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宦官故事

中華宦官故事

《中華宦官故事》內容簡介:在中國漫長的奴隸制與封建制社會中,宦官是一個特殊的階層。它大約產生於夏代,春秋戰國時期,其上層頭面人物步入政治舞台,隨後在歷朝歷代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這個階層才漸漸消亡。《中華宦官故事》共寫了68個宦官的事跡,通過具體人和具體事,真實地客觀地展示宦官這一“陋習”,以便讓人們了解它產生的原因,禍亂的情狀,以及造成的後果(當然對於正直善良的宦官應另當別論),進而認識和批判早已成為陳跡的那個專制時代、專制制度。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宦官故事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 頁數:280頁
  • 開本:32
  • 品牌: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張雲風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8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0085475, 722008547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受了宮刑的男子稱“刑餘之人”,生殖器官遭到破壞,性機能喪失。奴隸主和封建統治階級因此起用大批刑餘之人到宮中服役,專門侍奉帝王和后妃。因為帝王全都實行一夫多妻制,法定應立“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後宮群雌粥粥,美女如雲,只有任用刑餘之人,才不至於出現偷情、通姦之類的醜事。這樣,宦官階層便應運而生。《中華宦官故事》有選擇地寫了五十八個宦官的故事,涉及其他宦官百餘人。從橫向看,這是一本宦官小傳,可見個體宦官的林林總總;從縱向看,這是一本宦官簡史,可窺總體宦官的脈絡與概貌。但願讀者閱讀本書,能夠增長知識,鑑古惜今。本書由張雲風編著。

圖書目錄

豎刀、伊戾——陰險狠毒,亂齊禍宋
勃鞮——演出一幕“恩仇記”
景監、繆賢——慧眼識人,推薦賢才
嫪毐——冒牌宦官,穢亂宮闈
趙高——秦王朝滅亡的“催命鬼”
中行說——製造民族仇恨的千古罪人
李延年——協律都尉,陪葬茂陵
司馬遷——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
石顯——乘虛而入,怙惡橫行
鄭眾——“蚍蜉”撼倒“大樹”
蔡倫——發明造紙術,造福世界人
孫程——深夜擅立漢順帝
單超——漢桓帝如廁打聽到的救星
曹節——讒諂媚主,“放毒人物”
張讓——十常侍之亂,滅頂之災
宗愛——半年內殺害兩個皇帝
趙默——恭謹勤奮,因功封王
劉騰——得志猖狂的“中山狼”
高力士——唐玄宗的忠實奴才
楊思勖——鷹犬、爪牙、劊子手
李輔國——暴發顯貴,身首分離
程元振、魚朝恩——去程得魚,去虺得虎
劉貞亮——“永貞內禪”的導演
馮存亮——歷事六帝,忠謹本分
仇士良——有術自將,恩禮不衰
楊復光——鎮壓農民起義,醜惡兇殘嘴臉
田令孜——挾持皇帝,顓國煽禍
楊復恭、韓全誨——“定策國老”與“劫天子賊”
張居翰——更改一字救了千餘人
張崇貴、秦翰、李憲——統兵征戰,建立功勳
程畸——水利專家,人民福星
童貫、粱師成、李彥——封建肌體孕育的政治怪胎
趙安仁——懷國懷鄉,孝子赤心
梁珫——閹奴權力超過丞相
宋矽——兩挨杖責的“孤忠”
康履、蘭珪——恃寵驕縱,激起兵變
董宋臣——“大樹”底下的“乘涼客”
李邦寧——亡宋閹人,大元勛臣
