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

牟宗三先生是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舉凡從古希臘哲學到西方近現代哲學,牟先生皆有論涉與深見,無不具專業水平。而與中國哲學相會通,則是其哲學工作旨趣之一,牟宗三哲學思想體系正是其會通中西哲學的碩果。本書是牟先生消化西方哲學的結晶,它直接展述了牟先生對中西哲學的會通理路,是牟先生治西方哲學史的簡明讀本。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
  • 作者:牟宗三
  • ISBN:7532543366,9787532543366 
  • 定價:23.7元
  • 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為牟宗三先生長期疏解、消化西方哲學之一結晶。牟宗三先生不但十分準確地分判出中西哲學文化的異同並揭示其理性的根據,且能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指出兩種文化相會通的哲學基礎。其學說絕非是泛泛而論,而是建築在深厚的學術基礎上的。本書中舉凡從古希臘到西方近現代哲學都有論及且每有高見,並與中國哲學儒、佛、道諸家相比觀,究明分際與會通處。本書附錄有新儒家研究專家羅義俊教授特為本書撰寫的導讀文,亦可資諸進一步認識牟宗三先生哲學思想和他的著作。

作者簡介

牟宗三(1909年-1995年),字離中,山東棲霞人。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牟宗三於1927年進入北大,先後師從張申府、熊十力諸先生。1960年去香港,任教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講中國哲學、康德哲學等。1974年退休後,專任新亞研究所教授。1995年4月病逝於台北。主要著有《道德的理想主義》、《歷史哲學》、《政道與治道》(該三本書以“新外王三書”著稱)、《才性與玄理》《心體與性體》、《佛性與般若》、《圓善論》等,另譯有康德的《道德哲學》、《純粹理性之批判》、《判斷力之批判》等。

目錄

出版前言
分判與會通——讀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
第一講 中西哲學會通的可能性:哲學真理之普遍性與特殊性
第二講 中國哲學底傳統:中國哲學所關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學所關心的其重點在“自然”
第三講 西方哲學底傳統:柏拉圖傳統,萊布尼茲、羅素傳統以及康
德傳統:從萊布尼茲、羅素傳統說起——萊布尼茲思想之下委與上提
第四講 康德的“經驗的實在論”與“超越的觀念論”此對反於“經驗的觀念論”與“超越的實在論”;由經驗的實在論融攝知識範圍內一切實在論的思想,由超越的觀念論融攝一切關於智思界者的思想
第五講 康德的經驗意義的二元論與羅素的中立一元論:超越意義的二元論不能成立
第六講 經驗的實在論開感觸界,超越的觀念論開智思界:中西哲學對此兩界之或輕或重,或消極或積極
第七講 一心開二門:中國哲學對於智思界是積極的,對於感觸界是消極的(就成立知識言);西方哲學則反是
第八講 只康德的經驗的實在論與超越的觀念論所開的兩界可以與中國哲學會通:進一步講經驗的實在論如何使主觀的表象涉及對象而可以客觀化
第九講 使主觀表象客觀化的是發自知性主體之形式,猶若“立於禮”
第十講 未決定的對象與決定了的對象
第十一講 範疇之發現:知性之邏輯的性格與存有論的性格
第十二講 範疇之形而上的推證與超越的推證
第十三講 “知性為自然立法”之意義:此是否主觀主義?
第十四講 現象與物自身之超越的區分:感觸直覺與智的直覺之對比以及直覺的知性與辨解的知性之對比:中國哲學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覺
附錄
一 談民國以來的大學哲學系
二 從西方哲學進至儒家學術
——“王陽明致良知教”引言
三 黑格爾與王船山
四 中國傳統思想與西方民主精神之匯通與相濟問題
五 鵝湖之會
——中國文化發展中的大綜和與中西傳統的融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