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視台(中國台灣原中華電視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華視創立時,只獲分配一個VHF頻道,除了制播一般電視節目之外,另外製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職教師進修、大學選修等遠距教學課程。無線電視數位化後;現在擁有二個UHF頻道,是台灣唯一擁有四個數字頻道和從事遠距教學事業的電視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電視台
  • 時間:1971年至1988年
  • 地區:中國台灣地區
  • 簡稱:“華視”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中華電視台,中國台灣地區曾經存在於1971年至1988年的一家電視台。1988年改名為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視”,英文簡稱為“CTS”,亦多稱為中華電視公司
中華電視台中華電視台
初由台灣當局“教育部”、“國防部”、企業界人士與僑界領袖等共同投資設立,與台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今已公共化,成為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一員。

歷史沿革

1962年2月14日:台灣地區“國立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成立,直接隸屬台灣當局“教育部”“國立教育資料館”,由劉家駿教授負責。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不播廣告,其經費完全依賴教育部的預算。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平常日每天12時50分開播、16時10分收播,星期日9時整開播、12時03分收播,每周廣播時間總計23小時。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的收視範圍僅有台灣北部地區,收視率僅有1.40%。
1963年12月1日:“國立教育電視廣播實驗電台”改名“國立教育電視廣播電台”(NETV),簡稱“教育電視台”。
1968年12月6日:當時的台灣當局“國防部”“部長”蔣經國與“教育部”“部長”閻振興有鑒於教育電視台因經費困難而未能發揮效果,以及台灣當局軍隊政治教育有急需加強之必要,同意合作改建教育電視台。
1970年2月16日:台灣當局原則決定投資新台幣一億元,擴建教育電視台,改名為“中華電視台”。
1970年8月1日:成立籌備指導委員會,由王升兼任主任委員,劉先雲擔任籌備處主任。
1970年8月20日:中華電視台籌備處成立,劉先雲擔任主任委員。
1971年1月31日:中華電視台正式成立,聘劉闊才為董事長,劉先云為總經理,資本額增為新台幣兩億元。華視英文名稱定為“Chinese Television Service”,簡稱CTS。
1971年10月8日:台灣當局“行政院”核准華視組織形態為“中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71年10月10日:華視開始試播。
1971年10月31日:16時整,華視正式開播,邀請劉期純女士(嚴家淦之妻)按鈕開播;同日,華視第一本出版品《中華電視周刊》(CTS Weekly)創刊;從此以後,華視定每年10月31日為台慶。華視同時完成中、南部聯播網。
1972年1月31日:“中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改組為“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名稱後加“中華電視台”五字即是當時華視全名。
1972年2月10日:台視、中視、華視聯合實況轉播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已於1988年遭大火燒毀)舉行的晚會《中興之夜》,為台灣電視界共同合作之始。
1977年9月12日:台視、中視、華視聯播國語連續劇《風雨生信心》,由華視負責執行製作及主播。 1972年:華視由於播出大量閩南語電視劇與醫藥廣告,以及實行“廣告節目化”與“節目外包”政策,該年度由年初之虧損而至年終盈餘新台幣2300餘萬元,不同於台視該年度虧損新台幣600餘萬元、中視該年度虧損新台幣2500餘萬元。
1974年9月28日:華視完成東部聯播網。華視初期只獲分配一個VHF頻道,除了制播新聞、娛樂、公益節目之外,另外製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職教師進修、大學選修等課程。在類比廣播方面,華視現在擁有一個VHF頻道與一個UHF頻道,是台灣唯一擁有雙頻道和設立教學事業處的電視台。
1983年9月1日:面臨光復南路新建之華視大樓正式落成啟用。
1987年7月22日:華視原英文名稱“Chinese Television Service”修正為“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簡稱仍為CTS。
1988年10月27日:華視七十七年度第二次股東臨時會議通過修訂公司章程第一章第二條,華視全名變更為“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11月25日:奉台灣當局“經濟部”核准,華視全名正式變更為“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 Inc.”,英文簡稱仍為CTS。
詳情請查看百度百科“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