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孝行故事

《中華經典孝行故事》為弘揚中華民族孝道的傳統美德,精選了我國歷代100多個感人的經典孝行故事,展現了幾千年來各個時代、各個階層、各種人物孝的事跡,包括了敬重父母、贍養父母、愉悅父母、遵從父母、幫助父母、緬懷父母等各種孝的行為。故事依時代順序,用白話講述。每個故事後設有“感悟”欄加以點評引導。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孝行故事
  •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 頁數:247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 作者:宋帥 宋月航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8279794
  • 品牌:金盾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孝行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感人,發人深思,是弘揚孝道美德的優秀讀物

作者簡介

宋月航,現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擅長將專業的醫學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大眾傳播語言,使之更貼近和服務於公眾的健康生活。先後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家庭醫生》、《民間故事》等近百家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千餘篇,其中有數十篇作品獲獎。出版著作:《萬事萬物的由來》、《中國古代經典奇案》、《中國古代獄案故事》等。其中,《萬事萬物的由來》榮獲河南省1991—1992年度優秀圖書獎;1992年榮獲第六屆全國圖書“金鑰匙”優勝獎;1996年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
宋帥,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通化市作家協會會員。2001年開始文學創作,2005年被《青少年文學》雜誌社聘為特約記者。相繼在《中國少年報》《小學生作文選刊》《紅豆》《少年文藝》《都市月刊》《民間故事》等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故事等作品數十篇。編著出版書籍《書海尋趣·青少年最感興趣的文學常識》《動物參戰經典故事》

圖書目錄

堯舜
舜帝孝感動天成大業
夏、商、周朝
周文王孝父事必躬親
小婧女勇敢諫言智救父
曾參愛母齧指痛心
老萊子敬老戲彩娛親
剡子扮鹿取乳奉雙親
閔損單衣真情感繼母
仲由百里背米孝父母
石奢大義忠孝替父戴罪
樂正子春惹母擔心閉門思過
卞莊子蜂山割蜜孝母
鄭莊公不捨親情掘地見母
介子推背母上綿山
顏回做飯論孝道
秦、漢朝
韓信感恩認“漂母”
韓伯愈泣杖憐母
漢文帝為母親嘗湯藥
小女緹縈救父廢肉刑
蔡順拾葚供親
江巨孝行傭供母
班固繼父業成《漢書》
姜詩夫婦孝親湧泉躍鯉
小黃香孝父扇枕溫衾
丁蘭刻木事親顯孝心
董永賣身葬父
范滂遵母教誨捨身取義
曹娥投江尋父
譙英賣盡田產解父難
蔡邕病母床前孝
蔡文姬為父續書
王祥臥冰求鯉感動繼母
沉香不忘娘親劈山救母
三國、晉、南北朝
孟宗孝母哭竹生筍
小陸績藏橘孝母親
皇甫謐浪子回頭報嬸母
王裒聞雷泣墓緬懷母親
小吳猛恣蚊飽血孝父母
李密孝祖母與《陳情表》
郭巨埋兒奉母得真金
荀灌為解父憂突圍城
陶侃飲酒恪守母訓
楊香扼虎救父
王獻之遵母教誨筆墨留千秋
孝文帝真情祭母
吉翂代父死刑孝感人
王僧儒抄書養母
庾道愍不畏艱辛萬里尋母
庾黔婁為父病嘗糞心憂
花木蘭代父從軍盡忠孝
何子平微薄俸祿先養母
潘琮捨身護父
馬文安智教媳婦敬公婆
隋、唐朝
賀若弼遵遺訓成就父志
李世民智救父親
狄仁傑望雲思親
崔唐氏乳婆不怠
孫思邈立志學醫為雙親
沈季銓捨身救母
李晟教女敬公婆
張李氏乞討奉養婆婆
孝心傳下高筍塘
盧氏奮不顧身護婆母
李畲遵母訓兩袖清風
崔元諱深記母親“孝與不孝”
韓愈發憤成才報嫂恩
宋、遼、金朝
寇準思親罷宴
朱壽昌棄官尋母
王華集市買“父”
黃庭堅侍母親滌溺器
朱淑貞呤詩“八不打”救父
岳飛遵母訓“精忠報國”
岳珂承父志洗雪祖冤
歐陽修敬母與《瀧崗阡表》
葛書思當官不離親
元、明朝
顏應佑萬里尋母
朱丹溪為母改行學醫
趙婦賣兒孝婆感上天
李忠孝行避震
小劉謹萬里看父
小諸娥救父爬釘板
包實夫拜虎省親
謝定住打虎救母
夏王氏奉公婆食糟糠
吳馮氏真情感化婆婆
翟永齡智諫母親
蘭姐巧諫婆母孝祖
堂上二老即活佛
沈雲英忠孝彪炳千秋
海瑞為母做壽二斤肉
清朝
陳玉言建橋祭父
吳氏兄弟爭盡孝
方觀承千里探親
潘周岱深夜登山取泉水
康熙的“八叉”父親
丁純良火海捨身護父
王忠施妙計教妻孝
艾子誠20年尋父認親
一家孝行感神佑
陸隴其無聲教人行孝
醜女杏兒遠慮解父近憂
王榮身割肉療親
近現代
譚嗣同臨危救父
魯迅對母親的摯愛
郭沫若為母尋藥
茅以升設立母親獎學金
朱自清《背影》深情憶父
李四光替父母排憂解難
孫敬修遵從母親教導
鄭作新不忘奶奶教誨
季羨林對母“永久的悔”
孔繁森忠孝兩全
閆景雲敬公公40年如一日
女婿照顧岳父30載
孝的奇蹟
小鵬飛對奶奶的大孝
孝行家庭出孝子
後記

