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高冠角蟬

中華高冠角蟬,深褐色,密被淡色絨毛和散生褐色剛毛。頭額上方有單眼1對,複眼位於單眼下方。口器為黑色口針。尾片2節,紅棕色。腹管長於尾片兩側,圓錐形,端部褐色,基部棕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高冠角蟬
  • 動物界
  • :角蟬科
  • 分布區域:貴州
  • 拉丁學名:Hypsauchertia chinensis Chou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11mm,翅展12-17mm。觸角黑色,長1.5—2.5mm。後胸背板緊靠頭部,常有向後延伸至腹背的褐色高冠突起,長5-17mm,扁圓弓弧形,角基至冠尾逐漸狹小。冠未有對生的桃形冠片2塊,其上有龜斑紋,深褐色。中、後胸至腹背有1脊片突起,呈馬鞍狀。雄成蟲較雌成蟲個體稍小,色淺,形態相似。卵橢圓形,長0.8-1.0mm。初產乳白色,後顏色逐漸加深,近孵化時黑色、光亮。卵粒縱向平行排列呈卵塊。若蟲 1齡若蟲體長0.7—1.2mm。散生淡黃色剛毛,頭胸亦為淡黃色,腹部稍深。頭額中央呈凹形,兩邊角狀突起。觸角剛毛狀,嫩綠色,長0.8—1.0mm。2齡若蟲體長2—3mm。淺褐色,1齡時的2腹管變為2根長0.5—1.0mm的刺。3齡若蟲體長3.5-4.5mm。深褐色。前胸背板向上長出lmm高的冠基。4齡若蟲體長5-6mm。黑褐色。中、後胸背板兩側的體壁上向外後長出突出的翅基。
中華高冠角蟬
中華高冠角蟬

生活習性

1年4代,以成蟲在寄主休眠芽或技機、粗皮裂縫處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蟲在桐花末期,桐葉初發時開始取食交尾。5月上旬產卵於寄主嫩梢、果、葉柄上。每卵塊門一152粒,孵化率70—90%。5月中旬出現第一代若蟲。初孵若蟲即能爬行,在1、2齡時常集於離卵塊較近處危害,3.4齡則3-5個或單個分散取食。若蟲經歷20一25天至6月上、中旬時羽化出第一代成蟲。此代數量較少,危害較輕。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2、3代繁殖期。此兩代時值氣溫較高季節,故繁殖較快,數量極多,危害最重。第四代於9月中旬產卵,下旬出現若蟲,10月末或11月上旬羽化出成蟲,就以此越冬。成蟲極為靈活,受驚起跳便飛。成蟲壽命長3—6個月,有多次產卵現象。成、若蟲均能分泌白色蜜露於腹末,大黑螞蟻以此為食,故常緊跟不離,與之共生。天敵較少,僅發現螳螂取食成、若蟲,小黃絲螞蟻捕食若蟲和卵塊。

主要價值

1.用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90%敵百蟲晶體500—800倍液,於5—6月噴霧防治,對成蟲,尤其是對吉蟲能收到良好效果。 2.保護和利用螳螂及小黃絲螞蟻,能起到抑制蟲口密度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