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精印谷

中華精印谷”位置選定在四照谷自四處大悲寺車道拐彎處至六處的山谷中,直線距離38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精印谷
  • 外文名:中華精印谷
  • 直線距離:385米。
  • 核心:“中華精印谷“以“印”為
基本介紹,核心,

基本介紹

該谷是集園林景觀建設、文化資源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開發項目,集中華金石篆刻之大成,以石刻為主要造景形式。 在精印谷門區,五根方形立柱拔地而起,上書“中華精印谷”五個集宋代蘇東坡黃庭堅的大字,在這些印章頂端雕刻的各種造型物象,叫印鈕。從左至右這五種吉祥動物造型分別是龜、象、朝天吼、鯉魚和避邪。現在提到的吉祥物多以龍鳳為主,而這些是中國印鈕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核心

“中華精印谷“以“印”為核心
“中華精印谷“以“印”為核心。“印”,又名“印章”,古稱“璽”,是我國的書法和雕刻相結合的獨有藝術門類。因其以篆書為主要字型,故稱“篆刻藝術”。印章的起源在《周禮》、《左傳》中都有提及。從近代考古發現的實物來看,殷商時期就已存在印章了。這一時期最出名的殷商之印將在前秦印區詳細介紹。早期,印章除“璽”、“寶”之外,還被稱作“記”、“朱記”、“圖章”等。 “中華精印谷”北側山谷主要以金石篆刻溯源,歷代谷印演變沿革對印章加以分類,按年代順序自下而上逐一展開,分別有前秦區、秦印區、漢印區、唐印區、宋印區、元印區、明清印區。南側山谷則以印章的內容、形式及流派等加以分類,以展現中華石刻更為豐富的內容。在前秦印區之中。“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這幾個大篆刻,出自《老子》。還有“知其雄,守其雌;知其榮,守其辱”等。大意是說,在顧全黑時,也要注意和其相反的白色,這是天下最終極最理想的形式。這一思想符合中國中庸之道、陰陽互補的道理。這一知一守,後演變為對金石篆刻的理解,反映出了印章的精髓所在。大家知道,西畫講究背景襯托,而中國畫則講究空白,在形式上則表現為至高的追求,“白”中有豐富的內容所在。講究之一“密不透針,疏可走馬”也為大家所熟悉。反映到印章上則更為明顯。印章最為明顯的即為線條,所有空白地方也必須將線條與文字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故而將老子的這一名言置於谷口,以領略印章精髓所在。 前秦印中,最著名的當屬殷商三印,這三方印是中國考古學上發現最早的印章,發現於今河南安陽。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經濟的飛速發展,璽印的用途逐漸擴大,而且大多與戰國銅器上的銘文相合。戰國時,由於各諸侯國文字各不相同,反映在璽上已經有很大的差別。這些璽印的印形,文字的安排表現出了強烈的藝術性 ,反映出了戰國時代活躍的生動局面。如這方“日庚都萃車馬”印,為戰國烙馬璽印,邊長超過7厘米,是戰國璽印中的最大印。它最具代表的特徵是制印者充分發揮了字型結構的變化,對印面布局進行了大膽新奇的安排。 秦朝是印章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和前秦印相比,這一時期確立了印章在人們生活中的使用地位。當時,由於各國文字不統一,因此在制定政令上就顯得尤為不便,秦始皇便命令丞相李斯等整理文字,力求簡潔易認,並制定了“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這種文字外形基本上以方為主,而筆劃圓轉。它第一次將漢字在結構上定型,同時也形成了這一時期印章簡潔、明晰的特點。值得強調的是,這一時期,璽印的名稱也作了規定:天子用的叫“璽”,臣民用的叫“印”,這種璽印的改革是在文字改革的軌道上進行的,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這一方隨行印也很有意思,它在形式上不是很正規的方形或圓形,而是在開掘出的石頭原有的基礎上打磨而成,故而稱之為隨行印。