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必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精讀

中華經典必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精讀

《中華經典必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精讀》一書包括《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兩個部分,精而全地對我國軍事史上的雙璧做了新的解讀。《中華經典必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精讀》在保留了原著的權威性和真實性之外,新添的“解讀”和“經典案例”部分,以更加通俗化的註解和案例,將書中所要傳達的意旨完美地呈現了出來,突破其在傳統的軍事領域所散發出來的光芒,在外交、經濟、管理、人際交往等諸多方面也有所體現,是一本宜於各行各業人士研讀和學習的“紅寶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經典必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精讀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490559, 7506490552
  • 作者:孫武 等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頁數:310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必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精讀》一書整合了《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中的全部內容,將“天下第一兵書”和“天下第一謀略書”中的奇謀精略作了詳盡的闡釋,將中華民族先哲們的智慧結晶移植到了現代的商場和戰場去解讀,掃除了閱讀和理解的障礙,使飽含真金的國學經典變得豐腴生動起來。書中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戰爭、謀略藝術,閃耀著的醍醐灌頂式的慧光,穿透了幾千年歷史風塵泛起的重重迷障,在信息爆炸式出現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輝。

作者簡介

作者:(春秋)孫武 等

圖書目錄

孫子兵法
計篇第一
國之大事
經之五事
因利而制權
詭道
少算不勝
作戰篇第二
用兵之費一
用兵之害
因糧於敵
智將務食於敵
取敵之利者
兵貴勝
知兵之將
謀攻篇第三
善之善者
上兵伐謀
謀攻之法
用兵之法
國之輔
亂軍引勝
知勝之道
形篇第四
勝可知而不可為
自保而全勝
修道而保法
勝兵若以鎰稱銖
勢篇第五
治眾如治寡
奇正相生
善戰者勢險、節短
以利動之
求之於勢
虛實篇第六
善戰者致人
誘敵以利
攻其所不守
戰必我所欲
藏我而形人
知戰之地
勝可為也
策之、作之、形之、角之
形於無窮
兵之形
五行無常勝
軍爭篇第七
迂直之計
軍爭
兵以詐立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
用眾之法
將軍可奪心
窮寇勿追
九變篇第八
君命有所不受
九變之利
智者之慮
用兵之法
將有五危
行軍篇第九
四軍之利
地之助
謹察
兵非益多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地形篇第十
地之道
敗之道
兵之助
戰道必勝
視卒如嬰兒
知兵者
知彼知己
九地篇第十一
依地而變
合於利而動
兵之情主速
兵士甚陷則不懼
攜手若使一人
將軍之事
為客之道
霸王之兵
陷之死地然後生
巧能成事
踐墨隨敵
火攻篇第十二
火攻有五
五火之變
非利不動
不合於利而止
用間篇第十三
先知者
用間有五
無所不用間
……
三十六計

序言

《孫子兵法》又稱《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軍事著作,也是世界上成書最早的兵書之一。《孫子兵法》歷來為軍事家必讀之書,被奉為“兵經”、“百代談兵之祖”。曹操註解《孫子兵法》時曾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而唐太宗李世民亦對此書有“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的評價。 據史書記載,《孫子兵法》的作者為中國古代軍事家孫武。孫武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大約與孔子生活於同一時期,即公元前6世紀末期至公元前5世紀初期。孫武的祖先原系齊國貴族,後因齊國內亂,家族逐漸衰敗,孫武毅然去齊奔吳,遷居吳國羅浮山。後經伍子胥推薦,孫武攜兵書十三篇(即《孫子兵法》)覲見吳王闔閶,獲重用。後吳國“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都與孫武的善用兵是分不開的。孫武以兵法和善用兵見聞於世,故被後世譽為“兵聖”。
《孫子兵法》大約有6000字,共13篇,系統地總結了春秋末期及之前的戰爭經驗,論述了有關軍事學方面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命題和用兵原則。在論述戰爭與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關係即戰爭的本質的同時,更揭示出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戰爭規律。《孫子兵法》的13個篇章中每篇都有一個論述主題,篇與篇之間還有密切的聯繫,書中關於作戰方針、作戰形式、指導原則等的論述,都是圍繞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軍事思想展開的。《孫子兵法》成書於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社會大變革時期,從書中孫武對兵法的闡述里,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出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如書中提出了諸如敵我、眾寡、利害、攻守等矛盾對立體,並提出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由此可以說,《孫子兵法》既是一部系統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又是一部閃耀著唯物論和辯證法光芒的哲學著作。
《三十六計》是中國兵法家對戰爭計謀的總結,是根據中國古代豐富的軍事思想和戰爭經驗總結出的謀略之書。它將深奧難懂的軍事理論概括為三十六計,並且每一計策都配以通俗生動的成語作為計名,易懂易記,所以比一般的兵書更具有可讀性和實用性,因此為廣大民眾所熟知。
“三十六計”一語的出現早於成書,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檀道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這原是王敬則諷刺東昏侯父子,面對無可挽回的敗局,便以逃跑為上策。這裡,“三十六”為虛數,就如三百六十行、門客三千一般,數字都概指數量多,“三十六計”表示詭計多端。及至明末清初,有心人附會俗語,採集群書,蒐集整理了中國古代的戰爭計謀、戰爭經驗及軍事思想,編撰成《三十六計》一書。然而,究竟是何人於何時編撰了此書,於今已不可考。
《三十六計》中共有六套計策,前三套為處於優勢時所用之計,後三套為處於劣勢時所用之計,每一套計策包含六計,全書共三十六計。每計中包括總括計策的計名、計名解說以及按語。計名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有的來源於軍事術語,有的來源於古代詩歌,有的直接借用成語。計名後的解說依據《周易》中的陰陽變化之說以及古代軍事理論中的剛柔、奇正、攻防、虛實、主客等矛盾對立體相互轉化的理論編寫而成,具有樸素辯證法的影子。根據研究,解說後的按語形成要晚於計名和解說,其文字較淺顯,是對解說的解釋和補充,其中多引宋以前的戰例以及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古代軍事家的名言。 雖說《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均為軍事理論著作,但它們的思想智慧和套用價值早已超越了兵書的範疇,逐漸滲入到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日常生活中。這兩部書的套用巳不僅僅局限於戰場上,而是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運籌、商業經營、外交應對、為人處世等。
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套用《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我們編寫了《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精讀》一書。本書除了對兩部兵書的本經進行詳細的注釋和翻譯外,還列舉了大量的古代、近現代戰例、商戰戰例和處世智慧,更配以精美圖片以饗讀者,力求使讀者在深入理解的同時,還能享受視覺的愉悅。倘若本書真能對讀者有所啟迪,那對於編者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鑒於編寫時間和編者水平的限制,書中難免出現疏漏和訛誤之處,還望廣大讀者見諒!
編者
2012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