朴不花——奸邪險惡,為國大蠹
鄭和——遼闊海洋,英雄史詩
王振——“土木之變”的罪魁
曹吉祥——奪門功臣,謀反伏誅
汪直——西廠提督,超級特務
劉瑾——儼若一個“劉皇帝”
馮保——奸猾而貪婪的“大伴”
魏忠賢——天字第一號閹禍
安德海、李蓮英——狗仗人勢,助紂為虐
張蘭德——貴敵王侯,富埒天子

文摘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姬重耳為避晉國內亂,流亡國外十九年,直到六十二歲時才回國當了國君,後來也成為霸主。宦官勃鞮原先奉命誅殺他,後又及時救了他,演出了一幕饒有興味的“恩仇記”。
勃鞮一名寺人披,字伯楚,晉獻公時的寺人。晉獻公妃姬齊姜生子姬申生,大狐氏生子姬重耳,小狐氏生子姬夷吾。晉獻公再聘納驪氏姐妹,大驪姬生子姬奚齊,小驪姬生子姬悼子。這樣,他的妃姬和兒子們便為爭奪嗣君的位置展開了一場長期而激烈的鬥爭。
姬申生已被立為太子,與姬重耳、姬夷吾皆有賢名,深得人望。大驪姬為使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曲意逢迎晉獻公,促使姬申生、姬重耳、姬夷吾三兄弟,分別駐守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蒲城(今山西石樓東南)、屈城(今山西吉縣北),只留姬奚齊駐於京城絳(今山西翼城東)。大驪姬進而又設計陷害姬申生等。晉獻公受其蒙蔽,發兵捉拿並誅殺三個兒子。姬申生被迫自殺。宦官勃鞮奉命,率兵捉拿、誅殺姬重耳,攻進蒲城,包圍姬重耳住所。姬重耳不甘無辜就戮,逾牆逃命。勃鞮猛追上去,手起劍落,只斬得姬重耳一片衣袖。姬重耳僥倖保住性命,翻過牆去,落荒而逃。
從此,晉國陷入無休止的內亂之中。晉獻公死後,國君換了幾任,均遭殺害。不管誰當國君,勃鞮都深受寵信,常被委派執行重要使命。晉惠公(姬夷吾)時,姬重耳流亡在狄地(今山西北部)。勃鞮亦曾奉命,前往誅殺,未能得手。轉眼到了公元前657年,姬重耳在流亡十九年後,依靠秦穆公的支持,回歸晉國,一舉奪得政權,成為國君,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立,前任國君的兩個寵臣呂省、卻芮很不自在。他倆過去是反對姬重耳的,如今姬重耳當了國君,自己還能有好果子吃么?二人反覆思量,暗中策劃,決定率領家丁造反,焚燒宮室,務要將新國君燒死。他倆考慮勃鞮是晉文公的仇敵,遂召勃鞮,說以利害關係,又拉又壓,逼其入伙,並要他到時候負責打開宮門,來個裡應外合。勃鞮無奈,假裝答應,當下和呂省、卻芮歃血為盟,約定時間,共舉大事。
勃鞮是個極有心計的宦官。他想,當初奉晉獻公、晉惠公之命,捉拿、誅殺姬重耳,那是桀犬吠日,各為其主;現在姬重耳已經即位,自己再乾大逆不道之事,天理不容。他經過再三思索和權衡,覺得只有向晉文公告密,才是正確的選擇。於是他連夜去到晉文公寢宮門外,請求面見國君。不想晉文公記恨勃鞮,拒絕接見,還派內侍傳出話說:“當年在蒲城,你斬寡人衣袖,其衣猶在,見之寒心。繼在狄地,你又去誅殺寡人,惠公限你三日內抵達,你只用一日就趕到了,何其速也!如今,寡人榮登大位,你還有何面目前來求見?去,趕快走開!不然,寡人可就要對你用刑了!”
勃鞮聽了這話,並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說:“主公在外流亡十九年,難道還不通曉世情么?先君獻公和你是父子關係,惠公和你是兄弟關係。父仇其子,弟仇其兄,何況我勃鞮呢?我是個小小的寺人,過去聽命於獻公和惠公,故而得罪了主公。現在主公已經成為國君,難道還要抓住蒲城、狄地之事不放么?想當初,管仲曾為公子姜糾射殺齊桓公,齊桓公當了國君後並不記仇,反而重用管仲,遂霸天下。而我一個刑餘之人,因有要事前來相告,主公卻不見我,趕我走,只恐怕我走後,主公又要大禍臨頭了!”