從用途上說,隨行印一般用來刻制閒章,要製作名章必須用方形印章才可以,隨行印絕不可用於刻制名章。 到了漢代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印章的使用範圍更為廣泛,印章藝術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代。西漢時的印章承襲秦印製度,後來到了漢代,印章漸漸去掉框線,在文字上已變得方整工致,表現出了一種端正莊嚴的氣象,反映了漢代強大昌盛的威儀。到了東漢,手工業日趨發達,印章製作趨於精緻,如這方印章,筆劃屈曲延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一時期印章的特點。 漢代的印章從表面上看方正平實,其實變化多樣,風格不一,這時印章藝術已深入到文字書法的線條當中,講求質樸典雅,對後來明清時代篆刻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時期漢代印章的製作工藝日趨成熟,文字排布比以前更為講究。即白當黑的原理、線條的完整性、布局的勻稱性等講究使印章的形式更為完美。 這裡的兩個石槽是將中國古代活字印刷中的印版和印模放大製造而成的一件雕刻作品,主要是想要大家了解中國古老印刷術。之所以在精印谷中做這一雕刻,是因為中國印刷術的形成與中國印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最早期的印章形式是印模,包括印瓦、印陶、烙印。最早的印刷術得到了這些啟示而形成。古人云:“古有印模拓印,用以傳道先人之法;鈐著痕跡謂之印,深擦謂之刷;深擦而使痕跡著於紙帛之上,謂之印刷……”。這是中國古代對活字印刷的解釋。宋人沈括《夢溪筆談》中對畢升活字印刷術也有記載。這裡仿效中國活字印刷的形成,遊客可自行參與學習,在了解活字印刷術的同時,祈求吉祥和祝福。
對面的大型圖騰名叫遙曦,背景為海上日出,選擇了中國唐代以前的各種圖案造型形成了一幅完美動人的海上日出壁畫,圖騰的製作以期喚起人們對中國古老文化的關注和感受中國古老文明的輝煌,感受其內容的豐富、造型的完整以及工藝美術在秦漢時期所達到的至高水平。
八大處公園是一座佛教寺廟園林,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聞名京城的不但有這裡的山、廟,還有五處的龍泉庵和二度泉的水。關於二度泉古人有云:“此泉清涼甘冽,煮沸而無鹼質,古有‘浚波’之稱”。關於二度泉的來歷,亦有云:“然汲水者在泉口處屢加修建,而稱其二度,一度林泉高致之快美,二度水澤萬物之綿長。” 這裡還要提到一個人,就是林長民。林長民,福建閩侯人,生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1925年12月24日參加反張作霖之戰,在亂軍中為流彈所傷身亡,時年49歲。他曾和梁啓超組織民主黨,女兒林徽因和女婿梁思成也為大家所熟悉。大家看到的這塊石頭上的幾個字“戊午七月林長民到此一游用王蔭棲語刊石以紀勝游並禮釋迦”就是他留下的。在《西山名勝記》中對林長民也有提及:“……北首者為祖師堂,有林長民題書‘法雲真際’大字,……”。可見林長民和八大處還是 在漢印區最大的一方印:魏霸。這一方印邊線長1.8米,字間均勻,線條寬窄一致,外形顯得非常規範。這一方印體現了漢印章的典型特徵:方正平實,字間均勻。 到了隋唐時期,印章文字線條變得十分華麗。而這一時期也是印章變鑄造為焊接(近似於景泰藍的掐絲工藝)的開始,但留存下來的印章卻少到了屈指可數的地步。當時官方禁止鑄造私印,到了隋唐後期更為嚴重。禁止的原因是因為這一時期工藝水平相當發達,鑄鐵工藝水平已相當高,官方為防止民間藉機鑄造兵器而影響江山社稷,故而出此下策,用心可謂良苦。對中國明清時期從工筆到寫意的轉折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的石濤曾說:“方寸之間,萬古風颼颼”,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這一時期的特點。