了一批著名企業與知名品牌,他們更大的作用,是突破舊有的科技體制,促動新的體系誕生,走出了科技研究的窠臼,實現了科技產品的廣泛套用。他們是具有改革家和科學家雙重身份的先行者,他們弄時代新潮,開風氣之先,使中關村的科學與科技,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殿堂走向社會,從中國走向世界。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充滿奇思妙想的理想之歌,同時也是內含悲壯意味的創業之歌。而其中最為動人的旋律,是科技之思與報國之志結合所構成的高遠志向與崇高情懷。而這些科技精英,正是中關村的核心所在;而精英們身上葆有的信念與情懷,正是中關村的靈魂所在。可以說,當代中國在信息技術上的奮起直追,以及在一些領域裡的後來居上,最能表明切實成就的,是中關村;最能揭示箇中秘密的,也是中關村。而《中關村筆記》以非虛構文學的特有方式所做的中關村探秘,述說的就是中國科技工作者通過眾多個人“科技夢”實現民族“中國夢”的不懈追求,記錄的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在信息科技領域裡突飛猛進的一個縮影。
寧肯寫作《中關村筆記》,正是懷著強烈的時代責任感,以中關村的科技精英為主角,以中關村的科技創造為主料,對當代中國“史詩般的變化”的近距離觀察,對“中華民族新史詩”的傾情抒寫。

藝術特色

書中19個篇章,合觀成一整體,分開個個獨立。每篇圍繞一個核心人物展開,各篇之後又都附綴著第一人稱語態的手記。恰如作者自序所稱:“這部筆記我願是一次對太史公的致敬,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致敬。”就文體樣式而言,這19篇手記在《中關村筆記》里,功能正與《史記》里的“太史公曰”相仿:通過抒發作者個人的見解和感觸,把史實中的人與事引入寫作當下的時代境遇,形成今與昔、人與我的互動對話關係。
這么一來,《中關村筆記》的“非虛構”性,就獲得了雙重基礎的支撐。一是已經積澱在歷史素材和歷史敘述中的中關村人物和中關村故事;二是作者對這些歷史材料的重新探訪和梳理,以及據此對中關村的人物與故事所進行的新敘述和新闡釋。二者都立起來,作者對中關村故事和中關村文化的獨到理解才得以立起來。
給《中關村筆記》奠定敘述基調的三篇“馮康構圖”,展示的是長期隱姓埋名、消失在輿論聚光圈外的數學家馮康和他教導、培養的幾代學生的故事。小說式的場景描摹和細節刻畫,精到傳神,使在別處記載中流於粗疏、刻板的天才數學家及其弟子們,以至他們工作生活的早已歸入杳渺史跡的物質環境,都一一浮出字裡行間,煥發了親切的神情和鮮活的狀態。而其中光彩最足的,則是在攻克飛彈核子彈研製的計算難題等一系列艱巨挑戰的工作中,馮康所流露的既目及八方、總攬全局,又精準破解微觀問題,合帥才與將才於一體的超凡人格魅力。以這樣一個人物的故事,來貫穿全書脈絡、鋪陳全書底色,作者的態度不言自明:純正的科學家不應該從中關村故事裡缺席,中關村文化的源頭和根本必須追溯到純正的科學智慧和科學精神。所謂“馮康構圖”一詞,隱含的意思正是中關村的發展始終是以高邁、精深的科學構想為藍圖和核心的。
與“馮康構圖”交替接續的四篇“聯想”故事,以柳傳志為主角,沿著他建立“聯想”、壯大“聯想”、整頓“聯想”和率領“聯想”進軍國際的企業家生涯展開敘述。創業、守業與再創業的步伐節奏,清晰可辨。對於已有諸多紀實和傳記類著述的“聯想”奮鬥史和“聯想”人物誌,寧肯格外看重的,是“聯想”掙脫舊機制的桎梏、走向新世界的方法。《中關村筆記》著意橫跨行業界別和年齡世代,選取身份、輩分殊異但內心同樣深懷破舊立新之志的人物,定格、放大他們做出從“舊”躍進到“新”的關鍵決斷的心境和處境。37年前捧著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的鐵飯碗、率先開辦民辦科技服務部的陳春先,兩年前辭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投身開拓無人駕駛技術產業的吳甘沙,因此在書中匯聚。中關村群英譜里的幾代元老,王洪德、王選、王緝志、王永民、馮軍、王江民、王志東,也因此和“黑科技”量子點產品的研發者鮑捷、融資創業平台“車庫咖啡”的構建者蘇菂、“滴滴出行”的創始人程維等30多歲的年輕一輩,被一起寫進了《中關村筆記》。

作品影響

該書先後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7年5月“中國好書”、新浪好書榜2017年5月總榜、《北京青年報》青閱讀:2017年6月月度好書榜、2017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推展-第貳季(文學類)、2017收穫文學排行榜上半年非虛構作品榜第五名,入圍華文好書榜2017年6月榜,入選“2017中國好書”圖書書目。

作品評價

評論家白燁:這部作品以中關村的科技精英為主角,以中關村的科技創造為主料,是對當代中國“史詩般的變化”的近距離觀察,也是對“中華民族新史詩”的傾情抒寫。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很多人寫過中關村,寧肯的這一本不是又一本的數量疊加,而是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存在。”
作家徐則臣:“把中關村作為一個研究對象,無論對於非虛構寫作還是虛構寫作都是非常難得的素材。寧肯發現了一個新的中關村,書中的很多人,比如馮康、柳傳志、陳春先……相較於當下,其實寧肯寫的都特別具有歷史感。這個歷史感,並不是說非寫到過去明朝、清朝的事才叫有歷史感,而是透過鮮活人物的當下見出歷史感,比如他的內心活動、生活經歷、創業故事……一個好的作家、一個好的非虛構寫作者,只有到了相當高的層次上,提筆才有歷史感。”

出版信息

書名ISBN出版社出版時間
中關村筆記
9787530216651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7年4月1日

作者簡介

寧肯,1959年生於北京,北京作協簽約作家,第二屆老舍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獲得者。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二分院,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詩歌作品,1984-1986在西藏生活工作,有關西藏的系列散文使其成為“新散文”創作代表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蒙面之城》2000年獲“全球中文網路最佳小說獎”,2001年獲“《當代》文學接力賽”總冠軍,2002年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