後記

在我國傳統的倫理體系中,“孝”是一個很重要的範疇,是中華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出現的孝字是刻在青銅器上的,稱“金文”,字形是篆體。篆體的“孝”,字形的上方是一個彎腰弓背、手拄拐杖的老人,下方是個雙手上舉、作服侍狀的小孩子。由金文演變而來的今天的“孝”字,那上下兩部分,依然保留了“老”的上半部分和“子”的下部分。毫無疑問,這樣的字形結構,已生動地包含著對字義的詮釋了。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它所作的解讀是:“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所謂“老省”,就是“老”字的省略的意思。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人倫道德的基石。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有一個龐大的思想理論體系,它至少包括養老助老、尊老敬老、爭光爭氣、知恩感恩等重要內容。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西周《周禮》中有“教三行:一日孝行,以親父母;二日友行,以尊賢良;三日順行,以事師長。”《論語》中也記載著孔子教育學生要把孝放在首位的事。《開宗明義》云:“君子之視親孝,故忠可移於君。”孝行,不但可以忠君,而且可以延伸到一切道德領域。孝,成了修身、事君、交友、為官中一切道德的根本,是“至德要道”。
幾千年來,孝敬父母這一傳統美德,薰陶著無數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陶冶了千千萬萬個傑出人物。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從而喚起人們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也是我們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
孝行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敬師長,關愛他人,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孝行這一傳統美德得到傳承與光大,我們精心編著了《中華經典孝行故事》一書。精選了100多個歷代經典孝行故事。在這本故事集裡,既有至愛親情、又有深厚的友誼,還有生命的點滴感悟等許許多多感恩、報恩、尊師、報國的故事。每篇故事裡都有讓你感動的情節,每一篇故事後都附有精短的“感悟”,是我們對故事的感受、思考和啟示,目的是引領廣大青少年讀者正確理解和認識這些故事,認識到孝行的必要性,從根本上、從思想情感上去實施孝行,繼而提升中華傳統美德修養。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我們期望通過閱讀《中華經典孝行故事》後,能使讀者群中出現更多的孝行楷模,引領天下父母正確教育子女,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孝親的現代文明孝道觀和良好和諧的社會風尚。在社會掀起一股孝行熱潮,讓讀孝行書、學孝行人、說孝行話、行孝行事、做行孝人成為人們踐行孝文化的自覺行動,這也是我們編著這本書的用心所在。如果讀者能從此書中領悟到智慧的啟迪,那么我們編著此書的目的也就算達到了。
《中華經典孝行故事》溯及幾千年,由於歷史原因,故事內容難免有傳說、神話或愚孝的成分,現時看來,我們不能囫圇吞棗地盲從,也不應該求全責備地苛求,而套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去審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重在認識孝的歷史傳統,感受孝的精神和文化,對於孝的具體行為,則應該與時俱進,依現代社會的特點和要求而發揚光大。
在策劃和編寫《中華經典孝行故事》一書的過程中,我們很榮幸地得到了許多學者、老師、朋友、同事、同仁的支持和幫助,他們無私地提拱了許多珍貴素材與資料。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人文科學學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節慶委員會主任、中華父親節、母親節促進會會長李漢秋教授和中國倫理學會原會長陳瑛教授,得知金盾出版社擬出版此書的訊息後,非常高興,多次打電話、發郵件或發簡訊過問書稿的編寫情況,並主動提出聯合國內著名文化學者聯名進行薦書的建議,使我感受到老一輩文化學者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高度關心和重視。同時,李漢秋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自為《中華經典孝行故事》一書寫了序言,實在讓我們感動。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同時還得到了曲直、徐秀峰、尹涵等作家,於書臣、任麗霞等老師,王帥、任麗紅等親朋摯友的熱忱相助。我們還借鑑和參考了數十部史籍、文獻、雜誌、圖書、專著及網路、媒體的有關資料,從中汲取了其智慧的精華,得到了不少的啟發和感悟,限於體例,沒有一一註明出處。在此謹向有關給予我們無私幫助的專家、學者、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這本新書的誕生。
由於本書的內容跨度時間長,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筆者又才疏學淺,因此在編撰過程中真正體會和理解了“綆短汲深”這個成語的含義。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的不足或欠妥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宋帥 宋月航

