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集團

中農集團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農資集團”)是全國性的集生產、流通、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經營化肥、農藥、農膜和種子、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大型企業集團。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中農集團
  • 所屬行業:農產品行業
  • 經營範圍:化肥、農藥、農膜和種子、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
  • 公司類型:大型企業集團
  • 全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
  • 榮譽稱號:中國服務業500強
集團簡介,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發展歷程,

集團簡介

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本級企業,是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全資企業,總資產150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超過530億元,化肥銷售量達2200多萬噸,位列2010年中國企業500強第111位,中國服務業500強第41位。
中國農資集團擁有遍布全國的農資經營網路體系,以“中國農資連鎖配送為農服務工程”為核心,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有800個農資配送中心和18000多家農資連鎖經營店,輻射地域達1200多個縣。“十一五”期間,中國農資集團通過加強供銷系統內的聯合重組,控股或相對控股了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西等省市農資公司,進一步提高了市場服務能力。通過向上游延伸,加強資源掌控能力,在國內外控制鉀鹽礦儲量2億噸,並有針對性的收購部分技術領先、具有成本優勢或市場優勢的尿素、複合肥和農藥生產企業,為農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國農資集團具有化肥進口代理經營權,在新加坡、香港等地設有境外視窗公司,是多家國際農資供應商在國內的獨家代理商,是國際化肥協會(IFA)和美國化肥協會(TFI)的會員單位,年進出口化肥等各類農資商品500萬噸。
中國農資集團是供銷總社和國家調控化肥市場、落實惠農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承擔國家化肥、農藥救災儲備和化肥淡季儲備任務的主要企業,承擔著全部的國家化肥、農藥救災儲備,每年平均承儲國家化肥淡季儲備量的20 %左右,在穩定市場供應、平抑市場價格、加強農業救災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十二五”期間,中國農資集團將繼續本著“誠實守信、團結合作、與時俱進、服務三農”的經營理念,按照“產業延伸、結構調整、模式轉變、機制創新”的戰略方針,不斷鞏固現有優勢業務,探索和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和業務模式,形成以化肥銷售和生產為主體,化肥、農藥、農膜三大傳統業務板塊與種子、農機具、房地產三大新興業務板塊協調發展的經營格局。中國農資集團將依託完備的農資服務產業鏈和遍布全國的經營網路,通過“中國農資”品牌,為農民提供“打包農業增產服務”,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在新形勢下為“三農”發展做出新貢獻!

企業文化

公司宗旨:為農服務,為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奉獻力量。
誠信:公司基本的道德規範,是公司內、外管理和發展的的價值要求,也是企業保持持續發展、基業常青的基石。公司強調對股東、對社會、對客戶、對員工肩負誠信責任。
創新:創新是企業實現快速高效發展的不竭動力。公司將通過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手段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努力將公司打造成為以活力和創新為底蘊的的經營主體。
務實:務實即務實事、求實效。公司以務實的態度和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保證、公司持續發展的動力。
責任:公司肩負實現股東價值和服務“三農”的責任。在確立全體員工責任信念的基礎上,公司將不斷提升股東價值,為社會創造財富,為 “三農”服務奉獻力量。
企業宣傳語:
“至誠於中,服務於農”—— 以專注真誠的信念和精神服務於中國農業。
“至誠於中”——以公司的立業態度和經營理念為內容,強調企業以“誠”為根本,堅守誠懇、誠實、誠信的內容。
“服務於農”——以公司主營為方向,公司願景為目標,公司使命為己任。
發展願景: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提供全方面解決方案,成為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探路者、實踐者和領先者。

