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元典精神:史學五種2(中華元典精神(2006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中華元典精神:史學五種2(2006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中華元典精神(2006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從文化學和文化史學角度對《詩經》、《易經》、《尚書》、《春秋》、三《禮》以及《論語》、《墨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等中華元典作了扼要的文本考察,進而用詮釋學方法觀照中華元典包藏的基本精神怎樣在歷史長河中被反覆闡揚、重新刻勒,並考究了中華元典精神遵循“文化重演律”,實現近代轉換的辯證歷程,以及這種轉換著的元典精神在中國近代化運動中所發揮的功能。該書考辨中華元典(詩、書、禮、易、春秋、論、孟、老、莊等)的生成機制、思想特徵,探討中華元典精神的近代轉換,如憂患意識向近代社會革命論的轉換,“變易”觀向近代變革論的轉換,原始民主、民主思想向近代民主的轉換,“華夷之辨”向近代民族主義的轉換,考析中華元典精神的現代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元典精神:史學五種2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535頁
  • ISBN:7307049910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作者:馮天瑜
  • 出版日期:2006年5月1日
  • 開本:16開
  • 定價:53.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化學和文化史學角度對《詩經》、《易經》、《尚書》、《春秋》、三《禮》以及《論語》、《墨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等中華元典作了扼要的文本考察,進而用詮釋學方法觀照中華元典包藏的基本精神怎樣在歷史長河中被反覆闡揚、重新刻勒,並考究了中華元典精神遵循“文化重演律”,實現近代轉換的辯證歷程,以及這種轉換著的元典精神在中國近代化運動中所發揮的功能。

作者簡介

馮天瑜,1942年生,湖北紅安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專門史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文化史研究,著有《中華文化史》(合著)、《中華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論》、《張之洞評傳》、《晚清經世實學》(合著)、《解構專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歲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國觀察》、《新語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動與近代術語生成》等。