序言

一個人為什麼要行孝?那最直白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懂得,這就是父母生下我們並把我們撫養成人,付出了許多愛和辛苦,做子女的就應該以同樣的愛心去關懷與照顧父母。中國人把子女的這種行為稱作“孝”。千百年來,從皇帝到庶民都積極倡導並身體力行,積澱成為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孝文化”。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人倫道德的基石。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它有一個龐大的思想理論體系,至少包括知恩感恩、贍養侍奉、尊老敬老等重要內容。讀完《中華經典孝行故事》中的這些感天動地的事跡,我由衷地生起感恩之心,讚嘆祖先留下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感謝宋帥、宋月航先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所付出的辛苦和貢獻。
中國古語說“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長輩,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孝,成了一切道德的根本,是“至德要道”。
幾千年來,孝敬父母這一美德,薰陶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陶冶了千千萬萬個傑出人物。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
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孝、慈、仁、愛之風盛行,家庭便能和諧,國家亦能安泰。就一個人而言也是如此,生活就是一個愛的循環。年輕時我們生長在父母身邊,學習父母、仰仗父母,從不知到知,從稚嫩到強壯,無不依靠父母;等到年齡稍長,就要在父母和師長的指引下努力學習,並要學有所成,回報社會,效力祖國;等到父母老了,就要全力侍奉父母,讓父母頤養天年。同時又要教養下一代,讓他們成才,讓他們孝敬,讓愛和孝道代代相傳,永葆家庭和諧和社會正氣長存。
一、孝行,是個人的基本素養
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愛,孝敬父母本是天地良心,這和學歷無關,和學校無關,和學位無關,即便是未曾讀過書的人都懂得孝敬父母、養老送終。
職業不同,對個人的業務素質要求不同,但孝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一點上,不分職業身份,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盡的義務。行孝是基本的品德素養,是天地良心,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恪守的傳統美德。
二、孝行,不能等待
人的一生難免有很多遺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了。當有一天我們驀然發現,父母已兩鬢斑白,行動顫巍,此時才意識到該孝敬他們,那我們就已錯過了無數時機。甚至當雙親已離去才幡然醒悟,但已是盡孝無門,那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憾事了!
弘揚孝道傳統,必須從青少年抓起。人的一生最早接觸的就是父母,早期記憶影響人的一生。目前普遍存在“四二一”家庭結構,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孩子往往被過度溺愛,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如不養成孝行,就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索取享受,而不知親情回報,甚至缺少社會責任感。
現在,許多子女和父母兩地分居,一年難得見幾次面,孝敬父母的機會少之又少。或者你是想一心撲在事業上,想要功成名就之後衣錦還鄉再到父母面前好好盡孝;或者感到父母身強體壯、衣食無缺,根本不用我們照顧。這些都不能成為我們未孝敬父母的理由。
現在的生活形態,我們與父母經常是身處異地,一個電話、一個簡訊都是溫暖的安慰;工作繁忙,一聲問候、一聲叮嚀,都是貼心的言語;父母勞累,我們少些頑劣、少些麻煩也是莫大的孝心。只要對父母心存感恩,真正把他們放在心上,那么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盡孝。
然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孝行”似乎已經是一個“過期”的詞語,它在年輕人中已經不能引起強烈的情感,人們似乎已經淡漠了。
那么,造成不孝的原因何在呢?
解剖中國貧困地區的農村,就可管窺究竟哪裡出了問題。據我調查研究發現,失去兒女孝敬的老人多感嘆老運不濟,卻少有人反思教育失當。對於大多數農村地區來說,有兒子的人家若娶親,哪怕舉債,房子也一定要修漂亮,否則很難娶上媳婦。所以,沒錢蓋新房的人家,父母必將老屋騰給兒子,而自己則另覓棲身之地。“兒住瓦房,孫住樓,老頭老婆住村頭。”在一些專家學者看來,這種反常現象恰恰助長了子輩的自私,在某種程度上也為今後的不孝埋下了伏筆。
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傳統孝道文化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對其中優秀的民族道德傳統缺乏應有的宣傳和提倡,還沒有很好地將傳統孝道文化中的道德精華傳承下來。
“孝”首先是“養”,也就是法律上所講的贍養。父母含辛茹苦將子女拉扯長大成人,自己卻年復一年地衰老,逐步喪失勞動能力,此時就是我們子女反哺他們的時候了。我們要儘自己所能,保證父母的物質生活不匱乏,如果還有餘力,應盡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但如果僅僅能“養”還是不夠的。孟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因此,“孝”的第二個要求應是尊重。比贍養父母更為根本的是肯定他們的價值,尊重他們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舒心喜悅。
其實,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子女健康快樂、事業有成。因此,我們好好工作,健康生活,打拚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讓父母少些擔心,少些牽掛,也是孝敬的一方面。
