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汗知病

中醫認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說在體內為津液,外泄於肌表則為汗液。汗的有無、多少是體內陰陽平衡或者失調的表現。正常人在體力活動、進食辛辣、情緒緊張、衣被過厚、氣候炎熱等引起出汗,屬於生理現象。生理之汗具有調節體溫,保持機體陽平衡的作用。因此汗液是隨著外界溫度變化而增多或者減少,以適宜氣候變化。如《靈樞.五癃津液別》說:“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通過出汗來排泄體內廢物。

如果是當汗而無汗出,不該出汗時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這就屬於病理現象的出汗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汗知病
  • 別名:觀汗知病
全身多汗症,疾病時的出汗:,特殊的出汗:,局部多汗症:,低血糖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嗜鉻細胞瘤:,自汗:,盜汗:,鼻汗:,額汗:,半邊身汗:,勞心汗:,會陰汗:,腋臭汗:,半邊頭汗:,手足心汗:,

全身多汗症

由發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

疾病時的出汗:


1、汗出兼見發熱惡風,鼻鳴乾嘔。為外感風邪所致的太陽表虛證(太陽中風),因為風為陽邪,其性開泄,風邪襲表,腠理疏鬆,津液外泄而出汗。
2、全身出汗,汗出比較多,口渴,胸膈悶痞,舌苔黃糙,出現在夏季,基本屬於暑溫病的出汗。因為暑邪屬陽,其性開泄,腠理開則汗出。
3、全身出汗,時時皆有,手足心和頭部出汗比較多,兼有惡風、四肢困重,頭暈,或者關節沉重疼痛,甚至浮腫,小便少。多屬於感受濕邪,或者濕從中生的因濕而汗。因濕邪阻滯衛陽之氣,外不能固密肌膚,內不能促進津液環流,內外轉輸失職,故津液旁達,外泄則汗。

特殊的出汗:


1自汗:常日間出汗,活動後更甚,稱為自汗。
(1)、久病體弱,時時自汗,兼有氣短懶言,容易感冒,面色晄白者,屬於氣虛自汗。氣虛自汗主要在於心肺問題,因心主汗液,肺主一身之氣,外合皮毛。心肺氣虛,表衛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泄。
(2)、時時自汗,動則益甚,伴有怕冷,肢體不溫,屬於陽虛自汗。陽虛自汗責之脾腎,因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腎藏真陰而寓元陽,只宜固密。
其他表虛營衛不和、濕熱等也可以出現自汗表現,雖然診斷學有順口溜雲;“陰虛則盜汗,陽虛則自汗”。但《傷寒明理論》云:“自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須陽虛。因此要,通過四診觀察,辨明表里虛實,以免誤治。
2、盜汗:又稱“寢汗”,入睡後汗出,醒後則汗止而言。
(1)、盜汗,伴有午後低熱,兩顴發紅,手足心發熱,消瘦,屬於陰虛內熱盜汗,一般多見於陰虛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2)、盜汗,伴有頭疼如布裹著,肢體睏倦,食欲不振,大便溏,口膩。屬於脾虛濕阻盜汗。
(3)、盜汗,伴有心悸、失眠、多夢、面色無華,疲勞,屬於心血不足。
盜汗一證,《景岳權屬.汗證》認為:“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盜汗必屬陰虛也。”因此,應該要辨明盜汗的虛實。
3大汗:指全身汗出很多,一般可以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
(1)、大汗不止,伴有面紅心煩,口渴喜飲,屬於里實證。里熱亢盛,蒸騰津液外泄所致。
(2)、大汗不止,汗出如油,這提示疾病處於危重階段,是陰陽將要亡脫的表現,所以也叫“絕汗”。《素問.脈要精微論》:“絕汗乃出,出則死也。”。但臨床又分亡陰和亡陽,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4、黃汗:汗出色黃染衣。《金匱要略.水氣病證並治》云:“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需要注意的是黃汗不等同於黃疸,黃汗可以是陽黃的症狀之一,同身目發黃並見;也可以僅僅汗出色黃,而身目不黃。
(1)、汗出色黃,伴有發熱,身腫困重,口渴,小便不利,屬於營衛壅閉。
(2)、汗出色黃,伴有發熱、脅痛、食欲不振、口苦、尿黃、舌苔黃膩,屬於濕熱蘊積。