內侍將勃鞮的話飛快地報告晉文公。晉文公細想,勃鞮的話不是沒有道理,特別是最後兩句話耐人尋味,似乎話中有話。他一改原先的態度,立刻接見勃鞮。
勃鞮見了晉文公,沉著從容,恭敬地作了一揖,說:“恭喜主公!”
晉文公說:“寡人即位多日,你今天才來恭喜,未免太晚了吧?”
勃鞮說:“主公雖然即位,未足賀也。今得勃鞮,大位方穩,乃真可賀也。”
晉文公立時提高了警覺,說:“愛卿的意思是……”
勃鞮不再猶豫,遂一五一十,把呂省、卻芮的密謀和盤托出。
晉文公嚇出一身冷汗。因為他剛即位,百廢待興,侍衛隊伍尚未組建起來,呂省、卻芮果真發動叛亂,實難對付。他不由慌了手腳,說:“這如何是好?”
勃鞮胸有成竹,出主意說:“為主公安全著想,不妨微服出宮,約會秦國國君。秦國國君能夠幫助主公歸國即位,也一定能夠幫助主公平定呂省、卻芮的叛亂。”
晉文公說:“那么愛卿呢?你怎么辦?”
勃鞮說:“臣必須留在這裡跟呂省和卻芮周旋,到時候臣將二賊交給主公就是了。”
晉文公無話可說,依計而行,秘密離開王宮,前去邊境會見秦穆公。宮中事務委託大臣子余主持,對外宣稱國君患病,拒見所有朝臣。
呂省、卻芮準備就緒,聽說晉文公患病,以為是天賜良機,隨即率眾起事。勃鞮按計畫打開宮門,叛軍一擁而入,放火焚燒宮室,烈焰騰騰,火光燭天。混亂之中,呂省、卻芮搜尋晉文公,卻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二人非常著急,問計於勃鞮。勃鞮故意說:“是啊,他能藏到哪裡去呢?”接著又說:“我們反正是反了,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一反到底。當務之急是要取得秦國國君的支持,否則局面難以控制。”
呂省、卻芮點頭,說:“事情確實如此。走!我們這就去見秦國國君,且看秦國國君怎么說。”
於是,呂省、卻芮跟著勃鞮,一起去見秦穆公。秦穆公高坐營帳,厲聲喝道:“把呂省、卻芮拿下!”
呂省、卻芮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晉文公笑眯眯地閃將出來,威嚴地說:“兩個反賊!你們沒想到寡人會在這裡吧?”
呂省、卻芮驚得目瞪口呆,說:“這……這……”
秦穆公發下令來,將呂省、卻芮斬首示眾,並盡誅參加謀反的黨羽。
晉文公重新回到京城,重用勃鞮等智謀之士,鞏固了統治地位。其後發憤圖強,勵精圖治,終於成為一代霸主。他的稱霸,宦官勃鞮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P8-11

序言

在奴隸制和封建制時代,宦官是一個特殊的階層。春秋戰國時期,這個階層的頭面人物步人政治舞台,忠奸善惡,在歷朝歷代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在原始氏族社會,就有一種叫做“宮”的處罰。從夏朝開始,隨著階級和國家的產生,“宮”的處罰演變成刑罰——宮刑,一稱腐刑。《周禮·秋官·司刑》註:“宮者,丈夫割其勢,婦人閉於宮中。”“割”,意為閹割;“勢”,指男子的睪丸;“閉”,相當於“椽”,指用木棍敲擊女子的陰部。“割勢”、“閉宮”,就是採用“割”和“閉”的手段,破壞男女的生殖器官,使之喪失性交能力和生育能力。古人普遍崇尚生殖器官,將之視為“生命之源”、“萬物之靈”,其重要程度僅次於頭顱,所以宮刑是一種極嚴極重的刑罰。商朝制定五刑:墨刑(額上刺字並塗色)、劓刑(割鼻)、剩刑(斷足)、宮刑、大辟(砍頭)。其中宮刑列第四位,再罪加一等,就該大辟了。商、周兩朝,實施宮刑的對象只限於奴隸和平民,不包括奴隸主貴族。《禮記·王世子》明確記載:“公族無宮刑,不剪(絕)其類也。”而且最早的宮刑,懲治的只是“淫行”。《尚書·宮刑》:“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及至秦漢,實施宮刑的範圍與對象擴大,像司馬遷那樣的官員,只因如實表達了自己的一些見解,競也被處以宮刑。