時代的車輪轟轟碾過,你我都行色匆匆、忙忙碌碌。但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親情是我們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因此,要多找機會在他們膝下承歡,共享天倫之樂。要記得行孝無須等待,也不能等待。行孝就在當下,就在眼前,就在我們的舉止之間!要知道,行孝容不得你等,立刻動起來,才不會留下遺憾。
三、孝行,敬愛很重要
提到孝敬,我們最自然想到的是如何更好地盡孝,卻時常忽略了後一個字——敬,要由衷地敬愛父母,藝術地解決孝敬中遇到的種種不順。
不同於過去簡單的敬老、愛老,床前屋外地伺候老人,現在的老人們需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慰藉和感情上的溝通。然而,與需求相反,“丁克”、“啃老”、“月光”等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越來越重的社會打拚壓力,卻在拉大著兩代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於是,觀念衝突下的“不敬”變得越來越多。比如你買了個高級保健品,父母一個勁兒念叨太貴,好好的心情一下就沒了;帶孩子去看老人,結果就幾天工夫,孩子就被老人慣出不少壞毛病,你若是一埋怨,搞不好就弄得雙方不愉快。不由得感嘆,有時候給老人花錢買點東西容易,但要想討得他們的歡心,還真有點學問。
我以為,“敬”不意味著完全服從和順應父母長輩的意思,它體現的是一種合理的、長幼有序的家庭關係。也就是說,對老人要尊重,對他們的生活最好不橫加干涉;對他們的心愿,應極力促成。日常生活中應“順眉順眼”,儘量不惹他們生氣。當然也不可能一味盲從,觀念不同時,最重要的是態度,不能給父母臉色看,或賭氣沒完沒了地抱怨,要通過尊敬、細緻或適當的方式,講出貼心、暖心的話,讓父母理解。
所以說,孝敬不僅僅是你給長輩吃的穿的,過節去看看,生病時慰問一下就完成任務了,它更體現在與長輩相處的點滴細節,要努力做到“敬愛”,愛使感情相通,敬在態度和氣,敬愛能讓老人心情愉快。
四、孝行,無需任何理由
古聖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可是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時時處處孝敬父母的人,恐怕不是很多。
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報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父母為我們生病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父母為我們上學讀書花去多少心血……對這種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又能體會到多少,我們又報答了多少呢?
我們應該感謝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利。我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下無憂無慮地度過的。陰霾憂傷的日子裡,他們送我們一片明媚的天空;雨雪飄零的日子裡,他們為我們撐起一把溫情的大傘。
少年的時光伴隨著求學的喜怒哀樂,又包含了父母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們的一點進步而喜上眉梢,也因我們的不求上進而愁在心頭。大家知道,父母都盼望我們有一個好的成績,希望將來有一天,他們的孩子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去創造更好的生活。
我們要感謝父母,他們用博大的胸懷與深沉的愛包容了我們的一切優點與缺點,慷慨地送給我們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我們伸展開自由的雙臂,擁抱我們喜歡的生活。是父母,給了我們整個世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論我們以前做過什麼,只要現在我們給自己靜靜的一天,想想父母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想想我們明天的責任。假如拿起那些被我們遺忘的課本,安心地坐在教室里,認真地聽完每一節課,用心地過完每一天的日子。我想,我們一定會深深地感受到,是父母那博大的心胸容下了我們曾經的幼稚。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感謝父母、贍養父母是我們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孝親敬老最起碼的要求。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少年,更應知道感謝父母、尊敬長輩的道理。一個人首先做到愛自己的父母,由此才能推及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感謝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地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需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從小到大,父母為兒女付出了無盡的心血。作為兒女,我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無需理由的。
五、孝行,是公民的品德和義務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都是在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愛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母的養育之情,我們終生都應該懂得知恩、感恩、報恩、盡孝。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這並不是封建倫理道德,而是古人深邃的人生智慧。日漸年高的父母,既是長輩又是弱者。敬重長輩,社會才能穩定有序;關愛弱者,社會才能和諧溫馨。孝敬父母、關愛老人,對於現代公民來說,這也是我們必備的品質和應盡的義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嫌棄父母的觀念過時,不要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忽略了每一個孝敬父母的機會。否則,留給我們的將是無盡的惋惜和傷痛。孝敬父母,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古代孝行典型事例不勝枚舉,當今許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好楷模。這種把孝心獻給長輩,把愛心送給別人的好人好事,匯成了一首首人間完美溫馨的愛的樂章,奏出了時代的強音。