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文人用印,“齋館印”就是極好的例證,現得知傳世最早的“齋館印”是唐代丞相李泌(唐大臣,字長源,陝西西安人,玄宗時為太子供奉官。歷肅宗、代宗、德宗三朝,位至宰相,好神仙道術)的“端居室”印。這一時期皇帝也開始在書畫作品上蓋“御覽印”,被歷代帝王沿用直至清代。 到了宋代,文人用印成風,文人思想也日益滲透到書法繪畫之中,加速了印章從實用向藝術型的轉變。米芾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他是書法繪畫大家,發現了“米點皴(cun)”,在書法界被推崇為一流的書法家。眼前的這幾方印叫花押印,一般多為方形,上刻姓氏,多為魏碑體。它作為個人任意書寫變化出來的“押字”,因其難以模仿而達到了極好的防偽效果。 造景人為了點景,特在此印製了這兩方印,一是這方大篆:曲徑通幽(古稱籀文);二是這方小篆:適意(古稱秦篆),用以示意人們登山之感。它以現代的手法,將傳統篆書進行變體,作為石刻內容,形成了這一石刻作品。 印章逐漸普及並形成個性化的特點是在元代,這幾方印是元代典型官印,用“九疊文”刻制而成。“九疊文”是元代以後官印的固定模式。眼前的這幾方印分別是“王勉印“、”布衣道士”(指吾丘衍)和“吳孟思印”。元代由於統治者出於本民族的習慣不重視篆書,故而印章也提倡用押印朱文,形式不一,故而這一時期印章也別具一格,有一種古樸的美感。 在元代,漢印傳統表面上已經衰竭,但文人士大夫中卻形成了收集古印、珍藏印譜的“暗流”。吾丘衍和吳睿(字夢思)的印學專著《三十五章》(註:此書專門用於書寫篆書和設計印稿);《吳孟思印譜》的出現,使印章篆刻成為一種藝術門類。 值得一提的是,在元代之前,文人都不自己刻印,直至王勉發現了花乳石。相傳有一次王勉發現了一種石頭,石質鬆軟,特別適合於用刀雕刻,這種石頭就是花乳石。這使文人自刻印章更為方便。 明代印章篆刻繁榮發展,形成了篆刻藝術“萬紫千紅”的時代。我國真正的篆刻藝術也便是從明代興起,而有功之臣當屬文彭和何震這兩位專攻印學的篆刻家,這在以前是沒有的。他們二人對明清時期篆刻流派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而且後期主要流派創始人在學習刻印時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文彭和何震的影響。王勉雖然發現了花乳石,卻未能使其廣泛流傳開來,文彭用石刻印,帶來了篆刻藝術的春天;何震制印受文彭的影響轉而學習漢印,異軍突起與其並稱於印壇。明代名人制印也頗多,如唐寅、文徽明、李流芳(唐寅、文徽明為明代四大家之二)以及明末清初的程邃、石濤等。 明末清初形成了印學的幾個主要流派,分別是皖派、浙派、莆田派和雲間派。到了清代有印社出現,比較著名的是西泠印社、樂石社和龍淵社。西泠印社的創始人是吳昌碩,它現在也還是南方的主要印社,是南派篆刻的代表,也是現存的清代唯一印社。今天,如果您漫步在杭州西子湖畔,還可以一睹它的風采。 明清兩代文人將印學推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詩、書、畫並稱為文人四寶。這是因為一幅書法作品中只有詩、書、畫、印齊全才能被稱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四寶的另外幾種說法:琴棋書畫、筆墨紙硯等)。齊白石先生以畫好而聞名天下,但他卻說:我最滿意的,一是我的詩,二是我的印,三是我的書,四才是我的畫。印被齊白石先生排在了他所好的前兩位,足可見印章對於文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所具有的深遠意義。直至今天,篆刻藝術更是普及,各種流派不乏繼承、創新者。而今,篆刻藝術這一傳統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瑰寶,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精印谷”的建造,正是適應這一潮流,弘揚了印章文化。在八大處如此幽美的山谷之中留下這一凝結厚重歷史文化的雕刻藝術,能將印章文化發揚光大,建造者的初衷也就達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