企業發展

1、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發展體制基礎更加健康;
2、實現業務結構的最佳化,形成以化肥銷售和生產為主體,農藥、農膜、農機具、房地產及其他新業務均衡發展的業務體系;
3、政策性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地位進一步上升,成為總社在農資流通領域的重要抓手;
4、建立適應企業實際情況和市場經濟要求的內部管理體系,實現內部運營與管理的科學高效;
5、經營規模快速發展,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以上,力爭在中國企業500強中的排位進一步上升(2010排名111位),總資產300億元以上,農資領域市場占有率20%。
6、“十二五”期間,要實現中農集團從以農資流通為主向農資流通、生產、服務均衡發展企業的轉變,從以單純依靠農資業務向以農資業務為主、其他業務協調發展的集團化企業轉變,將中農集團打造成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多方位解決方案的農資綜合服務企業,打造成為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各項業務又好又快發展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發展歷程

1950年7月,中華全國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屆代表會議正式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草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檔案,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劉少奇同志在此次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並在這次會議上決定成立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臨時理事會,由薄一波同志任主任,程子華同志任副主任,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同年,中國農資集團的前身——全國供銷總社化肥農藥採購供應站成立,負責化肥、農藥等農資的採購、流通和供應。
1982年2月,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同商業部合併,但保留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省以下供銷合作社的獨立組織系統。原供銷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和化肥農藥採購供應站合併成立了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商業部農資局。
1988年4月4日,國家經濟委員會發文《關於同意成立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的批覆》,同意成立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
為了制止化肥的倒買倒賣,國務院1988年9月28日發布《關於化肥、農藥、農膜實行專營的決定》,明確提出國家對化肥實施專營管理。該決定於198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家委託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各級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對化肥實行專營,其他部門、單位和個人一律不準經營化肥。
1990年,1990年起正式實施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完善化肥、農藥、農膜專營辦法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各級供銷社的農資經營單位是農資專營的主渠道,同時保留農業直屬墾區的直供體制,允許縣級和縣級以下的農業三站(植保、土肥、農技)在提供技術服務時零售化肥。中央指令性計畫內的化肥,化肥廠只可以按計畫供應給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各級供銷社的農資經營單位。對於指令性計畫外的化肥,化肥廠可以直接提供給農業三站、農民。
1992年11月11日,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下發《關於同意成立中農集團的批覆》,同意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更名為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並以該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中農集團。
1993年2月16日,國家工商局企業登記司簽發《核准通知書》,核准成立以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為核心企業的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簡稱為中農集團。同年3月28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了成立大會。
1994年,國務院賦予了中農集團進出口業務經營權。
1995年7月5日,國內貿易部和供銷總社聯合下發《關於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等十一家企業劃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管理的通知》,國內貿易部直屬的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即日起從國內貿易部分離,歸供銷總社管理。
1998年11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正式取消國產化肥指令性生產計畫和統配收購計畫。化肥流通渠道的批發業務方面增加為多種主體: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各級供銷社的農資部門、農業三站、化肥生產廠(限自產化肥)和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同年,增加化肥進口代理渠道,除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外,賦予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化肥進口代理經營權。
2001年,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獲發《企業集團登記證》,確定集團名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簡稱“中農集團”,母公司名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
2004年8月,中農集團被商務部認定為具有對外援助物資項目A級實施企業資格。2004年中農集團全年銷售總額為209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大關。
2006年,中農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38位,在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排名第50位,標誌著中農集團的綜合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2007年,“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寫入“中央一號”檔案。“新網工程”中“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路”成為為“三農服務”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主要由中農集團負責承建,這對中農集團探索多種業態發展模式,推進農資連鎖經營有著重要的意義。2007年中農集團全年銷售總額320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大關。
2008年,中農集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 405.68 億元,首次突破400億大關;出口創匯達71924萬美元。2008年12月,總社主任辦公會聽取了中農集團的改制工作匯報,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中農集團《關於中農集團改制工作的情況匯報》所提出的改制方案。自此,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進入籌備階段。
2009年,中農集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 530.88 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大關。位列2010年中國企業500強第111位,中國服務業500強第41位。
2010年,中農集團公司本部化肥、農藥、農膜三大主營業務改制全面完成,分別成立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農集團通用化工有限公司,實現獨立運作。2010年,總社本級企業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革,成立了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中農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供銷集團的全資子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