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國旗
  • 外文名: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flag first face
  • 意義:象徵新中國成立
  • 升起人:毛澤東
基本介紹,篩選過程,修改過程,最後決議,

基本介紹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上親自升起新中國第一面國旗。

篩選過程

1949年7月13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通過全國各大報刊公開向全國人民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創作方案。登報後僅1個月零5天,籌備會便收到國內外寄來的應徵國旗設計稿件1920件、圖案2992幅,其中包括香港、澳門以及美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等地的來稿。投稿者既有革命領導幹部、社會知名人士、藝術家,也有普通勞動者、軍人和學生。負責擬定國旗的第六小組組員和專家幾乎每天都在審閱應徵稿件。9月22日,他們將評選出的38幅圖案編為《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印發全體政協代表討論決定。其中復字32號五星紅旗圖案設計者為上海的曾聯松。

修改過程

第六小組組員在評選時去掉了大星中的鐮刀斧頭,修改後的圖案更加簡潔美麗。9月27日下午,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國旗的決議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最後決議

這面國旗旗面長460厘米,寬338厘米,是用5幅紅綢子拼接軋制而成,黃星採用黃色緞子。它由永茂公司在西單一家縫紉社監製完成,10月1日凌晨送交開國大典籌備處。1951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將這面珍貴的國旗撥交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