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時期信用體系

中華民國時期信用體系是指1912~1949年期間中國的信用體系。主要由以外商銀行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金融資本勢力、以錢莊(銀號)為代表的中國舊式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信用機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金融事業四種形式不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民國時期信用體系
  • 時期:1912~1949年
  • 主要由:外商銀行為代表帝國主義金融
  • 代表:錢莊(銀號)
簡介,特點,

簡介

指1912~1949年期間中國的信用體系。
構成 大致由下面四部分組成:
以外商銀行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金融資本勢力 鴉片戰爭後,外國在華設立銀行的數量迅速增加。比較著名的外商銀行有:英國的滙豐銀行、麥加利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美國的花旗銀行等。此外,外商還設有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其他信用機構。
以錢莊(銀號)為代表的中國舊式金融機構 錢莊、銀號產生於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經營貨幣信用業務。在中國南方一般稱為錢莊,北方則多稱為銀號。錢莊在鴉片戰爭以後,被外商銀行及其買辦所利用,並與外商銀行日益結合,在國內金融市場的地位逐步提高。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資本擴張很快。清王朝滅亡以後,錢莊頑強地生存下來。
據北洋政府農商部的統計,1912~1914年間,全國平均每年有錢莊4600餘戶,資本7161萬餘元,公積金、存款和發行紙幣為8000萬元,年平均資本總計在1.5億元以上。錢莊的經營方法以信用為主,適應舊式商業習慣,在外國銀行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匯劃制度,信用周轉靈活。代銷洋貨、代辦土貨的商人大都利用錢莊簽發的莊票,以資周轉。20世紀30年代以前,這類莊票在上海市面流通的數目約在20億兩以上,可以省去同等數額現金的流通。同時,國內貿易資金的融通也主要由錢莊承擔,錢莊在外地雖無自己的分支機構,但藉助於各地同業的聯絡,到處可以通匯。錢莊的申票是國內貿易流通的主要信用工具。
各地銀兩對銀元的比價,銀元與銅元的比價,相互拆款的拆息,以及各地內匯匯率等金融行情,都由錢莊業控制,以該業掛牌行市為準。1927年以後,錢莊開始衰落,1933年廢兩改元進一步削弱了錢莊控制金融市場的能力。以後,隨著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和官僚金融壟斷資本的形成,錢莊(銀號)的業務日漸萎縮。中國舊式信用機構除錢莊(銀號)外,還有典當、高利貸者等。錢莊(銀號)、典當、高利貸者代表了民國時期信用事業中的封建勢力,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的特性。
以銀行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信用機構 中國自己的第一家銀行建立於1897年,到1911年清王朝滅亡時,全國建立的銀行不過十幾家,其中主要是官辦和官商合辦的銀行,最著名的是大清銀行和交通銀行
。民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尤其是民族資本銀行有了較大的發展。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一起成為北洋政府的國家銀行。到20世紀20年代初,比較重要的民族資本銀行均已建立,如被稱為“南三行”的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被稱為“北四行”的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中南銀行等。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官僚資本迅速膨脹,逐漸建立起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和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信託局,以及中央合作金庫組成的官僚金融壟斷資本體系。這“四行二局一庫”壟斷了全國絕大部分金融業務,至使民族資本的銀行受到官僚金融資本的壓迫和排斥而趨於衰落。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金融事業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政權,為了保障軍隊供給,改善人民生活,發展經濟建設,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建立銀行,發行貨幣。海陸豐、湘贛、中央、閩浙贛、湘鄂贛、湘鄂西、鄂豫皖、川陝、陝甘等革命根據地先後建立的銀行和其他信用機構達50餘家,發行紙幣、布幣、銀幣、銅幣、兌換券、流通券、信用券、存款券、信用條、股票等 200餘種。
如海陸豐勞動銀行、東固平民銀行、閩西工農銀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湘贛省工農銀行等都曾發行各自的貨幣。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也都建立了銀行,如陝甘寧邊區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冀南銀行、北海銀行、晉綏邊區銀行、華中銀行等。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戰爭的勝利進程,革命根據地的金融事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這個時期建立的銀行有中州農民銀行、內蒙銀行、長城銀行、東北銀行等。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的建立,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金融事業的轉折點。此後,各革命根據地銀行歸併中國人民銀行,改組為人民銀行的各地區分行。

特點

特點 ①帝國主義的金融資本在中國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②中國的錢莊、典當、高利貸等封建信用機構依然存在,並具有相當的勢力;
③以銀行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信用事業不能正常發展,代表大資產階級、大地主利益的官僚金融資本壟斷了中國的金融事業,民族金融資本只能在外國金融資本、中國官僚金融資本和封建性的金融機構的夾縫中求生存;
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金融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最後取代上述金融勢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