受了宮刑的男子稱“刑餘之人”,生殖器官遭到破壞,性機能喪失。奴隸主統治階級起用大批刑餘之人到宮中服役,專門侍奉帝王和后妃。因為帝王全都實行一夫多妻制,法定應立“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後宮群雌粥粥,美女如雲,只有任用刑餘之人,才不至於出現偷情、通姦之類的醜事。這樣,宦官階層便應運而生。
《周禮》記載,西周王宮中侍奉天子、后妃的內廷官員有“宮人”、“寺人”、“閽人”“內宰”、“內侍”等。唐朝杜佑《通典》稱這些人“皆為宦者也”。“宦者”一詞見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宦者令繆賢。”說明戰國時就有了管理宦者的官職“宦者令”。宦者變成“宦官”是在西漢初。公元前195年,漢惠帝頒發詔令:“宦官尚食(領取俸祿)比郎中。”(《漢書·惠帝紀》)此後,“宦者”、“宦官”便被用來稱呼那些身處皇宮,專門侍奉皇帝、后妃的刑餘之人。為什麼叫“宦”呢?原來,“宦”是天上的星官名,屬天市垣,共四星,在帝星之側。《後漢書·宦者列傳》:“宦者四星,在皇位(帝星)之側。故《周禮》置官,亦備其數。”宦星與帝星的位置,形象地表明宦者、宦官與帝王是側與正,仆與主的關係。這決定了宦者、宦官只能充當他人的附庸與奴僕。
秦漢時宦官歸少府管理,標誌著宦官正式成為封建官制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隋、唐、宋朝設內侍省,統領宦官。唐朝內侍省的長官稱“監”或“少監”,宦官名稱始與“監”聯繫在一起。契丹族人建立的遼國始設官職“太監”。明朝設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各衙門都由宦官任掌印太監。不過,自唐及明,通常所說的太監,只是指那些具有一定品級、領取一定俸祿的宦官。到了清朝,這個界限被徹底打破,所有宦官統稱太監,隸屬於內務府管理,其頭領稱總管太監或首領太監,俗稱“大總管”。
宦官即太監,作為奴隸制、封建制專制制度的產物,從總體上說,是一個受迫害受奴役受歧視的階層。他們身體受到摧殘,心靈受到傷害,人格與尊嚴更無從談起,成了不男不女、半男半女的“陰陽人”。他們長期在宮中乾苦活服雜役,言行得看別人的臉色,仰承鼻息,飽受屈辱。因此,世人對之多持蔑視、鄙夷的態度,稱其為“宦豎”、“閹奴”、“閹豎”,甚至斥其為“最為下賤蟲蟻”。司馬遷受了宮刑成為宦官後,在《報任安書》中悲憤地寫道:“禍莫僭(慘)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恥辱)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沒有人把他同等看待),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昔衛靈公與雍渠(春秋時衛國宦官)同載,孔子適陳(諫言);商鞅因景監(戰國時秦國宦官)見,趙良(戰國時秦國賢士)寒心;同子(漢文帝時宦官趙談)乘車,袁絲(漢文帝時郎中袁盎)變色,自古而恥之。夫中材之人(一般人),事有關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宦官在世人心目中的卑賤地位,於此可見一斑。
俗話說:卑賤者最聰明。在中華歷史上龐大的宦官隊伍中,也是臥虎藏龍、英才輩出的。
如先秦的繆賢、景監,兩漢的司馬遷、李延年、蔡倫,宋朝的程昉,明朝的鄭和等,各以其崇高的品德和卓越的建樹,為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司馬遷、蔡倫、鄭和,不僅名垂中華史冊,而且享譽世界。當然,宦官隊伍中也出了一夥醜類,如趙高、中行說、張讓、仇士良、田令孜、童貫、梁師成、王振、劉瑾、魏忠賢、李蓮英等,介入高層政治,有的還掌握軍權,玩弄權術,專權亂政,甚至廢立和殺害皇帝,造成一次又一次社會危機和動盪。特別是東漢、唐朝、明朝,宦官興風作浪,先後掀起三次閹禍高潮,每次都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