為此,我想借宋帥、宋月航編著的《中華經典孝行故事》一書出版發行之際,呼籲和建議:
其一,將古今中外孝親敬老的經典故事更多地列入中國小和幼兒教材之中,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孝親敬老的道理,記住一個個鮮活的感人至深的動人孝行故事。
其二,在學生中開展“讀敬老書、做敬老事、寫敬老文、當敬老的人”的系列孝行活動,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孝親敬老的公益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其三,將孝親敬老作為評價學生道德品質的一項重要內容。
六、孝行,今天我們該如何去做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人倫親情中最基礎、最重要、也最複雜的親情關係。孝敬父母,在今天越來越具有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年輕人看來,並非天理如此、毋庸置疑,他們會多問一句“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所以,教給孩子知道疼愛和感恩恐怕是更為重要的。宋帥、宋月航先生精心編著的《中華經典孝行故事》一書在這方面有著清醒的認識,提供了“可愛父母,孝行子女”的版本,給人們以啟迪。在今天,做值得孝敬的父母或許比硬性地灌輸“你必須要孝順父母”更為重要;對為人父母者來說,探討“怎樣獲得孝?”比展示“如何去孝”更有現實意義。
父母對子女的愛濃烈無私,源自天性。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卻是一個需要不斷培養、不斷堅持的過程,這種愛顯然又無比重要,因為它是一個人道德的基礎,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更遑論愛他人和愛他的祖國?所以,培養出不孝敬父母的孩子,做父母的首先應該反思;而培養出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不光是父母個人的福利,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
首先是真愛,這是一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付出。不要讓孩子感覺父母養育自己有功利性,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私和善良。
其次是給子女清醒的、有意識的、良好的教育,讓他們遠離成長道路上的險灘,理性地為他們提供砥礪品格的艱難環境,讓他們能夠意識到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應當,不管是事業上的成功還是情感上的獲得,都必須要付出,要爭取,要努力。作為父母要始終有這樣一種意識:給孩子不一樣的養育,就是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至於孩子的孝敬,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百善孝為先。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把孝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的特點相融合,大力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光大,也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道德水準、緩解人口老齡化矛盾的重要舉措。
孝行,是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道德基礎,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在這種美德的薰陶下,幾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發生了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孝感天地的動人故事。為了使孝敬父母、孝敬師長這一傳統美德得到繼承與光大,作家宋帥、宋月航花費苦心,懷著一顆劍膽琴心,精選了100多個典型的孝行故事,編寫了《中華經典孝行故事》一書。其目的是教育廣大青少年讀者認識到孝行的必要性,從思想上、情感上去認識並施行孝道,繼而發揚光大中華傳統美德。這也是宋帥、宋月航編著這本書的用心所在。
我覺得,《中華經典孝行故事》是一本宣傳孝道較為詳盡和精要的優秀書籍,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的好書,是一本德育教育和品德培養的好教材!本書引經據典,博採古今,內容豐富,可讀性強,範圍寬廣,借鑑性強。對於學生通曉經典和見證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道德修養意義重大。書中故事感人肺腑,引人入勝,能為讀者提供“淨化心靈、啟迪智慧”的精神食糧,為建設和諧社會發揮積極的作用。它不僅是一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精品書籍,而且是一本能影響和改變青少年一生的好書。願它的出版對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民族精神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廣泛的引導和助推作用。
最後,我代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母親節促進會、中華父親節促進會,感謝金盾出版社,感謝編著者宋帥、宋月航為傳承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李漢秋簡介】
第七至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人文科學學者、教授、編審。中國《儒林外史》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節慶委員會主任,中華母親節促進會會長,中華父親節促進會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出版有《儒林外史研究》《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吳敬梓集系年校注》《關漢卿名劇賞論》《新三字經》《中華節日》等書籍數十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