局部多汗症:


1、鼻汗:每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樑及鼻翼兩側滲出。多見於過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2、半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無汗或汗出甚微。其病變不在有汗的半身,而在無汗的一側。產生的原因主要因痰、濕等邪阻滯於身體的一側經脈,氣血運行不周,津液布達受阻,以致汗液排泄障礙。常見於中風。
3、心汗:系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多因思慮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常見於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若心胸出汗,氣短乏力,健忘,食欲不振,大便溏,屬於心脾氣虛。若心胸汗出,虛煩失眠,心悸健忘,頭暈耳鳴,腰酸,遺精,骨蒸潮熱,屬於心腎陰虛。
4、陰汗:汗出局限於會陰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見於外陰瘙癢症、陰道炎等婦科病、男性陰囊濕疹等。多與肝經濕熱和腎陽虛衰有關。
5、腋汗:指兩腋窩乃至脅下出汗的一種表現。汗出不臭,伴有多夢易驚,虛煩不眠,頭暈乏力,午後炒熱或者手足心發熱,多屬於肝熱陰虛;汗出臭如狐騷氣味,伴有胸悶納呆,口苦,渴不欲飲,身重體倦,尿少色黃,屬於肝膽濕熱。臨床腋臭是腋窩部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多於男性。可以按照肝膽濕熱辯證治療或者手術。
6、頭汗:出汗僅僅限於頭部或者頸部,稱為頭汗。如果進餐或者是小兒睡眠時頭部出汗,無任何症狀,稱為“蒸籠頭”,[布:當是體質病,能從舌相上觀察出問題來。多有痰濕 ] 若頭面汗多,伴有面赤煩渴,為上焦邪熱循陽經上蒸於頭面;若伴有頭身困重,身熱不楊,舌苔黃膩,為中焦濕熱蘊蒸所致。若但頭汗出,伴有寒熱,口苦心煩,脅痛者,屬於傷寒少陽病。
7、手足心汗:多發生於緊張或激動時或在公開場合說話時,多位生理現象。出汗多則為病理現象。若手心汗出,伴有食欲不振,身重體困,小便黃,舌苔黃膩,屬於脾胃濕熱;若手足心汗出,伴有身體倦怠乏力,氣短,食欲不振,大便溏,屬於脾胃氣虛。若汗出,伴有咽乾口燥,睡後明顯,食欲不振,飢不欲食,屬於脾胃陰虛。

低血糖症:

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

患者除怕熱多汗外,還表現有食慾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數增多,心慌,精神緊張等症狀。

糖尿病:

由於合併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常有出汗異常增多現象,患者還伴有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嗜鉻細胞瘤:

常見的症狀就是淋漓多汗,多陣發性出汗,有時也可持續出汗,還可出現心慌、手抖、四肢發涼等,發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
另外,高血壓患者以及更年期女性也可出現多汗。
局部多汗症:

自汗:

常日間出汗,活動後更甚,多由氣虛或陽虛所致,可服用溫補之品進行調理。

盜汗:

入睡後汗出,醒後則汗止,多見於陰虛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鼻汗:

每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樑及鼻翼兩側滲出。多見於過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額汗:

汗出局限於頭額部,甚至汗如蒸籠熱氣,多見於身體陽氣偏甚及消化功能亢進者。

半邊身汗:

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無汗或汗出甚微。多見於青年人高血壓腦病、腎性高血壓症、中風、半身不遂、截癱等患者。

勞心汗:

系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多因憂、思、驚、恐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常見於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

會陰汗:

汗出局限於會陰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見於外陰瘙癢症、陰道炎等婦科病,亦可出現有異味的會陰汗。

腋臭汗:

汗臭如狐騷氣味,腋窩部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多於男性。

半邊頭汗:

整個頭部以鼻中分成兩半,一半頭出汗,另一半頭滴汗皆無。此系因大病後夫妻同房,陰陽雙虧並感寒所致。

手足心汗:

多發生於緊張或激動時或在公開場合說話時,常在青少年時發病,多半是精神壓抑引起。
此外,高燒病人的“戰汗”(先見全身戰慄發抖,而後汗出)、生命垂危之際的“脫汗”(大汗淋漓不盡),均為疾病轉危之徵象,應加以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