圖書目錄

卷首語
作者獻辭
導論  一、“元典”界說
二、“記憶”聯繫古與今
三、“三”(今)對“一”(古)的復歸
四、近代化進程對元典精神的選擇與承襲
五、後髮型近代化對元典精神的借重與轉換
第一章 外域元典
第一節 印度元典
一、吠陀
二、佛經
印度早期歷史及元典創生過程簡表
第二節 希臘元典
一、荷馬史詩
二、希臘先哲諸元典
古希臘歷史及元典創生過程簡表
第三節 希伯萊元典
一、《律法先知文集》
二、《舊約全書》與《新約全書》
希伯萊早期歷史及元典創生過程簡表
第二章 中華元典
第一節 《詩》
一、創作與編輯
二、分類
三、文學價值
四、教化功能
第二節 《書》
一、“政事之紀”
二、今、古文之分與真偽之辨
三、文化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第三節 《禮》
一、禮治的興起與三《禮》的人經
二、《周禮》、《儀禮》、《禮記》的編次與作者時代
三、“禮”的文化學價值
第四節 《易》
一、題解
二、結構
三、作者及時代
四、“易道廣大,無所不包”
第五節 《春秋》
一、官修編年國史之濫觴
二、“筆削大義微言”的“書法”
三、《春秋》三傳
餘論:中華元典的總體特質與文本傳播
第三章 中華元典的創製(上)
第一節 軸心時代
一、元典競相湧現的特別時段
印度、中國、希臘、希伯萊元典產生時期略表
一、“軸心時代”概會的提出
三、軸心時代的歷史特徵
四、軸心時代編纂元典諸哲人屬性
第二節 前元典
一、“原始民主”與“觀物取象”:氏族制時代留給元典的兩大精神遺產
二、“夏禮”與“殷禮”:元典前奏
第三節 元典在周王官濫觴
一、殷周之際的文化變革
二、周的“維新”
三、西周王官——元典製作之所
第四章 中華元典的創製(下)
第一節 元典從宮廷走向民間
一、學術下移的春秋
二、“諸子起於王官”與“諸子起於救時之弊”
三、元典磨礪、發揚的新機遇
四、孔丘非六經手訂者,而是六經傳述者
第二節 元典系統化及向諸子擴散
一、百家爭鳴的戰國
二、元典在戰國年間的系統化
三、“五經”非唯儒家專屬,亦為道、墨、法、陰陽等諸家源頭
第三節 元典定本確立經學序幕揭開
一、秦帝國文化一統的努力與元典的厄運
二、元典在漢代的整理、闡釋及經學化
第五章 中華元典的“天人之辨”
第一節 循天道尚人文
一、參照系:諸外域元典的宇宙生成論
二、中國式宇宙論的特色
三、《周易》的“天道生機主義”
四、中華元典的人文精神
第二節 遠鬼神近俗世
一、參照系:希伯萊、印度元典對彼岸的深切關注
二、《尚書》“絕地天通”與《聖經》“巴別塔”之比較
三、“敬鬼神而遠之”
四、《易傳》、《禮記》鬼神觀的人文傾向
五、中華元典的“世俗性”
六、中國宗教的現世化風格
七、“人生三不朽”與“復歸自然”:中國式終極關懷兩走向
第六章 中華元典的發展觀
第一節 通變易守圜道
一、運動與發展——人類思考的又一母題
二、《詩》、《書》的常變觀
三、《易》之三義:簡易、變易、不易
四、《易經》的“長於變”
五、《易經》的“反覆之道”
六、《易傳》的“變動不居”說
七、《老子》的陰柔型變易觀與《易傳》的陽剛型變易觀
八、《易傳》的乾坤定位論
九、元典時代的循環論
第二節 追先祖垂史范
一、歷史在諸元典系統中的不同地位
二、法祖生殖崇拜孝道
三、“古訓是式”
四、對於“藏往”的高度重視
五、以史“資治”,以史“垂戒”
六、歷史記載與歷史詮釋的尊嚴性
第七章 中華元典的倫理一政治論
第一節 重倫常崇教化
一、倫理型文化的生成機制
二、以維繫血緣紐帶為職志的倫理觀念構成漢族文化的中心環節
第二節 覓治道求經世
一、“經世”與“人世”
二、元典經世的兩走向——“內聖”與“外王”
三、秦漢以後經世精神的複雜形態
第八章 中華元典的君民之辨
第一節 君民之辨的左翼——民本主義
一、從德治到民本
二、《書》、《詩》及老、孔、墨的民本思想
三、《左傳》和《孟子》對民本的闡揚
第二節 君民之辨的右翼——尊君主義
一、元典所見之尊君論
二、尊君論的盛行及對民本論的壓制
第三節 民本與尊君的論戰
一、以“民本”制約“尊君”
二、民本論對極端尊君論的抗爭
三、非君論與無君論:民本主義批判尊君主義的盟友
第九章 中華元典闡釋史鳥瞰
第一節 元典皆史
一、元典的經院化與經學化
二、元典在西方的“神化”與在中國的“聖化”
三、將元典還原為歷史文獻的理性努力
四、經史之別與元典的不朽性
第二節 “《詩》無達詁”:元典闡釋諸路向
一、“本義”的確認與“引申義”的發揮——“我注六經”與“六經注我”之辨
二、現實的評判與歷史的估量——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辨
三、文本的箋釋與義理的開掘——漢學與宋學之辨
四、“引古”以“籌今”,“復古”以“新變”——元典精義的古今之辨
第十章 元典與“文化重演律”
第一節 文化重演律
一、元典精神:近代化的一個重要思想動力源
二、“文化重演律”界說
三、“文化重演律”的典型範例: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第二節 中國古代史上的文化重演律
一、“文化重演律”在古代中國的一般顯示
二、以“文化重演律”透視明清之際進步思潮
三、明清之際進步思潮與歐洲文藝復興的不同前景
第三節 中國近代史上的“文化重演律”
一、近代中國與古代中國文化重演機制的差異
二、歷史大螺旋與歷史小螺旋
三、中國近代新學對早期啟蒙文化的“復歸”
四、近代中國“文化重演”的旨趣:激動種性、西學中源、以古證今
五、近代中國“文化重演”現象的歷史評價
第十一章 中華元典精神的近代轉換(上)
第一節 從憂患意識到近代救亡思潮
一、元典的憂患觀
二、憂患意識的近代轉換
第二節 從“窮變通久”到近代“更法一自強”思潮
一、元典論“窮變通久”和“自強不息”
二、近代“更法-自強”觀念的勃興
三、洋務派“變易”與“不易”的二律背反
四、維新派變易觀的新進展
第三節 從“湯武革命,順天應人”到近代革命論
一、中華元典的“革命”本義
二、中國近代革命論的勃興
第十二章 中華元典精神的近代轉換(下)
第一節 從“華夷之辨”到近代民族主義
一、元典的華夷觀
二、近代中國的民族主義
第二節 從原始民主和民本思想到近代民主主義
一、中華元典所載之原始民主對近代民主主義的啟示
二、近代民主主義與元典民本思想的近似及二者間的扦格
三、新學家對民本思想的近代化重鑄
[附]民生思想對元典精義的借鑑
結語元典精神的現世啟示
文獻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