《新五代史·宦者傳》:“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以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這段話深刻揭示了宦官為人、用事的規律和特點。凡專權亂政、禍國殃民的宦官,無一不是憑“小善小信”、阿諛逢迎的伎倆而竊取權柄的。他們的背後必有“人主”或后妃的支持,否則絕難形成氣候。這些人一旦專權,暴發和報復的心理異常強烈,“近而習”、“專而忍”的面目暴露無遺,顯得特別兇狠和殘忍。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一書中指出:“閹宦之如毒藥猛獸,數千年來,人盡知之矣。”所謂毒藥猛獸,指的就是專權亂政、禍國殃民的宦官。
事實上,歷朝賢明帝王對於宦官活動總是有所警惕和防範的。唐太宗曾詔令:“內侍省不立三品官,以內侍為之長,階第四,不任以事,惟門閣守御、廷內掃除、廩食而已。”(《新唐書·宦者列傳》)宋太祖規定:“掖庭給事不過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許養子為後。……臣僚家毋私蓄閹人,民間有閹童孺為貨鬻者死。”(《宋史·宦者列傳》)。明太祖曾制鐵牌置於內宮,警告說:“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清太祖、清太宗宣布:“鑒往易軌,不置宦官。”清世祖遷都北京後,總結歷史經驗,說:“秦漢以後,(宦官)典兵干政,流禍無窮。”敕令太監不得結交朝臣,並鑄鐵牌置於永泰殿,申明:“以後有犯法干政,交接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管理賢否者,凌遲處死。”(《清史稿·職官志》)。然而在實際中,這些限制措施大多不起作用。原因何在?概言之,在於腐朽、黑暗的專制制度。在那種制度下,帝王、后妃需要宦官,宦官需要帝王、后妃,彼此就像一枚錢幣的兩面,互相依附與利用,很難分離。事情就是這樣令人啼笑皆非:一方面,專制制度肌體生長出宦官這個毒瘤,並為其生存和發育提供“營養”;另一方面,宦官這個毒瘤又時時侵蝕、破壞它賴以為基礎的“母體”,使其變得更加腐朽和黑暗。直到辛亥革命終結封建專制制度,宦官制度才隨之消亡,成為歷史陳跡。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有兩大陋習,一是女人纏足,一是宦官。在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介紹宦官,研究宦官,其意義主要在於認識價值,認識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一個宦官階層,它固然是一大“陋習”,但其中也不乏偉人偉事。基於此,作者寫作本書,有選擇地寫了五十八個宦官的故事,涉及其他宦官百餘人。從橫向看,這是一本宦官小傳,可見個體宦官的林林總總;從縱向看,這是一本宦官簡史,可窺總體宦官的脈絡與概貌。但願讀者閱讀本書,能夠增長知識,鑑古惜今,堅定這樣一個信念:真善美始終是中華民族生活的主流,宛若大浪淘沙,不斷沖滌和掃蕩假惡醜的污泥濁水,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們的國家,今日欣欣向榮,明日會更加民主、文明、富強、昌盛!
張雲風
2012年2月於西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